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宋代名儒楊時:楊時有什麼值得後世學習的地方

宋代名儒楊時:楊時有什麼值得後世學習的地方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楊時在中國理學的發展史上有重要的作用,而今天我們主要講與理學無關的一個楊時。要講這樣的一個楊時,就要先了解楊時是哪個朝代的,那麼到底楊時是哪個朝代的呢?現在我們就來看一下。  

宋代名儒楊時:楊時有什麼值得後世學習的地方

  圖片來源於網絡

楊時出生於公元1044年,這個年份屬於北宋仁宗慶曆四年,所以楊時就是北宋時期的人。楊時在熙寧九年考取了進士,被授予汀州司戶參軍,但是他以生病爲由,沒有前去赴任。元豐四年,楊時又被授予了徐州司法,這回,楊時才真的算開始了自己的仕途。

紹聖元年,楊時又被派到瀏陽擔任地方官員。剛到瀏陽的第二年夏末,整個縣城出現了重大的旱災,許多農民都顆粒無收,大量的難民都紛紛逃離了瀏陽縣城,尋找新的出路。於是楊時上書請求朝廷撥款,將官倉裏的糧食全部用於救濟難民,終於緩解了災情。

可是好景不長,紹聖四年,瀏陽縣城連續下了好久的暴雨,瀏陽成爲了“水澤之國”,大批量的農田被淹沒,農民又遭受了許多損失。於是楊時又緊急向朝廷上書,請求朝廷撥款賑災,並且減免災民的賦稅。楊時爲災民們爭取到了許多利益,是真心實意爲百姓的一名好官。

政和二年,楊時又被調往了蕭山,擔任蕭山縣的縣令。當時的蕭山縣城附近的農田容易有旱澇等自然災害,附近的農民深受其害。楊時到任後,就聽取了百姓們的意見,在附近修築了一條湖,取名叫做湘湖。 

楊時湘湖

湘湖是杭州蕭山區的一條湖,那與著名理學家楊時有什麼關係呢,爲什麼會有楊時湘湖這一說法呢?原來在公元1112年,楊時被派到蕭山做知縣。他在做知縣的這段日子裏,爲蕭山的文化發展做出了許多的貢獻,其中最重要的貢獻就是主持修築了湘湖。今天我們就講一講楊時湘湖的故事。 

宋代名儒楊時:楊時有什麼值得後世學習的地方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湘湖原來是蕭山城內的一個天然湖泊。但是隨着時間一天天的過去,湘湖的湖面漸漸的縮小,到了北宋年間,這個湖就已經變成了長滿蘆葦的沼澤地了。於是當地的土豪鄉紳們一個個迫不及待的圈地開墾,將這些地方據爲己有。

楊時來到蕭山之後,聽取了百姓們的意見,將那些被豪紳們所佔領的田地全部廢掉,然後修成一個湖泊。這個湖泊形似葫蘆,可以灌溉附近九個鄉的農田,因此得到了“九鄉水倉”的美名。由於湖光山色宛若瀟湘,於是這個湖泊就被稱作湘湖。又由於這個湖在之江南岸,於是這個湖泊又有“之垂湖”的美名。

整個湘湖的景色十分秀麗,山上樹木蔥鬱茂盛、山下湖面波光粼粼。蕭山有著名的八個景,其中有三個景點都在湘湖。分別叫做“湘湖雲影”、“西山梅雨”、“石巖望秋”。古時候,還有“湘湖八景”這一說。不過經歷了這麼多個年月,這八景基本上已經都不存在了。但是楊時當時主持修築湘湖的功勞,卻一直受到蕭山人民的頌揚。 

 楊時求學

楊時,不僅自己對理學的研究頗有成就,而且將理學從北方傳到了南方,讓理學不僅僅只在北方傳播,被世人成爲“閩學鼻祖”。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楊時求學的故事。楊時求學的過程被流傳成了一個成語故事——程門立雪。這樣說大家可能就十分熟悉這個故事了。  

宋代名儒楊時:楊時有什麼值得後世學習的地方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時,理學大師程頤在官場上遭人陷害,官職遭罷免後流放故里。而且洛學在那個時期不是正統學說,一直受到官方的藐視,於是程頤就下定決心歸隱洛陽。楊時得知這個事情之後,就與好友遊酢一起前往洛陽探望程頤先生。

當時正好是隆冬,朔風凜凜,天寒地凍。寒冷的北風肆無忌憚地颳着。但是楊時和遊酢並沒有因此而停下腳步,而是將自己的衣服裹得緊緊,揹着北風向前行進着。一路上楊時和遊酢二人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理學思想。在第二日天剛剛亮的時候,二人終於到達了程頤的住處。但是不巧的是程頤剛好去了嵩山書院,不在家裏。

楊時和遊酢二人雖然已經身子凍得瑟瑟發抖、嘴脣凍得發紫、雙腿也凍得邁不開退,但是急於見到程頤先生的心,還是支撐着他們二人一路趕到了嵩山書院。傍晚來到嵩山書院後,又被告知程頤已經在早晨的時候回去了。二人只說了句真不巧,又匆匆趕回了程頤先生的住處。

等趕到程頤住處時,程頤先生正在閉目養神。二人覺得不應該打擾大師,於是站在屋外靜等先生醒來。等到程頤先生醒來,發現二人正站在雪中,連忙將二人迎進門,此時屋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