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鄱陽湖之戰中,常遇春有多勇猛?立下了第一戰功

鄱陽湖之戰中,常遇春有多勇猛?立下了第一戰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常遇春,元末紅巾軍傑出將領,明朝開國名將,曾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朱元璋也參加了郭子興率領的紅巾軍隊伍,並在作戰中有勇有謀而得到郭子興的賞識。後來,郭子興去世,朱元璋成爲這支義軍的實際統領,從而成爲元末欲問鼎天下的一方諸侯。

在朱元璋逐鹿中原的過程中,他麾下人才濟濟,可謂是猛將如雲,比如: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鄧愈、湯和、沐英、胡大海等人。

在這些猛將中,尤其以常遇春而最勇猛,在朱元璋攻滅爭奪天下最大的對手陳友諒的鄱陽湖大決戰中,常遇春表現得格外光彩奪目。

常遇春是專打硬仗的猛將,更是一生從無敗跡的常勝將軍, 在《明史》裏稱常遇春爲“摧鋒陷陣,未嘗敗北”。

鄱陽湖之戰中,常遇春有多勇猛?立下了第一戰功

常遇春於元天曆三年(1330年)出生於安徽懷遠的一個農民家庭,自幼因習武而勇力過人,猿臂善射,精於騎射,各種兵器都能使用。

但是,常遇春在元末天下鼎沸、羣雄並起之際,卻因無法填飽肚子而落草爲寇,真的是大材小用。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四月,25歲的常遇春在和陽遇到了真命之主朱元璋,從此走上了傲視羣雄的從軍之路。

當常遇春跟隨朱元璋之後,每逢作戰,總是喜歡身先士卒,猛打猛衝,而且這個特點一生不變,這可能是因爲他是在義軍渡江期間才入的夥,與徐達、湯和等朱元璋淮南舊將有別,所以必須拿出不要命的勁頭來,才能在軍中脫穎而出。

皇天不負有心人,由於常遇春的表現十分出衆,逐漸獲得了朱元璋的青睞。常遇春也變成一位善於治兵的將領,他還常常自誇:“只需十萬人,便可橫行天下。”故軍中有“常十萬”之稱。

鄱陽湖之戰中,常遇春有多勇猛?立下了第一戰功 第2張

在朱元璋與陳友諒的一系列較量中,常遇春的作用不容忽視,特別是在鄱陽湖大決戰中,這員猛將顯得格外搶眼。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八月,陳友諒以號稱六十萬大軍傾巢來攻,在鄱陽湖與朱元璋的二十萬大軍進行了一場持續三十六天的決定生死存亡的水上大決戰。

當這場大決戰開始後,喊殺聲呼天動地,兩軍的戰船迅速混成在一起。陳友諒軍船大、堅固,但速度慢,朱元璋軍船小、速度快,操作靈活,兩軍相持,難解難分。

常遇春面對漢軍水師的巨型船隻,毫不畏懼地用以一當百的氣概迎敵,駕馭着船隻在陣中左衝右突。

混亂中,朱元璋的座船擱淺,在遊渦中苦苦掙扎,而陳友諒的大將張定邊率船隊來圍攻,情況十分危急。

鄱陽湖之戰中,常遇春有多勇猛?立下了第一戰功 第3張

這時,常遇春發揮神箭手的英雄本色,只見他在船上彎弓遠射,一箭準確地射中張定邊,使敵軍士氣大減。

接着,常遇春爲了護主又用自己的戰船撞擊朱元璋的座船,使其脫離淺灘,但不料卻又使自己的戰船擱淺於淺灘裏,動彈不得。

不過天無絕人之路,漢軍戰敗而遺棄的巨舟在順流漂下時激烈地碰撞到了常遇春之船,使他的船隻又幸運地離開淺灘,重返湖中參加戰鬥。

戰鬥中,常遇春還積極組織火攻,發揮小船的優勢,乘風縱火,而陳友諒的艦隊卻被燒得烈焰沖天,兵將損失過半,湖水盡赤。

異常激烈的戰鬥持續了一段時間後,陳友諒將殘餘部隊集中於鄱陽湖的鞋山轉攻爲守,其後又衝向朱元璋所部扼守的湖口,企圖突圍駛入長江。

常遇春奉命率部死守湖口,與衝過來的漢軍又打了一場硬仗,漢軍付出重大傷亡也始終衝不破常遇春佈下的銅牆鐵壁。

混戰中,陳友諒被流矢射中死去,其餘大部分殘軍向朱元璋投降。這場鄱陽湖大決戰徹底扭轉了雙方力量的對比,陳友諒的覆滅,使朱元璋成爲元末羣雄中之最強者。

此戰後論功,諸將共推常遇春爲第一。朱元璋也誇讚常遇春說:“當百萬之衆勇敢先登,摧鋒陷陣,所向披靡,莫如副將軍遇春信矣哉。”(談遷《國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