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隋文帝的功績:爲何他是最具影響力的中國皇帝

隋文帝的功績:爲何他是最具影響力的中國皇帝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皇帝,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長河中,曾經煊赫兩千餘年。他們有的是這條河中的順風船,有的是中流石,有的如冬凌,有的是與水俱下的泥沙,有的是順流而漂的朽木……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第一個封建皇朝,至清朝宣統皇帝下臺,中國歷史上共出現過83個王朝408位皇帝(不完全統計)。其中,有不少皇帝頗有作爲,比如說: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中央集權制國家的秦始皇嬴政,通西域、反匈奴並開創漢朝鼎盛時期的漢武帝劉徹,以柔治天下、死後薄葬的東漢建立者漢光武帝劉秀,直面納諫、知人善任而開創“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使用年號最多的、史上唯一一位正統的女皇帝武周神聖皇帝武則天,生性孝友節儉、以文治國並結束五代十國混亂局面的宋朝締造者宋太祖趙匡胤,出身貧寒低賤、克元建立最後一個漢人王朝的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間最長、文功武治卓著,開創“康乾盛世”的清世祖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以及其孫、清高宗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曆,等等。

小編在《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0人》(美國學者邁克爾.哈特所著)一書的排行榜(附後)中驚奇發現:在世界上範圍內具有影響力的中國人還不少(共8位),包括一代偉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毛澤東,長期影響中國乃至東亞、南亞道德倫理文化的儒家思想創造者孔子、孟子,道家思想創造者老子,四大發明之一造紙業的發明者蔡倫,以及秦始皇、隋文帝、成吉思汗三位皇帝。而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儘管曾經馳騁橫掃歐亞大陸建立蒙古帝國,但是蒙古帝國是一個紛爭不斷鬆散的國度而在成吉思汗之後馬上分裂爲多個汗國,其中包括由其孫元世祖忽必烈滅宋後建立的元朝,可以這麼說:成吉思汗與中國歷史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但他不是中國人,也不是中國皇帝。從上分析可以知道在世界上具有影響力最大的兩位中國皇帝分別是秦始皇嬴政和隋文帝楊堅。哈特對秦始皇的評語是:“他用武力統一了中國。中國人口實際上並不比歐洲多很多,兩者的差別在於歐洲總是分裂成許多小國,而中國則是一個統一的大國,使西方人對龐大的中國一直懷有恐懼心理。” 對隋文帝的評語是:“他成功地統一了經歷數百年嚴重分裂的中國。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實行透過科舉考試選拔政府官吏的制度,爲中國提供一批批非常得力的行政官員。”

那麼,他們在世界範圍內誰的影響力更大呢?小編又在相關資料中讀到:隋文帝楊堅是西方人眼中最偉大的中國皇帝,被尊爲“聖人可汗”。據此不難看出,隋文帝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不僅超過了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康熙帝、乾隆帝,也超過了“千古一帝”秦始皇。下面就讓小編再介紹一下隋文帝及其歷史功績。

隋文帝的功績:爲何他是最具影響力的中國皇帝

楊堅(公元541年7月27日-604年8月13日),鮮卑賜姓是普六茹,小字那羅延,隋朝開國皇帝,在位時間581年3月4日-604年8月13日。漢族,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縣)人。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楊堅的父親楊忠是北周政權的開國元勳,是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戰功赫赫,官至柱國大將軍,封隨國公。楊堅十四歲就開始了仕途生涯,楊忠死後,楊堅承襲父爵。後來娶大將軍獨孤信之女爲妻。女兒爲周宣帝的皇后。初唐的李延壽在《北史》中讚美隋文帝, “皇考美鬚髯,身長七尺八寸,狀貌瑰偉,武藝絕倫;識量深重,有將率之略。”

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北周幼主靜帝宇文闡以楊堅(時任丞相)衆望有歸下詔宣佈禪讓。楊堅三讓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宮,備禮即皇帝位於臨光殿,定國號爲大隋(因曾被封隨國公而初定國號爲隨,他又感到隨字有走字旁,與走同義,不太吉利,便改隨爲隋。),改元開皇,宣佈大赦天下。楊堅登基當天,長安城出現了八百年一次的祥瑞天象----慶雲。公元587年(開皇七年)隋滅後梁, 公元589年(開皇九年)隋滅陳,統一了全國,同時琉球羣島歸屬隋朝,突厥可汗尊楊堅爲聖人天可汗,表示願爲藩國永世歸順,千萬世爲聖朝典牛馬。他在位期間成功地統一了自東西晉之後百餘年的嚴重分裂與混亂的中國,也結束了中國三、四百年的戰亂時代。隋文帝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中國成爲盛世之國。隋文帝在位期間,隋朝開皇年間疆域遼闊,人口達到6000餘萬,是人類歷史上農耕文明的顛峯時期,開創了“開皇盛世”局面。

