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世民爲何被稱天可汗 僅僅是因爲文治武功嗎?

李世民爲何被稱天可汗 僅僅是因爲文治武功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大唐南方洪水滔天,邊關烽火狼煙

黨和國家處在危急時分、緊急狀態,本應該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更加緊密的團結在以李世民爲皇帝的大唐中央周圍,抗洪救災,一致對外。可偏偏有人不識時務,作死跳了出來,要去抨擊時政,妄議中央。

中牟即今天河南中牟縣的縣丞皇甫德參,上書妄議中央的三項政策:大建樓堂館所,徵收重稅厚賦,大興奢靡之風,“修洛陽宮,勞人;收地租,厚斂;俗好高髻,蓋宮中所化”,修洛陽宮讓百姓勞累不堪,皇糧收得太多讓百姓怨聲載道,民間女子喜歡把髮髻梳得那麼高,都是宮裏的奢侈風氣誘導的,上樑不正下樑歪。

皇甫德參只是個正八品下的芝麻小官,竟敢如此對中央大政方針說三道四,惹得唐太宗大爲光火。

李世民爲何被稱天可汗 僅僅是因爲文治武功嗎?

李世民當着房玄齡、魏徵等人的面,把摺子摔在地上:他皇甫德參什麼意思,當初我做出修洛陽宮的決策、制定賦稅標準的時候,他不吭聲,現在過來巴拉巴拉。當面不說,背後亂說,他特麼敢妄議朕,妄議朝廷,妄議中央?還說勞役累、賦稅重,如此誇大其詞,難道要讓朝廷不差使一個人,不收一斗米,宮女們都像尼姑一樣不留頭髮,才覺得稱心快意嗎,“德參欲國家不役一人,不收鬥租,宮人皆無髻,乃可其意邪!”

龍威之下,李世民要治皇甫德參個妄議中央之罪,“欲治其謗訕之罪”。  觸碰了皇帝的逆鱗,皇甫德參似乎在劫難逃,除非有人挺身而出,好言相勸,轉圜天意。

沒錯,關鍵時刻,這個人只能是魏徵。

魏徵面不改色,眼睛直直的瞪着李世民,哥們,人家給你上摺子,如果不說的嚴重點,能打動你嗎?自古以來,就算是那些精神病說的話,聖人仁君也會思量一下,看有沒有道理。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嘛!你扔摺子嚇唬誰呢,甩臉子給誰看呢,怎麼處理皇甫德參,你自己看着辦吧,“自古上書不激切,不能動人主之心,所謂狂夫之言,聖人擇焉。唯陛下裁察”。

正所謂聽人勸,吃飽飯。聽了魏徵一番勸諫,李世民的目光柔和起來,語氣和緩下來,是啊,朕處理了這個皇甫德參,以後還有人敢說真話嗎?“朕罪斯人,則誰敢復言!”

由此,李世民放棄了治皇甫德參個妄議之罪的想法,賜給他二十匹綢緞以示鼓勵,“乃賜絹二十匹”。皇甫德參妄議中央不但沒有因言獲罪,還發了一筆財。

皇甫德參的好運並沒有止步於此。

按說皇帝面對一個八品官的大膽妄言,不治罪還賞賜,做到這份上已經夠可以了。可魏徵偏不,還要宜將剩勇追窮寇,再爲皇甫德參爭取一把福利。

過幾天,魏徵又找到李世民,哥們,我近來怎麼看你越來越不順眼了呢,你雖然還能在大臣的勸諫下去聽真話,但彷彿不是發自內心,好像是被我們逼得才如此,你這樣下去可不行啊,“陛下近日不好直言,雖勉強含容,非曩時之豁如”。

李世民爲何被稱天可汗 僅僅是因爲文治武功嗎? 第2張

李世民明白,魏徵這老小子還是抓着上次皇甫德參的事不放,賞賜還不夠,得,這次直接封官吧,遂將皇甫德參從中牟縣丞任上直接提拔爲監察御史,“上乃更加優賜,拜監察御史”。

中牟縣丞是從八品下,監察御史是正八品上,表面上看起來只是提了一級,但從縣裏直接提拔到中央御史臺,相當於現在中紀委。御史臺是出幹部的地方,前途不可限量。將敢說真話,敢於妄議皇帝的皇甫德參放到御史臺,李世民可謂知人善任。

皇甫德參在摺子中抨擊的惡政,李世民也很快改正。迅速停止洛陽宮的修建,將建築材料運到遭受洪災的地方,給百姓修建房屋。

表面上,這次妄議中央之事,得利最多的是皇甫德參,發財又升官嘛!但收益最大的是實際上是李世民,賞賜皇甫德參獲得虛心納諫的美名,給受災的百姓修房屋又贏得萬民擁戴,執政基礎更加穩固。

正因爲有妄議中央還能升官發財的好事,大唐才能國運昌盛。李世民“天可汗”的國際地位,“千古一帝”的歷史評價,亦是拜此所賜。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