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北宋將滅一個倔強老頭的救國之道拒金兵於城外

北宋將滅一個倔強老頭的救國之道拒金兵於城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老趙宋徽宗屁顛屁顛地跑到鎮江去避難了,小趙欽宗這邊可就沒有那麼輕鬆了。可以說,欽宗皇帝是在李綱和吳敏的力爭之下才登上皇位的,所以,在這期間吳敏被任命爲門下侍郎,李綱也被任命爲兵部侍郎。可是,面對來勢洶洶的金兵,宋廷主戰、主逃爭論不休,總結起來主要由三個方面的意見:

北宋將滅一個倔強老頭的救國之道拒金兵於城外

網絡配圖

其一,遷都,或向南渡江,或向西奔關中地界去;

其二,堅守開封,以待援兵;

其三,主動出擊,就像當年真宗皇帝親征契丹似的。

在李綱等人的一再勸說下,欽宗小趙不得不同意第三個方案,可是看着自己的老父親和那些自己管不了的高官們一個個都南逃避難了,剛坐上皇位的小皇帝趙桓心裏那個着急啊,爲什麼你們能跑,朕就不能跑啊?於是乎,他隨即任命李綱爲尚書右丞、東京留守,自己也準備出去避避風頭。可是沒想到第二天一早李綱就放出話去了:皇上已經決定了,要親征,誓死抵抗金兵,有不同意見者定斬不饒。這下可好,狠話放出去了,走不成了。

小皇帝趙桓恨得牙根都癢癢了,李綱你個死老頭子,你不怕死,老子還怕呢!既然你那麼願意和金人幹仗,那朕就成全你,任命你爲“親征行營使”,全面負責開封城的防務。老頭李綱也毫不含糊,隨即上任,組織軍民修城樓,安炮座,設弩牀,運磚石等等,而且還在開封城的四面各佈置了萬餘人的禁軍,還有輔助作戰的廂軍,步軍馬軍每日操練,積極備戰,幹得不亦樂乎,看那架勢是要讓金兵有來無回。

到了初八這一天,在李綱等人還沒有完全準備好的情況下,斡離不就率領着他的東路軍浩浩蕩蕩地開過來了,當天晚上金軍就沿汴河而下,發起了對宋都開封的進攻,以李綱爲首的開封保衛戰就此拉開序幕。 開封軍民在李綱的指揮下奮力抗敵,神臂弓、火炮、牀子弩、檑木、巨石、火油一個勁兒地往金兵的腦袋上招呼,開封城的四周凡是能進攻的地方金兵一個都沒有放過,這也正說明了開封軍民防守得滴水不漏,就連蔡京(此時蔡京已南逃)家後花園的山石假山也被運出來抵擋西水門的門道,這姑且算是“花石綱”帶來的唯一好處吧。經過一天一夜的進攻,金兵始終都沒討到什麼便宜,而且損失慘重,無奈之下,只得退兵。

北宋將滅一個倔強老頭的救國之道拒金兵於城外 第2張

網絡配圖

其實此次南侵,以斡離不爲首的東路金軍相比粘罕的西路軍要輕鬆得多了,粘罕在太原碰上了一個又臭又硬的王稟,一連好幾個月,寸步難行。再看看斡離不,過個黃河都沒人攔着,多悠閒自在,幾個月的時間就打到了開封城下,可謂神速。可是,看看眼前的這座城池,再看看城樓上那個氣定神閒,指揮自若的叫李綱的老頭,他的好日子看來也到頭了。

議和

斡離不的計劃是想趁金軍兵臨城下,宋廷君臣張皇失措和宋朝援兵沒有趕到的情況下,一舉端掉這個已經歷時百餘年的大宋都城,滅亡大宋。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他碰上了一個叫李綱的倔強老頭,死活愣是打不進去。畢竟自己是遠離故土作戰,面對這種於己不利的局面,斡離不改變策略,開始以和談來進行訛詐。

這邊李綱在拼死拼活地抵抗,那邊的小皇帝趙桓一聽說金人有議和的想法,着實高興壞了,就這樣,雙方使臣來往越來越頻繁。當初金人要求大宋派使臣前往議和時,李綱主動請纓前往,可是小趙皇帝不批,理由有二:一,你老人家還得留下來指揮軍民抵抗呢,這裏離不開你;二,就您老人家這暴脾氣,好事兒也讓您給搞砸嘍,你快省省吧,即“卿性剛,不可以往”。

小趙皇帝另派了知樞密院事李梲前往議和,臨行前小趙特意把他拉到牆角,趴在他的耳朵上說:到了那邊態度誠懇點兒,歲幣,犒軍費之類的多給他們三五百萬兩,沒問題,另外還可以再給斡離不本人黃金一萬兩,酒果之類,咱們不缺這點東西,只要他們快點滾蛋,別在朕面前晃悠,一切都好說。