修訂開皇律。北周的法律既殘酷又混亂,“內外恐怖,人不自安” 。在楊堅掌握北周政權時就曾經進行過改革,親手刪定《刑書要制》,但不太徹底。隋朝建立後,開皇元年隋文帝下令參考魏晉舊律,制訂《開皇律》,刪除苛酷條文,廢除了宮刑、車裂、梟首等殘酷刑法,並規定一概不用滅族刑,減去死罪八十一條,流罪一百五十四條,徒、杖等罪千餘條,保留了律令五百條。刑罰分爲死、流、徒、杖、笞五種。基本上完成了自漢文帝刑制改革以來的刑罰制度改革歷程,這就是封建五刑制。《隋書刑法志》:“(開皇)十五年制,死罪者三奏而決。” 這就是有名的死刑復奏制度。隋文帝還下詔:“天下死罪,諸州不得便決,皆令大理復治。《開皇律》對後世律法影響深遠,隋文帝修訂的法律唐朝都基本上繼承了。

確立三省六部制。隋文帝楊堅廢除了稱謂複雜、職掌不明、辦事效率的北周六官(天、地、春、秋、冬、夏)制,恢復了漢魏時期的體制,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他在中央設立三師、三公、五省。三師、三公只是一種榮譽虛銜;掌握政權的的是五省,即內侍省、祕書省、門下省、內史省和尚書省。內侍省、祕書省在國家政務中不起重要作用。內侍省是宮廷的宦官機構,管理宮中事務。祕書省掌管書籍曆法,事務較少。起作用的是其他三省,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都是最高政務機構。內史省負責決策,門下省負責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這就是後來被唐朝繼承的三省制。 尚書省下設吏、民、禮、兵、刑、工六部。每部設尚書,總管本部政務。具體辦事機構就是這是六部: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覈、升降和調動;民部,掌管全國的土地、戶籍以及賦稅、財政收支;禮部,掌管祭祀、禮儀和對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國武官的選拔,和兵籍、軍械等;刑部,掌管全國的刑律、斷獄;工部,掌管各種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開始的時候,六部叫做六曹,即六個辦事機構。六部的長官爲尚書。六部的設置成爲後代封建國家中央政權的固定制度。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確,組織嚴密,加強中央集權。對唐及以後歷代王朝影響都十分巨大。隋文帝建立的這一整套規模龐大、組織完備的官僚機構,表明封建制度已發展到成熟階段。自隋定製,一直沿襲到清朝。

簡化地方官制。隋初,楊堅在確立了三省六部制的中央機構後,又對地方機構進行了改革。南北朝以來,由於郡縣設置過繁,形成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面。隋初沿北齊、北周制設州、郡、縣三級地方機構,開皇三年,楊堅採納河南道行臺兵尚書楊尚希提出的“存要去閒、並大去小”的建議,將原來比較混亂的地方官制從州、郡、縣精簡爲州、縣兩級,撤消境內500多郡。同時,裁汰了大量的冗官,將一些郡縣合併。大大節省了政府的開支,提高了行政效率,也減輕了人民的負擔。爲了更好地行使權力,控制地方,楊堅下令,九品以上的官員一律由中央任免。官吏的任用權一概由吏部掌握,禁止地方官就地錄用僚佐。而且每年都要由吏部進行考覈,以決定獎懲、升降。後來,又實行三年任期制。

創立科舉制度。楊堅簡化了地方行政機構,廢九品宮人法,初創科舉制。隋文帝命令各州每年推選三個文章華美、有才能的人,到中央受官。後來,隋文帝又下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部管刺史,要由有德有才的舉人擔當。這種選拔政府官員的制度,使各個階層有才華的人都有機會爲政府效力。楊堅開創建立的科舉制度,始於大業元年(公元605年),盛於唐太宗時期,此後一直在中國歷史上留存長達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期才廢除。科舉制度不僅在東亞的國家影響甚廣,且當時的美英等西方國家亦稱奇並借鑑了這種選拔制度作爲政府文員的聘用方法。

領均田令。隋文帝楊堅推行均田制,整頓戶籍。實行了“大索貌閱法”要求官吏經常檢查人口,根據相貌來檢查戶口,使編戶大增。和實行“輸籍定樣”在第一個的基礎上確定戶口數,編制“定簿”,以此爲依據來收取賦稅。防止地方豪強和官僚勾結,營私舞弊。將從豪強手裏依附的人口解放出來,增加了國家的勞動力,調動貧苦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國家掌管的納稅人丁數量大增。

設置糧倉。在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許多糧倉,其中著名的有興洛倉,回洛倉,常平倉,黎陽倉、廣通倉等。存儲糧食皆在百萬石以上。貞觀11年(公元637年),監察御史馬周對唐太宗李世民說:“隋家儲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庫,亦爲國家之用,至今未盡。”此時隋朝已滅亡了20年,隋文帝已經死了33年,可那時的糧食布帛還未用完。1969年在洛陽發現了一座隋朝糧倉——含嘉倉遺址。面積達45萬多平方米,內探出259個糧窖。其中還有一個糧窖還留有已經炭化的穀子50萬斤。由此可見的隋朝的富裕與強盛。

