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凌遲死後,腦袋卻不翼而飛,崇禎知道之後勃然大怒

凌遲死後,腦袋卻不翼而飛,崇禎知道之後勃然大怒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凌遲死後,腦袋卻不翼而飛,崇禎知道之後勃然大怒

凌遲又稱剮刑或磔刑,是中國古代一種比較殘酷的刑法。明清時期,這種刑法用的最多,多用於罪大惡極,萬民痛恨之人。

朱元璋喜施酷刑,刑部便投其所好,對各種酷刑做了規定。處以凌遲者,罪輕以36刀斃命,罪重以360刀斃命。一刀不能多,一刀也不能少。規定如此嚴格,是對劊子手的一種技術考驗。因此,明朝的劊子手也要鑽研技術,達不到刑部要求,丟飯碗事小,丟腦袋事大。

後來,朱元璋覺得對罪大惡極之人,360刀也太輕,要割3600刀才行。但這個要求很難達到,一般人割上幾百刀就斷氣了。於是,朱元璋大擺擂臺,讓劊子手比武。一個姓趙的劊子手最後創下了紀錄,竟然割了3543刀。於是,刑部依此記錄,規定重罪犯人凌遲割3543斃命。

明朝時,劊子手也是一代傳一代,姓趙的劊子手把這手絕活代代相傳,最後傳到了明末刑部的劊子手“趙班頭”手裏。趙班頭的遲凌技術不次於祖先,因此在刑部是頭號劊子手,不是重罪犯人都用不上他。

趙班頭說,他處死的凌遲罪犯人,最高紀錄達到了3600刀,破了他祖先創下的紀錄。那個犯人姓袁,刑部長官叫他“袁蠻子”,罪名是勾引辮子兵打北京。

行刑那天,老百姓羣情激憤,刑場上人聲鼎沸,許多人都爭着拿銀子買“袁蠻子”肉吃,趙班頭爲此發了一筆小財。

趙班頭說,袁蠻子是一條硬漢,行刑前長官拿來一包煙土,暗示給犯人服下,可袁蠻子硬是不吃,趙班頭對他很是佩服。因爲服下煙土後再割肉會少很多痛苦,袁蠻子不怕疼,在重刑犯中是個例外。

行刑時,袁蠻子一聲不吭。趙班頭開始割的時候,還對袁蠻子滿是憤恨,割到一半,他竟不忍再下手了。可他已經提前收了老百姓的銀子,他必須割下3600塊肉才能給老百姓一個交代,於是咬咬牙繼續割。最後割了3600刀,把袁蠻子身上的肉差不多都割光了,只剩下骨頭架上頂個腦袋。最後一刀是梟首,然後把腦袋掛到城樓上示衆。

凌遲死後,腦袋卻不翼而飛,崇禎知道之後勃然大怒 第2張

誰知,一夜過後,犯人的腦袋竟然不翼而飛。崇禎得知後十分惱火,他準備把袁蠻子腦袋示衆幾天後,拿到遼東各個邊塞去示衆,誰知竟然丟了。他傳旨刑部立即尋找,但找了幾個月都沒有找到。

後來明朝滅亡了,趙班頭也逃出了北京。多年之後,他才知道被叫做“袁蠻子”的就是抗清名將袁崇煥,從他整個行刑過程看,袁崇煥真的像是冤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