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韓信的忠誠與智慧 爲何換來的只是猜忌與殺害?

韓信的忠誠與智慧 爲何換來的只是猜忌與殺害?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韓信可以說是劉邦取得天下的第一功臣。在楚漢戰爭後期,韓信因爲感激知遇之恩,放棄了獨立的最佳時機,也把自己的生死,完全放在了劉邦的手掌心。

但看來韓信的熱臉是貼在了劉邦的冷屁股上,劉邦並不體諒韓信對大漢事業的忠心耿耿,而且到了極不放心的地步。

劉邦的屁股之所以冷,是因爲他的屁股坐在領導的位子上。

楚漢戰爭剛結束,某個凌晨,韓信還在做春秋大夢呢,劉邦已經悄悄地進村了,在韓信的指揮部裏一坐,把印符揣在了自己兜裏,就開始發號施令,等到韓信來拜見,他的部隊已經收歸中央了。

劉邦的奪軍行爲,不是第一次。韓信本無野心,對劉邦的奪軍行爲也沒什麼怨言,更何況劉邦馬上就封他爲楚王,定都下邳。

昔日的蹭飯郎,今日的諸侯王,韓信衣錦歸故里,大概是心滿意足的,所以心情也不錯,給了老大娘1000黃金,報答了昔日恩情。那個亭長,給了100銅錢說:“可惜你有始無終!”這亭長回家之後,自然抱怨老婆,可是已經追悔莫及。至於那個曾經羞辱他的潑皮,韓信不但不殺,而且提拔他做了公務員,韓信宅心仁厚,確如後人評價:“厚而不黑!”意思是臉皮很厚,可是心不夠狠!

韓信的忠誠與智慧 爲何換來的只是猜忌與殺害?

公元前201年冬天,有人舉報韓信謀反,劉邦問部下,部下言論一致:“馬上發兵,活埋了這小子!”韓信的火箭式提拔確實得罪了許多人,沒有一個人、一個字爲韓信辯護,可見嫉妒的力量是如此可怕!

劉邦和陳平商量了一下,硬來恐怕打不過韓信,還是要來陰謀。於是發出通知說要到雲夢澤風景區旅遊觀光,雲夢澤屬於楚國,韓信當然要來迎接。但如今是冬天,不是旅遊的好季節,皇帝突然要來,顯然另有圖謀。韓信不做賊,心裏也發虛,砍了在楚國避難的老朋友鍾離昧的頭,去見皇帝,結果當場就讓皇帝給拿下,十幾個御前武士把韓信捆綁起來,放在隨從皇帝后面的副車上。韓信空有蓋世謀略,卻只能束手就擒。

成了階下囚的韓信嘆息道:“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天下第一謀略家如此容易就被拿下,劉邦很有點成就感,但他也明白韓信謀反一說純系虛構。所以劉邦回到洛陽就釋放了韓信,當然楚王當不了了,給你個淮陰侯做做吧!也沒有實際的領地,實際上是軟禁在京城了。

至於楚地,劉邦就分給了自己的親戚們。

韓信的忠誠與智慧 爲何換來的只是猜忌與殺害? 第2張

韓信從此就在京城閒住,跟樊噲、周勃、灌嬰這些人平起平坐。不過瘦駱駝也比馬大,樊噲等人對韓信還是有點敬畏,有一次韓信去拜訪樊噲,樊噲行跪拜禮迎送,說:“大王竟肯光臨臣下家門,真是臣下的光耀。”

韓信離開樊家,對手下人說:“沒想到我這輩子居然跟樊噲這樣的人混在了一塊!”(這裏韓信有點不知死活了,人家已經架起鍋,煮好湯,就等你下鍋了,你還在驕傲自大得罪人!)

在被軟禁期間,韓信與張良一起搞軍事理論研究,整理了先秦以來的兵書,並且收集、補訂了軍中律法。一代將星和天才智囊相聚,應該有精彩火花,然而史書一字不記。其實當時張良先生完全洞察時勢,假託修仙,避開是非,若能點醒韓信,或許能保全他的性命。

但是韓信的悲劇情節卻在繼續發展,他的老部下陳豨被任命爲鉅鹿郡郡守,韓信居然唆使陳豨謀反。不過這件事很可疑,史書記載說韓信是和陳豨說了些悄悄話,陳豨不久就反了。但既然是悄悄話,陳豨後來死無對證,韓信自己不說,內容又是何人揭發來?

韓信的忠誠與智慧 爲何換來的只是猜忌與殺害? 第3張

前197年,陳豨果然謀反,劉邦御駕親征,韓信請了病假。第二年春天,正月,劉邦還沒回來,皇后呂雉管事,有個人自稱是韓信門客的弟弟,舉報韓信與陳豨勾結,計劃在夜裏假傳詔旨,赦放那些在官府中的囚徒和奴隸,策應陳豨方面。這件事就更可疑了,韓信手握重兵時不謀反,當了人質反而要謀反,而且是領着一羣囚犯和奴隸造反,以韓信的智商,能幹這蠢事?史書記載說韓信與這位門客有矛盾,因此門客的弟弟前去揭發,可見是私人恩怨成爲了當權者殺人的藉口。

於是蕭何上門來告訴韓信,說皇帝在前線大獲全勝,邀請韓信一起入宮慶賀。韓信一進宮門,就讓大內高手捆縛起來,這回遇到的角色可比劉邦狠,一聲令下就誅滅了韓信三族,他本人則是死在長樂宮中的鐘室裏。

韓信臨死前嘆息說:“吾不用蒯通計,反爲女子所詐,豈非天哉!”蒯通曾勸他謀反,但是韓信拒絕,結果一代智將死於女子之手,韓信也只好怪老天爺了!

韓信的忠誠與智慧 爲何換來的只是猜忌與殺害? 第4張

劉邦回來,聽說韓信被殺,他的反應是“且喜且憐之”,這五個字確實寫出了老劉的心情。劉邦對韓信,確實有些不滿意的地方。譬如滎陽戰局最危急的時刻,劉邦正指望韓信來救,韓信卻派了使者請求劉邦封他做代理齊王,這不是要挾麼?但劉邦無法抹滅韓信爲自己打下江山的巨大功勞,這也就是劉邦一直難以對韓信下死手的緣故。

李紳寫下《卻過淮陰吊韓信廟》,歸因於韓信“徒用千金酬一飯,不知明哲重防身。”劉禹錫則指出韓信立下蓋世功勳又赤膽忠心,他的死令後人心寒。“遂令後代登壇者,每一尋思怕立功。”最令人扼腕嘆息的詠韓信詩則屬這一首:“若聽蒯通言,身名己爲累。一死成君名,不必怨呂雉。”作者爲誰?袁祟煥。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