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喜歡報喜不報憂的宋欽宗 在浮誇工程中成爲階下囚

喜歡報喜不報憂的宋欽宗 在浮誇工程中成爲階下囚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核心提示:平常人報喜,是有喜大報喜,有憂不報憂:打敗仗啦,鬧瘟疫啦,出安全事故啦,都拼死瞞着不讓上知,也不讓下知;天上出現了一朵祥雲,地上開出了一朵靈芝,立刻就敲鑼打鼓,鐃鈸琴絃一齊響,藉助於電視網絡與報紙,瞬間傳遍地球每個角落。這也就是說,大家報喜,這喜是發生了的,是看得見摸得着的。而宋欽宗呢,他不僅具有報喜愛好者的一切特徵,比如堅守不報憂這條底線,而且將報喜這一工作提前預置,也就是說,事情是喜是悲,八字還沒一撇,宋欽宗早已把喜報發佈了,這邊工作還沒做,那邊慶祝大會已經拉開帷幕。

喜歡報喜不報憂的宋欽宗 在浮誇工程中成爲階下囚

網絡配圖

本文摘自:《百家講壇》(藍版)2010年第八期,作者:劉誠龍,原題:《報喜不報憂:宋欽宗在浮誇工程中成爲階下囚》

曾國藩喜歡報喪,宋欽宗喜歡報喜。曾國藩的喜好有點怪,他喜歡給人寫輓聯,老朋友老部下,活得好好的,他卻把輓聯給寫好了。有一年,新春大吉,老夥計湯鵬來找曾國藩玩,看到曾國藩在大書翰墨,以爲是在作傳世絕文,伸出鵝頭頸閱看,曾國藩卻躲躲藏藏,一個要看,一個要藏,爭搶了好一會兒,待湯鵬搶到手,一瞧,竟是曾國藩給他寫的輓聯,弄得好不尷尬,從此蕭郎是路人。

曾國藩喜歡報喪,天下獨一個。喜歡報喜的人呢,多啊,不但很是大衆化,而且很大官化,唐宗宋祖、秦皇漢武,都愛好這個,爲何單單說宋欽宗呢?無他,蓋因宋欽宗有勝出之處。

平常人報喜,是有喜大報喜,有憂不報憂:打敗仗啦,鬧瘟疫啦,出安全事故啦,都拼死瞞着不讓上知,也不讓下知;天上出現了一朵祥雲,地上開出了一朵靈芝,立刻就敲鑼打鼓,鐃鈸琴絃一齊響,藉助於電視網絡與報紙,瞬間傳遍地球每個角落。這也就是說,大家報喜,這喜是發生了的,是看得見摸得着的。而宋欽宗呢,他不僅具有報喜愛好者的一切特徵,比如堅守不報憂這條底線,而且將報喜這一工作提前預置,也就是說,事情是喜是悲,八字還沒一撇,宋欽宗早已把喜報發佈了,這邊工作還沒做,那邊慶祝大會已經拉開帷幕。

1126年,也就是靖康元年,金軍金戈鐵馬,圍住了北宋都城汴京。宋欽宗直把汴州做杭州,霓裳舞照跳,後庭花照唱。當然,宋欽宗也不打無準備之仗,大敵當前,他做了很多準備:“植三大旗於開寶寺旁,皆書爲御前報捷字,仍於封邱門上張御幄以俟車駕臨受俘獲。都人填隘於衢路顒待捷音。”仗還沒打,御前報捷大旗已樹,封邱門之城門上的戲臺已紮好,只等着宋欽宗參加俘虜典禮,首都羣衆也被市、區、辦事處、社區等各級政府及其派出機構組織到街頭巷尾,接受勝利彩排,準備演出。總之,這一切準備工作不是圍繞“靖康恥”而作,全是圍繞“靖康榮”這一主題展開。

可是金軍不給大宋一點面子,宋欽宗與其幹部精心準備的喜慶大典讓金軍給攪局了。大宋以爲金軍是給自己送喜的,實際卻是給自己報喪的:大宋被金軍打了個落花流水,去劫金軍大營的7000餘人幾乎全軍覆沒。

喜歡報喜不報憂的宋欽宗 在浮誇工程中成爲階下囚 第2張

網絡配圖

  儘管如此,到底也有好消息,那就是,金軍打入汴京,理想不大,志向不高,只是搶只雞弄只鴨什麼的,搶到了就打回轉。更好的消息是,這7000多人的部隊差點保不了番號,卻到底也抓住了一兩個金軍俘虜,所以,當有人問宋欽宗,這次捷報還報不報時,宋欽宗眼一瞪,說:報,怎麼不報?咱輸了戰爭可不能輸了精神!宋欽宗雖然不善於勝利,但是敢於勝利:獻俘典禮照常舉行,慶功晚會照常播出。

