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北宋聯金滅遼後 北宋爲什麼還被金國所滅

北宋聯金滅遼後 北宋爲什麼還被金國所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0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北宋和金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聯金滅遼的北宋爲什麼會被金國所滅?

北宋在建國之初就與遼國勢同水火,征戰不斷。遼國比北宋早建國50多年,也早於北宋兩年滅國,是被後起之秀金國和北宋聯手所滅,準確的說是被金國所滅,因爲北宋唯一的一次出戰還是以失敗告終。就是因爲這次出戰敗於奄奄一起的遼國之手,才讓金國看出北宋是如何的不堪,遂順手滅了北宋。那麼北宋的軍事爲什麼如此的不堪一擊呢?

北宋聯金滅遼後 北宋爲什麼還被金國所滅

金滅遼與北宋

北宋建國時的既定方針:重文抑武

北宋的建立者趙匡胤是以武將的身份立的國,這在五代時期是頻繁發生的事情,武人推翻前一個政權,重新建立自己的政權,那就如同走馬燈一樣,趙匡胤經歷了五代,這些都是看在眼裏的。所以爲了防止自己新建的政權被武人再次顛覆,他不但用了一種較爲和平的方式“杯酒釋兵權”,解除了北宋建立時立下大功的武將們的權力,還將“重文抑武”作爲立國的既定方針。

在這種既定方針下,北宋大力提升文官的地位,文人墨客在這一時期很有發揮的市場。而武將經常受到皇帝派來的監軍的牽制,很難有所作爲,大軍素質普遍不高。北宋時期的名將主要集中在北宋初期,那是因爲對外作戰的需要。宋、遼澶淵之盟簽訂後的100多年沒有什麼大的戰事,大軍的訓練和發展都荒廢了。

都瞭解宋代經濟很繁榮,在歷朝歷代裏算是很富裕的王朝了,所以對於處理問題,宋代官僚體系基本上已經形成共識了,那就是什麼事都可以用錢來解決。遇到問題先看錢能不能解決,解決不了再想別的辦法,澶淵之盟後的100多年基本上都是這麼處理問題的。即使趙匡胤在時,當時也是打算先用錢去買回幽雲十六州,如若不行才準備武力攻打,惋惜這個計劃還沒來得及實施,趙匡胤就去世了。再之後他的繼任者們慢慢地就把收回幽雲十六州這事兒給忘了,可能也不是忘了,是瞭解自己能力不夠,害怕收不回不說還有可能把自個兒給搭進去。

總之就是北宋一方面抑制國家的武力發展,一方面遇到國際爭端都儘量用錢去解決,所以導致北宋的軍事越來越弱。這就是完全不懂國防的重要性,以文治國沒有錯,但也不能放鬆國防建設,應該加強自己的軍事力量。提起軍事力量就不能不提北宋的馬政。

北宋聯金滅遼後 北宋爲什麼還被金國所滅 第2張

杯酒釋兵權

馬政衰敗導致北宋軍事硬件較差

在冷兵器時代,戰馬的作用就如同現在的坦克,在戰場上有很強的衝擊力,因此各封建王朝尤其重視馬匹的飼養和管理。玉皇大帝的弼馬溫雖然是芝麻大的官,但是人間皇帝管馬的官那可是非同一般,極其重要。

中原王朝在應對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時,主要是兩方面。一方面是靠長城,一方面是靠騎兵對騎兵。漢、唐時期對待北方遊牧民族很強勢,也是因爲一方面有長城天險,一方面有着強大的騎兵,漢朝和唐代尤其重視戰馬的培養。而北宋因爲幽雲十六州不在自己手上,沒有了天然屏障,還不重視馬政,不但自己不努力,在馬政上還使勁兒的“作”。

根據《宋會要輯稿》記載,宋真宗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八月十八,北宋負責馬政的牧制置使提出:“請以十三歲已上配軍馬估直出賣。從之。”就是請求將十三歲以上的老馬賣掉,宋真宗同意了。

八月二十七日,宋真宗聽說養馬場下了場大雨,牧草復生,有利於蓄養馬匹,很是高興。結果宰相向敏中說:“所議減省馬,若止令市十三歲已上者,必慮其數無多耳。況今國家馬數倍多,望廣令出賣。”

