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郭子儀是誰?李光弼是誰?他們有着怎樣的關係

郭子儀是誰?李光弼是誰?他們有着怎樣的關係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郭子儀(697年——781年),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軍事家。一生歷經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福壽雙全,名滿天下。

郭子儀出身官宦人家,但大器晚成,安史之亂的前一年還只是一個兵馬使,直到第二年安史之亂爆發,朝廷缺乏帶兵打仗之人,郭子儀才得以充朔方節度使,獨當一面。

李光弼(708—764)本是契丹族,他的父親原本是契丹酋長,歸唐之後英勇戰死。李光弼從軍後,得到了名將王忠嗣的青睞與器重,常說:“光弼必居我位。”安史之亂爆發後,李光弼經由郭子儀推薦,被任命爲河東節度使。

之後,哥倆好的郭子儀和李光弼便常常一起帶兵出戰,兩人的目標都是平定叛亂,但是性格卻截然不同。郭子儀是性格溫和,心胸寬厚,宰相肚裏能撐船,做事情進退有度。李光弼便是傳統直腸子武將的性子,個性要強,治軍頗嚴,部下畏懼。在官場沙場行走,涉及朝廷,一個人的性格可謂是決定了他的一身,李光弼的性格註定他不得善終,這是歷史的必然。

郭、李二人多次征戰,對戰場形勢把握得當,但是由於玄宗老年昏庸,逼迫哥舒翰出關作戰,哥舒翰全軍覆滅,致使潼關、長安失守,玄宗出逃。郭、李二人也只好退回太原,直到肅宗上位,二人開始發揮自己的才能,李光弼以弱敵強、以少勝多,以絕對劣勢兵力守住了太原,保住了西北大本營。而郭子儀則率主力,在回紇騎兵的幫助下,經一路苦戰,連續收復了長安、洛陽。

郭子儀是誰?李光弼是誰?他們有着怎樣的關係

至此,二人的名聲開始上升,成爲當之無愧的中興名將。但是歷史循環,隨着戰功的積累,軍隊的擁護,民間的聲望的升高。皇帝開始提防了,功高蓋主。

在收復長安洛陽之後,本可以一鼓作氣打敗史思明叛軍。可笑的是,唐朝九節度使共20萬軍隊,由於肅宗的猜忌,居然沒設置軍事統帥,還派了一個不知軍事的太監魚朝恩作爲監軍。20萬軍隊,因爲沒有統帥,互相牽制,慘敗於史思明叛軍。

兵敗了,班師回朝了,要有個替罪羊了,可笑!魚朝恩一個不懂帶兵打仗的太監直接將責任推給了郭子儀,肅宗直接將其削職奪權,廢棄多年。歷史證明,不是將軍帶兵打不好仗,而是將士在前線拋頭顱灑熱血,皇帝在後邊聽信讒言,疑神疑鬼,本該勝利的戰爭,結局反而是慘敗,將士血流成河,將軍削職被冤下獄,失人才,失領地。歷史上有多少忠臣良將死於此,可悲可嘆。

李光弼的軍事才能說起來,要比郭子儀高得多,史家稱他“與郭子儀齊名,世稱李郭,而戰功推爲中興第一”,但是這麼一個人才,俗套地生錯了年代。李光弼爲人耿直,與代宗所信任的太監程元振、魚朝恩不和。經常被魚朝恩中傷,再則,李光弼親眼看見了一個節度使來京遭程元振讒言被殺,至此,執軍令如山的李光弼竟不敢入朝。之後,吐蕃軍攻陷長安,代宗要求李光弼救援,但是李光弼怕遭魚朝恩構陷,手擁重兵不敢去救援。朝廷多次徵召,他都不敢入朝,手下將領怨言頗多,李光弼威信漸失,羞愧成疾,小編倒覺得李光弼估計是生無可戀,被氣死的,空有才能,卻得不到發揮,英雄無用武之地,與其背上罵名,不如早化爲一抔黃土。

郭子儀是誰?李光弼是誰?他們有着怎樣的關係 第2張

相比李光弼而言,郭子儀就幸運得多了,也不說幸運,只能說,郭子儀這個人擅於謀略,能忍常人之不能忍,多次遭魚朝恩等的中傷、迫害。卻盡力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魚朝恩曾指使惡徒盜掘郭子儀父親之墓,郭子儀也能說出這樣一番話來:“臣久主兵,不能禁暴,軍人殘人之墓,固亦多矣。此臣不忠不孝,上獲天譴,非人患也。”爲了以國事爲重,而與宦官權臣妥協,小編不知道該如何評價。雖說這樣做,讓宦官減少了對他的迫害,也能繼續不受阻礙地保衛大唐不受外族侵害,但孰知攘外必先安內,唐朝的迅速走向滅亡,莫過於這羣宦臣的功勞。

但也恰恰由於郭子儀的避讓,得到了皇帝的信任,代宗去世,德宗繼位,郭子儀終於得以告老還鄉,安享晚年。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