這次戰爭,發生在1126年的2月1日,這個日子,宋欽宗是看好了的,是術士楚天覺給看的。

10個月以後,金軍大概是把打家劫舍搶去的雞鴨都吃完了,嘴裏又淡出鳥來,於是再次揮兵南下,再圍汴京。與上回單做一手準備不同,宋欽宗這時做了兩手準備。一手是戰爭準備。他聽說他的軍隊裏有一個奇人叫郭京,郭京說他會六甲,所謂六甲,就是奇門遁甲什麼的,郭京說只要用他的六甲戰法,就可以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本來宋欽宗的隊伍裏也是有張飛岳飛等人物的,但宋欽宗不用他們,他要用郭京。郭京是都頭,大體上相當於排長,宋欽宗英雄不問出處,讓郭京坐直升飛機,從排長升爲將軍。郭將軍用人只拘一格,不管德能勤績,不政審也不體檢,只一條,生辰八字必須符合六甲,這麼選兵選將,共選了7777名,這隊伍裏有賣狗皮膏藥的和尚道士,有犯色戒犯貪戒的貪污犯與勞改犯,也有靠撿垃圾過活的犀利哥等等,是一支“巫”合之衆。

這是宋欽宗的一手準備,即戰爭準備。另一手準備不用說了,是勝利準備。這勝利準備與上次沒多少區別,也是報捷大旗報捷典禮啥的,但有一項更完善:宋欽宗這回,叮噹叮噹,打造了幾十輛囚車。要囚車幹啥?郭京將軍說了,抓住金軍的少將、中將、大將,好往裏塞嘛。

1126年11月23日,郭將軍率領的這支六甲神兵創造了一個神話:剛出汴京城,兩軍對陣,只那麼一晌工夫,宋軍被金軍殺了個作鳥獸散,失敗之快,類乎神速。一國之軍,一觸即潰的,怕也是史上唯一。北宋大軍陣地上屍首遍地,巍然屹立的,只有那些打造得精巧絕倫的囚車。

   現成的囚車擺在那裏,怎麼着也不能浪費啊,這就提醒了金軍:這回可不能單是打個牙祭回去,還應抓幾個人質。

喜歡報喜不報憂的宋欽宗 在浮誇工程中成爲階下囚 第3張

網絡配圖

宋欽宗就這樣被金軍抓了,被塞在自己打造的囚車裏,幾十輛囚車一輛也沒讓空着,裝滿了宋欽宗的三宮六院,車轔轔,馬蕭蕭,押往金軍大營裏去了。宋欽宗這回報喜的準備做得很大,相應的,這回報喪的後果也來得很大:北宋給報銷了。

有人比較過中國傳統文化與日本傳統文化,說有大不同,咱們是喜樂文化,日本是憂恥文化。咱們的喜樂文化是從啥時候開始的?最少戰國那晌還沒開始,亞聖孟軻告誡我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唐朝那晌估計也沒盛行,日本與唐朝是姐姐做鞋,妹妹學樣,日本啥都學唐朝,若唐朝最愛報喜不報憂,那不讓日本全學了去?咱們這一“優良傳統”始自何時,我推想當是大宋。北宋大政治家蔡京創造了一個理論,叫豐亨豫大,這一理論源於《易經》卦辭:“豐,亨,王假之。勿憂,宜日中。”豐,盛大之意;亨,最完美的典禮。“豐亨豫大”就是說,大宋能不能多收三五斗無所謂,會不會掏盡國庫去搞慶典去搞文藝晚會,這才能決定王者是否一統天下。從蔡京開始,北宋愛上了報喜這一口,“託豐亨豫大之說,倡窮奢極欲之風,公私蓄積,掃蕩無餘”。比如宋欽宗,他花在報喜上的人力、物力、財力比花在防患上多多了,舉全國九個指頭之力弄喜慶,用一個指頭之力搞戰備。和平時期這倒可以多玩幾把,戰爭時期也這麼玩,肯定玩完。“豐亨豫大”不是真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個纔是真的。

唐朝酷吏來俊臣和周興創造了一個成語,叫請君入甕。宋欽宗自己打造了囚車,準備囚敵人的,結果把自己給囚了進去,鄙人覺得,這事可以仿照請君入甕,叫“請君入囚”吧。請君入甕的意思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請君入囚的意思,我們可以這樣解釋:只喜歡報喜,其後果是成爲報喪。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