向敏中覺得只賣十三歲以上的老馬還不夠,他認爲反正現在大宋的馬匹數量極多,不如大量賣出去。看來這位宰相還真是會做生意,很會賺錢啊!這賣老馬也就算了,現在還要大量的賣出其他的馬,真是文人不知兵啊!也說明自從澶淵之盟後,北宋代廷上下已經沉寂在這看似虛假的和平中去了,把幽雲十六州的中原百姓都給忘得一乾二淨了。

北宋聯金滅遼後 北宋爲什麼還被金國所滅 第3張

漢朝騎兵

當然總有那麼一兩個明白人反對向敏中的餿主意,這個人就是王欽若(《楊家將》裏王欽的人物原型)。王欽若明確說:”若將所市蕃部馬出賣,即議便謂有損武備。”認爲向敏中的提議會損害朝廷武備。這時宋真宗對向敏中的提議沒有同意也沒有反對。

到了這年十一月,向敏中又上奏建言:“近歲邊陲徹警,兵革頓銷。然諸軍戰馬尚未減數,頗煩經費。望加裁損。”他認爲現在不怎麼打仗了,大軍裏那些戰馬又不用還要花很多錢去養護,還不如賣掉一批呢。這位宰相還真是鍥而不捨,持家有道啊!

這次宋真宗同意了,讓精選一批上等的馬匹留下,其餘的都賣掉。所以從宋真宗開始,北宋就覺得軍中戰馬過多,要加以裁撤了。實際上就不說這戰馬該不該賣,就說這向敏中認爲的馬多也只是數字上的多,實際數量遠沒有那麼多,這都是負責馬政的官員貪污腐敗、弄虛作假,造成賬面上看似馬很多的一種假象。至此,北宋的騎兵發展算是沒希望了,如果北方遊牧民族騎兵入侵,如何抵抗,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北宋聯金滅遼後 北宋爲什麼還被金國所滅 第4張

遼國騎兵

暴政造成農民起義,進而削弱軍事力量

澶淵之盟後,北宋用大量的金銀財寶換來了100多年的和平,統治者沒有外患就變得越來越驕奢淫逸了。就像宋徽宗本職工作乾的不怎麼樣,卻喜歡搞藝術,對於奇花異石到了接近癡迷的程度。當時有專門給皇帝運輸奇花異石的物流團隊,名叫“化石綱”。

爲了建設自己的宮廷園林建築——壽山艮嶽,宋徽宗專門在杭州設立“造作局”、在蘇州設立“應奉局”,將南方的珍奇異石搜刮後運到京城。負責蘇州應奉局的人叫朱勖,此人深得蔡京器重。因爲朱勖在江浙一帶蒐羅奇異美石很有一手,只要在民間發現一石一木可入選的,朱勖就派人直接到人家裏拆牆拆屋,將石、木拆下來運往京師。

爲了保障“花石綱”物流的順利運輸,關乎到國家民生的漕運被放在一邊不管,漕運船隻和大量的商船被強徵來運送花石。不止如此,沿途船隊如果遇到狹窄的橋孔或有水門的城牆,就會立即將其拆除,以保證運送船隻暢行無阻。經辦花石綱的官吏,比如朱勖之類的,他們還會趁機敲詐勒索,弄得是生靈塗炭。

“花石綱”持續了20多年,南方的百姓終於忍無可忍,時不時就起來反抗。據記載,北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非常多,足足不下200起,但是規模都比較小,最大的就要數由“花石綱”引起的江南方臘起義了,方臘的這次起義可以說幾乎將北宋推向了深淵。這次起義,北宋政府正式動用大批國家正規軍去剿滅起義隊伍。

北宋聯金滅遼後 北宋爲什麼還被金國所滅 第5張

北宋時期的花石綱

此時距離宋、遼澶淵之盟已經過去100多年了,這一百多年北宋每年都要被迫給遼國送去大量的絹帛和銀兩,雖然經過兩國貿易往來,北宋也沒怎麼吃虧,但是這花錢買和平的日子也不好過啊!正在此時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送到了宋徽宗的面前,可以說宋徽宗如果抓住了這個機會,將很有可能收回幽雲十六州,一雪祖先之恥辱。是什麼機會呢?