改革貨幣。隋文帝統一了幣制,廢除其他比較混亂的古幣以及私人鑄造的錢幣,改鑄五銖錢。“五銖錢”背面肉好,皆有周郭,重如其文,每錢一千重四斤二兩。“車書混一,甲兵方息。”度量衡在隋文帝時重新統一。“隋氏混一南北,凡齊、周之故老,樑、陳之舊臣,鹹薈粹一朝,成文章之總彙。”除此之外,隋文帝還曾頒佈“人年五十,免役收庸”、“戰亡之家,給復一年”等仁政措施。

超高水平的城市建設規劃。“鴻恩大德,前古未比。”“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鹹暨,尉候無警。於是躬節儉,平徭賦,倉廩實,法令行,君子鹹樂其生,小人各安其業,強無凌弱,衆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歡娛。二十年間,天下無事,區宇之內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參蹤盛烈。”這就是隋書裏的“開皇之治”。隋文帝下令修建首都大興城(即後來長安城),大興城的修建不僅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規劃高超水平的標誌,也是當時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的綜合體現。大興城乃當時的“世界第一城”,它的設計和佈局思想,對後世都市建設及日本、朝鮮都市建設都有深刻的影響……

隋文帝的功績:爲何他是最具影響力的中國皇帝 第2張

修建大運河。隋文帝於公元584年開始組織修建大運河。自大興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漢代漕渠故道而東,至潼關入黃河,長150多公里,名廣通渠。這是修建大運河的開始。大運河對於中國來說遠比長城對於中國更重要。大運河連接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連接了兩個文明。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逐漸成爲一體。

疆域遼闊。隋文帝開創的“地廣三代,威振八紘”的大隋王朝,建立正式行政區域實施有效管轄的範圍超過了以往。隋朝的軍隊殲滅或重創了突厥、吐谷渾、契丹、高麗……拖延阻止了異族的強大與崛起,取得空前輝煌的勝利。後來的唐朝到貞觀4年(公元630年)也未完全恢復隋朝的疆域。而且大家知道的是,大唐疆域的維繫還依靠了多達15位的和親公主以及許多金銀財寶,而隋文帝依靠的就是武力和國力就讓周邊國家乖乖就範。

人丁興旺。隋文帝初登基時全國人口400萬戶,隋煬帝登基時已達890萬戶,以一戶六口計,全國人口不下5000萬,這個數字大約直到唐玄宗(在位時間712-756年)時才勉強達到。而在唐太宗死後唐高宗繼位之時,整個唐朝也只有戶口380萬戶。唐玄宗時,全國760萬戶,4100萬人。隋開皇九年(公元590年)已墾田地1944萬頃,大業中期已墾田地5585萬頃。唐天寶十四年()已墾田地1430萬頃。隋煬帝登基就有890萬戶,而唐太宗直到駕崩纔有380萬戶,國力之差距可以想見。

拯救漢文化。北齊和北周時期上層貴族,曾經一度熱衷於鮮卑化與西胡化。雖然北周武帝宇文邕親政之後,開始倡導漢化。但是由於他英年早逝而致使漢化進程一度擱淺。楊堅上臺後立即恢復了自己的漢姓,立即力行漢化。隋的統一標誌着胡漢文化嫁接的完成。隋文帝楊堅登基後下過這樣一道詔書:“建國重道,莫先於學,尊主庇民,莫先於禮。……古人之學,且耕且養。今者民丁非役之日,農畝時候之餘,若敦以學業,勸以經禮,自可家慕大道,人希至德。豈止知禮節,識廉恥,父慈子孝,兄恭弟順者乎?始自京師,爰及州郡,宜祗朕意,勸學行禮。”因爲春秋、漢代的文化典籍因幾百年來的混戰,因戰火焚燬、遺失大半,開皇3年(公元583年)隋文帝下詔求書,獻書一卷賞絹一匹。“民間異書,往往間出”,“一、二年間,篇籍稍備”。隋時的藏書量是中國曆代最多的,隋朝藏書最多時有37萬卷,77000多類的圖書。可大部份圖書又毀於戰火,唐玄宗時藏書最多時8萬卷,唐學者自著28467卷,唐以前圖書只還剩28469卷。

從以上不難看出,儘管隋朝歷經文帝、煬帝兩朝共37年即被李淵建立的唐朝所取代,但隋文帝開創的無比輝煌的大隋皇朝,留給我們子孫後代的財富、對後世中國造成深遠的影響很多。尤其大唐近300年的江山,主要得益於隋文帝的改革與積澱,沒有開皇盛世,就沒有李世民時代的貞觀之治、李隆基時代的開元之治。《劍橋中國隋唐史》這樣評價道:“隋朝消滅了其前人的過時的和無效率的制度,創造了一箇中央集權帝國的結構,在長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區發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識,這一切同樣了不起。人們在研究其後的偉大的中華帝國的結構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時,不能不在各個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國歷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