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在匈奴皇帝手下當差的他 批評皇帝還能保全富貴

在匈奴皇帝手下當差的他 批評皇帝還能保全富貴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勸人是門藝術,尤其是勸皇帝。儘管每一個皇帝都會標榜自己如何虛懷納諫,包容臣子的不同意見,歡迎善意的批評。但大多數也只是說說而已,不當回事的。

前趙皇帝劉聰在執政後期就是這樣一個人。

劉聰是劉淵的兒子,本來沒有資格即位,後來是幹掉了法定接班人哥哥劉和才登上大寶。前期倒也東征西討,打得西晉司馬皇帝屁滾尿流,叩頭求饒。但到後期,和大多數俗套的故事一樣,逐漸花天酒地起來。

劉聰喜歡吃鮮魚和螃蟹,吃起來就不亦樂乎,一頓就能把御膳房的存貨給吃完,有次因爲河道管理官員供應不及時,劉聰一怒之下把左都水使者襄陵王劉攄的腦袋給砍了下來。

在匈奴皇帝手下當差的他 批評皇帝還能保全富貴

對於劉聰這樣的皇帝而言,不僅要有吃喝,還要有玩樂。劉聰喜歡吃魚,更喜歡看人捕魚。劉聰時期,前趙的都城還在平陽,即今天山西臨汾西北一帶,靠近汾水。劉聰就經常駕臨汾水,欣賞漁夫捕魚,一玩就到半夜還不回宮。

劉聰玩得開心,隨車駕護衛的中軍大將軍王彰卻很擔心。畢竟是自己帶着皇帝出宮,出了茬子可是掉腦袋的事情。王彰就勸劉聰還是及早回宮吧,結果這一勸就把自己給勸進去了。爲嘛,不會說話嘛,不會善意的批評嘛。

王彰是個武夫,說話直來直去:陛下,您近段時間的所作所爲,臣是痛心疾首,實在是看不下去了。現在天下未定,民心不穩,到處都是要您腦袋的刺客。您這麼輕率的出宮,一個匹夫就能把您幹掉,咱還是回吧。希望陛下您能洗心革面,轉變作風,這纔是天下百姓的福分。

當然,王彰敢這樣說話,還是有些底氣的。他女兒是劉聰的后妃,劉聰是他的女婿,他是劉聰的老泰山,覺得這個女婿總會給自己幾分薄面。

王彰忘記了,劉聰是他的女婿,可更是皇帝。皇帝暴怒起來,那是誰都不認的。果不其然,劉聰喝令左右,把王彰老頭的腦袋給我擰下來。

王彰的女兒,劉聰的后妃王夫人趕緊替老父求情,劉聰這才先把王彰關起來,聽候發落。後來又經太后和朝臣解救,王彰總算撿回一條命。

王彰批評劉聰的出發點顯然是好的,可話說得實在不中聽。而同在劉聰手下當宰相的劉殷就聰明多了。

劉殷本來是給司馬晉朝打工的,在戰亂中落到前趙手裏。在前趙爲官後,每次劉聰召開御前會議,讓朝臣討論要出臺政策的是非,劉殷從來都不發表發對意見,“無所是非”。等到會議結束,他才單獨覲見劉聰,爲其分析利弊,說的頭頭是道,劉聰很是能聽進去,幾乎言聽計從。

在匈奴皇帝手下當差的他 批評皇帝還能保全富貴 第2張

劉殷經常告誡子孫,批評皇帝要注意時機、場合,一個平頭百姓都不喜歡別人當面指責他的過失,何況君主。背後勸誡和當面抨擊,目的都一樣,都是爲了把好事辦好。只是私下來能保全君王的顏面,還是悄悄的比較好,當面放炮的堅決不要,“事君當務幾諫。凡人尚不可面斥其過,況萬乘乎?夫幾諫之功,無異犯顏,但不彰君之過,所以爲優耳”。劉殷富貴終身,平安落地,壽終正寢,與此不無關係

王彰以國丈之尊,當面犯顏抨擊,幾乎殺頭。劉殷以降臣之餘,背後循循善誘,終保富貴。兩人的批評都是善意的,出發點也都是好的,可結局差距如此之大,其間微妙,全在於皇帝怎麼看。

在劉聰看來,你王彰當面讓朕下不來臺,再善意的批評,用心也是險惡的。而劉殷,在朝臣面前保全朕的顏面,私下裏才和和順順的給朕進言,那出發點絕對是極好的嘛。

所以,批評究竟是不是善意的,出發點到底是不是好的 ,不在於批評的對錯,無關乎出發點的正誤,只取決於皇帝怎麼想,領導怎麼看。

面對諸如“要包容善意批評”、“對來自書生的意見和批評,只要出發點是好的,就要熱忱歡迎”,諸如此類一再昭告天下的安民告示,書生們可要睜大眼睛,弄不好又是引蛇出洞。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