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元朝的滅亡真的是因爲他治河不利嗎 事實究竟是什麼樣的

元朝的滅亡真的是因爲他治河不利嗎 事實究竟是什麼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元朝真的是因爲脫脫治河而滅亡的嗎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脫脫,字大用,蒙古蔑兒乞部人。伯父是元朝大臣伯顏,元順帝妥歡貼睦爾即位後任中書右丞相,獨秉國政達八年之久,是元末有名的權臣,而脫脫也因此得勢。

元朝的滅亡真的是因爲他治河不利嗎 事實究竟是什麼樣的

少年時代的脫脫就臂力過人,能挽弓一石,是一位顯見的將才。他很是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並要求自己要用儒家標準做人。由此,他立下了"日記古人嘉言善行,服之終身"(《元史·脫脫傳》)的志向。

而成年的脫脫在目睹伯顏倒行逆施,勢焰薰灼後,深感事態嚴重,慮一旦事敗,伯顏有殺身之禍,自己也會受牽連。所以脫脫就對其父說:"伯父驕縱已甚,萬一天子震怒,則吾族赤矣。曷若於未敗圖之。”

脫脫也是個行動派,在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就馬上積極靠近元順帝。在得到元順帝的信任後,終於一舉打倒了伯顏,自己也得到了接觸朝政的機會。不久就接替了伯顏,升任大丞相一職。

元朝的滅亡真的是因爲他治河不利嗎 事實究竟是什麼樣的 第2張

但元末註定是不平靜的。

而據《元史》記載:"至正四年夏五月,大雨二十餘日,黃河暴溢,水平地深二丈許,北決白茅堤。六月,又北決金堤。沿河郡邑,如濟寧路、曹州、大名路、東平路等所屬沿河州縣均遭水患。”幾十萬百姓淪爲難民。但元廷對之卻是束手無策,以致水勢不斷北浸。

到至正八年正月,河水又決,先是淹沒濟寧路諸地;繼而“北侵安山,淪入運河,延袤濟南、河間,將隳兩漕司鹽場,實妨國計。”大有掐斷元王朝經濟命脈之勢。

關於救災,元朝大臣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爲一定要修,另一種認爲不能修。主張修的人是擔心放任不管會失去民心,引發暴動,從而導致王朝的覆滅;而主張不修的人是深諳元朝的腐敗狀況,無論政府下多大的力氣投資,都會被裝進各級官員的口袋裏。這樣會導致更大民怨,引發民衆的暴動和元朝覆滅的危險。由此可知,主張修與不修的兩派都是出於忠心,都是出於爲元帝國的生死存亡的考慮。

元朝的滅亡真的是因爲他治河不利嗎 事實究竟是什麼樣的 第3張

到了至正八年二月時,元廷於濟寧鄆城立行都水監,命賈魯爲行都水監使,專治河患。賈魯經過實地考察、測量地形、繪製地圖,提出二策:“其一,議修築北堤,以制橫潰,則用工省;其二,議疏塞並舉,挽河東行,使復故道,其功數倍。”

九年,賈魯以都漕運使身份再次提出自己的治河主張,並進一步強調"必疏南河,塞北河,修復故道。役不大興,害不能已"。脫脫當機立斷,取其後策,並言"事有難爲,猶疾有難治,自古河患即難治之疾也,今我必欲去其疾!"

但元朝的腐敗真的已經爛到了骨子裏了,朝廷所發糧款非但不能用到治河上。而且沿線治河官吏更是大肆壓榨百姓,使河南等路,民不聊生。

元朝的滅亡真的是因爲他治河不利嗎 事實究竟是什麼樣的 第4張

白蓮教主韓山童等則抓住這大好時機,鑿好獨眼石人一個,預先埋於黃陵崗,散佈民謠:"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五月初,韓山童與劉福通等在潁州潁上發動起義,元末農民戰爭爆發。

元順帝妥歡貼睦爾聽聞大怒,把脫脫召去,責之曰:"汝嘗言天下太平無事,今紅軍半宇內,丞相以何策待之?"脫脫汗流浹背,一時竟無言以對。

後來脫脫漸被奸臣排擠,最後竟被貶雲南。但一個被貶的脫脫,仍然無法令這些人徹底安心。最終脫脫被他們嬌詔毒殺,時年42歲。

元朝的滅亡真的是因爲他治河不利嗎 事實究竟是什麼樣的 第5張

但南方的起義軍卻是越演越烈。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以應天府(南京)爲京師,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朱元璋稱帝。後進行北伐和西征,同年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口號命徐達、常遇春等將北伐,攻佔大都(即北京),元順帝北逃,徹底結束蒙古在中原的統治,中國再次迴歸由漢族建立的王朝統治之下。

但後世對脫脫的評價仍然十分之高的,認爲脫脫是元朝後期蒙古貴族集團中少見的有見識、有能力的宰相。明代修撰的《元史》本傳稱他:"功施社稷而不伐,位極人臣而不驕,輕貨財,遠聲色,好賢禮士,皆出於天性。至於事君之際,始終不失臣節,雖古之有道之臣,何以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