就這樣,李梲帶着小趙的囑託前往金營了,沒幾天,回來了,帶回來的消息是:犒軍費黃金五百萬兩、白銀五千萬兩、絹綵各一百萬匹、牛馬各萬匹,還要割讓太原、河間、中山三鎮,並以親王和宰相作爲人質,這樣我們才考慮退兵。對此,小趙和一幫大臣的態度是可以接受,但反對的聲音也不小,比如李綱。李綱覺得這金人也太過分了,說這樣的話也不怕閃了舌頭,簡直就是獅子大開口,就是把整個大宋朝的財富都集中起來恐怕也湊不足這個數,燕雲地區還沒收復回來,現在又要割讓太原、河間和中山三鎮,那大宋朝何以立國!是可忍孰不可忍!對此,他的意見是再遣使臣前往金營談判,拖延時間,等待援軍到來。在意見相左的情況之下,李綱甚至提出辭職,欽宗小趙不允許,你走了,開封城難道要讓朕來守衛嗎?其實就在這個時候,宋廷當中有一個青年人開始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從這時起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發揮作用了,而且這個人在以後的三十幾年裏將名聲大震,在整個大宋一朝乃至整個中國歷史上也是頗有名氣的,這個人就是秦檜,這一年他三十六歲。秦檜是江寧(今南京)人,政和五年(1115年)的進士,就在金人遣使要求割讓三鎮的時候,時爲職方員外郎的秦檜上了一道“兵機四事”的奏章,提了四條重要建議:

北宋將滅一個倔強老頭的救國之道拒金兵於城外 第3張

網絡配圖

一,金人貪得無厭,最多割給他們燕山這一路,絕不能任其宰割;

二,這幫金人狡猾多端,要加強守備,不可掉以輕心;

三,應該召集百官詳細討論,選擇正確意見寫進盟書中;

四,把金朝使臣安置在外面,不能讓他們進入朝門上殿堂。

建議最終沒有被採納。而當宋廷要讓秦檜和張邦昌作爲割地專使前往金營的時候,秦檜前後三次上書說:這次是專門爲割地而出使,與我本來的意願相矛盾,與我的本心相違背。以此來拒絕此次任務,最終宋廷同意了他的請求。

所以,由此看來,我們不得不說三十六歲的秦檜是一個盡忠職守的,有志向的青年人。秦檜在這一時期的表現多少都會讓人感到有些詫異,因爲在很多人的心目當中秦檜始終都是一個大奸大惡的形象,而很多歷史著作包括歷史教材對這一時期秦檜的所作所爲也是隻字不提。我想,不管後期的秦檜多麼壞,多麼奸詐,但他絕對不是一開始就是以這樣的面目出現的。是人就會變,秦檜也不例外,但是對於這一時期秦檜的所作所爲,我們理應給予肯定。

就這樣,徽宗老趙的九兒子,也就是欽宗小趙的九弟康王趙構和張邦昌被派往了金營作爲人質,無奈之下的李綱把割讓三鎮的詔書扣下不發,計劃等待勤王援軍到來之後再設法補救。不久之後,种師道、姚平仲、範瓊、馬忠等人率領的援軍相繼趕到開封,此時宋軍足有二十餘萬人,而金軍只有六萬多,在這種情況下李綱根據實際情況要求所有人馬歸他統一調配,遭到反對。他又建議守住黃河渡口,切段金兵糧道,再以重兵逼迫金軍,等到他們糧草將盡之時再去索要割地納款的誓書,等到金兵撤退渡河的時候再給予致命一擊,結果還是被拒絕。相反,宋廷採用的是姚平仲夜襲金營的作戰計劃,結果慘敗,姚平仲棄軍敗逃,來犯開封城的金兵剛好被李綱擊退。

偷雞不成蝕把米的小趙皇帝這下徹底把金兵激怒了,說得好好的,議和割地,人質都派來了,你居然出爾反爾,這種行爲和你爹趙佶倒是很像啊。小趙爲了撇清自己,無奈之下,就把夜襲金營的主要責任推到了李綱、姚平仲等人的身上,並把李綱解職。

事情鬧到這個地步,不拿出點兒誠意來顯然是說不過去了,於是,小趙就派秦檜和程瑀爲割地使(這次是真推脫不掉了),帶着國書和割地詔書等前往金營謝罪,並用徽宗趙佶的五兒子肅王趙樞代替康王趙構,張邦昌也由少宰(次相)升爲太宰(首相)以滿足金人的要求,顯示議和之誠心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