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崇禎有一致命弱點 讓他錯過三次機會葬送江山

崇禎有一致命弱點 讓他錯過三次機會葬送江山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644年3月19日,崇禎帝朱由檢自縊身亡,大明王朝落下帷幕。崇禎帝雖然是亡國之君,但後人對他的評價很高,認爲他勤於政事,非亡國之君,國君死社稷,死的壯烈,“即古之中興令主,無以過之”!明朝滅亡根源不在崇禎,但他卻是直接的葬送者,因爲他至少錯過三次機會!這事怎麼一回事呢?

常言道,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顯然崇禎從來沒有準備好過,當然這和他的一個性格特徵有着直接的關係,死要面子!在崇禎帝統治的17年中,他宵衣旰食,但國事日衰,但即便如此,在亡國前的兩年間,他仍然有過三次機會,如果能把握住一次,也不會落得身死國滅的下場!那麼都是哪三次機會呢?

崇禎有一致命弱點 讓他錯過三次機會葬送江山

網絡配圖

其一,與清朝議和。崇禎十五年(1642年),在鬆錦大戰中,明朝13萬精銳幾乎全軍覆沒,此時李自成也在河南一帶攻城略地,國勢十分危急。崇禎於是動了議和的念頭,他想先穩住北方的清朝,集中力量對付農民軍。崇禎帝派兵部尚書陳新甲暗中與清朝祕密議和,雙方甚至已經達成相關條件。

但議和的消息不慎泄露,言官們紛紛攻擊陳新甲妄自議和,崇禎帝爲撇清關係,保住自己的名聲,竟然放棄陳新甲,將其處死。就這樣陳新甲成爲議和的替罪羊,此事也暴露了崇禎死要面子的特點,他想議和,但不想從自己的口中說出,導致陳新甲的悲劇,也錯失重整河山的機會。

其二,遷都南京。崇禎十六年(1643年)10月,李自成攻破潼關,殺死孫傳庭,佔領西安,隨後誓師東征。此時崇禎最佳的選擇是遷都南京,依靠南方雄厚的財力,先守住半壁江山,以圖恢復。崇禎心裏也是這麼想的,他在召見提議南遷的大臣李明睿時說道:“此事我已久欲行,因無人贊襄,故遲至今,汝意與朕合,但外邊諸臣不從,奈何?”

崇禎有一致命弱點 讓他錯過三次機會葬送江山 第2張

網絡配圖

李明睿雖然契合崇禎的心意,但他位卑言輕,崇禎又犯了老毛病,死要面子,他希望內閣首輔們主要提出南遷的主張,然後自己在答應,這樣就可以擺脫責任。但內閣大臣們都是“老司機”,一致沉默不語,加上一些憤青們的搗亂,最終南遷的動議沒有形成。

其三,同意李自成的條件。即使錯過了前兩次機會,崇禎依然有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機會實現救贖,但他還是錯過了。原來李自成在兵臨北京城下的時候,沒有馬上攻城,而是派已經投降的太監杜勳入城議和。李自成畢竟貧苦出身,他只想割據一方而已,並沒有一統天下的大志。

所以,李自成提出“割西北一帶分國王,並犒賞軍百萬”,也就是說李自成希望崇禎能把西北一帶封給自己,然後給幾百萬犒軍銀。同時李自成還表示,“既受封,願爲朝廷內遏羣寇,尤能以勁兵助剿遼藩,但不奉詔與覲耳”。可以說李自成的條件並不苛刻,因爲當時的西北地區已經完全在他的控制之下,他想要的不過是崇禎的封號。

崇禎有一致命弱點 讓他錯過三次機會葬送江山 第3張

網絡配圖

但這場談判還是破裂了,說白了崇禎還是死要面子,不肯給與李自成這個“叛賊”達成城下之盟。李自成只得攻城,外城破後,崇禎纔想起要逃跑,要駙馬帶着家丁掩護自己南行,但此時他已經無路可逃,最終在絕望中登上煤山,以身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