有一個叫趙良嗣的人,原名馬植,家族本是遼國大族,本人也在遼國做到了光祿卿。可不知爲什麼,他對遼國不滿意,也有可能喜歡北宋吧(當時喜歡宋代的外國人很多)。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北宋派童貫去給遼國送歲幣,在盧溝橋休息時,馬植跑過來直接對童貫說他有滅遼之策,問童貫願不願意聽。

童貫自己做不了主,就將馬植帶回了北宋面見宋徽宗。馬植見到宋徽宗激動萬分,說:“女真恨遼人切骨,若遷使自登萊涉海,結好女真,與約攻遼,興國可圖也。”馬植的意思很明確就是聯合女真人一起攻遼,宋徽宗對比分析了形勢後,覺得可行,於是下決心聯金滅遼。

之前童貫給馬植改名李良嗣,現在宋徽宗給馬植賜姓趙,改名趙良嗣,派其出使金國,共商滅遼大計。馬植出使的很順利,金人十分配合,宋、金雙方友好往來共同簽訂了歷史上的“海上之盟”。宋徽宗一面弄石頭,一面等着滅遼雪恥。

誰知此時方臘在江南起兵,這是北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農民起義。起義軍一連攻下兩州,短短四個月,就發展到百萬之衆,並且還在迅速壯大和發展。宋徽宗此時不瞭解是個什麼心情,這玩石頭玩出火來了,沒辦法只能把準備了十年打算用於滅遼的大軍派去剿滅方臘的起義軍。

北宋聯金滅遼後 北宋爲什麼還被金國所滅 第6張

宋江真的剿滅過方臘嗎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底,宋徽宗任童貫爲江、浙、淮南路宣撫使,並調原駐淮東的東南第一將和原駐荊湖北路的東南第七將以及駐京畿地區的第四將一起南下鎮壓方臘起義,隨後又加派準備與金國聯合攻遼的陝西六路蕃漢精兵南下增援,北宋都城地區防衛此時是一片空虛。

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二月,金國派使者讓北宋出兵攻遼,宋徽宗很尷尬啊,派不出人來,於是就含糊其辭的把使者打發走了。金國此時對宋代很不滿,認爲宋代私自毀約。宋徽宗是有苦難言啊!好在是當年五月,方臘起義被剿滅。

然而宋軍打了半年的仗,還沒休整過來,金國卻在此時認爲滅遼時機已經成熟,不管宋代出不出兵,他都要大舉滅掉遼國。金兵進攻的速度很快,不久就佔領了遼國的中京大定府,遼國天祚帝狼狽逃竄。眼看遼國就要敗亡了,宋徽宗着急了,因爲按照宋、金的約定,宋代再不出兵,幽雲十六州就歸金國所有,以後再想要回就難上加難了。

於是宋徽宗趕緊派童貫、种師道等人迅速出兵,宋軍在沒有休整好的情況下貿然出兵,反而被奄奄一息的遼國大軍打得落荒而逃。金人這時看出來了,原來宋軍是這麼的弱啊!簡直是弱到不能再弱了。於是在滅遼之後,金國就有了滅宋的打算,宋徽宗的滅遼首秀不但沒有成功,反而把底露給了金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國大舉侵宋,不到兩年,也就是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二月,金人攻克汴梁,徽、欽二宗和皇室、宗室大批人被擄到塞北苦寒之地,北宋就此滅亡。

北宋聯金滅遼後 北宋爲什麼還被金國所滅 第7張

靖康之變

總結

北宋的滅亡究其原因,首先是“重文抑武”的治國方針,使北宋後期缺少能征善戰的良將,文人用錢解決問題是遇到問題首選的解決辦法(在他們眼裏能用錢解決的事兒都不叫事兒)。其次澶淵之盟後100多年看似和平的假象,使統治階級上下覺得再不會有戰爭,一切戰爭物資不需要去維護和準備,更不用說去訓練士兵了,最突出的就是馬政的廢弛,戰馬缺失,騎兵缺少,使之在沒有長城天險的情況下,難以阻擋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衝擊。最後宋徽宗接近癡迷的個人愛好成爲了壓倒北宋王朝那最後一根稻草。

參考史料:《宋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