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乾隆三十年的清緬戰爭中是否有福爾康這個人?

乾隆三十年的清緬戰爭中是否有福爾康這個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8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乾隆三十年清緬戰爭由緬甸貢榜王朝首先發起,他們在1762年的時候侵入了中國雲南地區。早在這場戰爭爆發之前,貢榜王朝已經做了很多影響兩國和平的事情,他們頻頻侵犯中國清朝管轄的領土,向那些邊境的土司收取貢賦糧錢,對中國土司動用軍事力量。但由於當時乾隆在平定準噶爾上耗費了很多精力和物資,無暇顧及南方緬甸的挑釁,使得貢榜王朝越來越猖狂。緬甸貢榜王朝對中國雲南地區的騷擾集中發生在乾隆三十年,爲了得到大量的糧食和人力送到與暹羅戰爭的戰場上,緬甸在中國雲南大肆掠奪財力、人力和物力,這時清王朝不再堅持綏靖政策,派兵出擊,乾隆三十年清緬戰爭一觸即發。

乾隆三十年的清緬戰爭中是否有福爾康這個人?

網絡配圖

在七年的戰爭中,乾隆先後派去多名信任的將領前去雲南指揮作戰,緬甸方面也不得不將暹羅的兵力調到中國雲南地區去參加清緬戰爭。雙方交戰激烈,都動用了超過五萬的兵力,但隨着時間的流逝,雙方的損失也達到一萬之上,遲遲不能分出勝負。最終雙方簽訂了合約來結束這場戰爭。雖然名義上緬甸向清政府臣服,但實際上中國清朝並沒有取得這場戰爭的完全勝利,尤其是在國力強盛的乾隆王朝時期,沒能真正平定“南荒小夷”,成爲乾隆帝的一大憾事。清朝乾隆年間,乾隆平定了新疆的內亂以後,對於緬甸對清朝邊境的侵犯開始持一種強硬態度。特別在1762年,也就是乾隆二十七年,當緬甸再次向內地土司徵收貢賦時,土司們並不認同,緬甸方以此爲契機,開始派兵侵犯清朝邊境,這也就讓清緬戰爭正式拉開了序幕,其也成爲了這一戰爭的導火索。

這場戰爭,涉及的人物很多,只是在許多影視作品中,時常會看到有福爾康這個人物。特別是在《還珠格格三》中,當清緬戰爭開始時,是五阿哥與福爾康率兵出戰,讓觀衆以爲在這場戰爭中,真的有這麼一個人物的存在,那在現實生活中,清緬戰爭中有福爾康這人嗎?對於福爾康這個人物,可以給出一個明確的說法,他是一個虛構人物,他只是瓊瑤劇《還珠格格》中的一個人物,特別是在《還珠格格三》中,說其與五阿哥一起率兵出戰緬甸,只不過那是劇情的需要,將清緬戰爭作爲契機,推動劇情發展的一個人物,歷史上就沒有福爾康這個人的存在。在清朝是有一位大將軍叫福康安,福爾康有許多方面與其有着相似之處,使其成爲了他的原型,只不過福康安並沒有參與到清緬戰爭中來。

乾隆三十年的清緬戰爭中是否有福爾康這個人? 第2張

網絡配圖

對於清緬戰爭中有福爾康這個人嗎?史書上是沒有記載的,對於影視作品中的說法,大家需要以一種理性的態度去看待。清緬戰爭發生於十八世紀末,當時的中國由乾隆皇帝執政,國力強盛,國富兵強。但在東南小國緬甸面前卻吃了不少虧,雖然乾隆派出多名大將前往戰地雲南指揮清軍作戰,但這場戰爭還是持續了七年之久,清軍損失了高達一萬多名的兵力,成爲乾隆一生的遺憾,那麼這是爲什麼呢?爲什麼強大的清王朝打不贏“南蠻小夷”呢?那麼首先來看看清緬戰爭時的清軍裝備。

這次戰爭,清軍派出了明瑞、阿桂等大將和六萬多士兵,但作戰時頻頻受挫。清緬戰爭時的清軍裝備主要以弓弩爲主,士兵大多也是騎兵,其中滿洲八旗兵作戰勇猛、善於騎射,穿着甲冑,騎着大馬,緬甸的軍隊一聽到這個名字連軍營都不敢出。可是在地形複雜的雲南地區,騎兵的優勢被削弱了很多。緬甸方面主要採用火器,當地氣候潮溼,空氣溼度較大,對火器的影響並不是很大,但是對於以弓弩爲主的清兵來說,潮溼的氣候無疑是雪上加霜,弓弩的勁力遠遠低於北方。

清緬戰爭時的清軍裝備還有火繩槍、紅夷炮、腰刀等,這些武器在清政府對其他地區的戰爭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在清緬戰爭中也是靠着武器和戰術與敵人僵持七年之久。所以,清緬戰爭時的清軍裝備並不是很差,戰術也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兵器卻不像在北方作戰時那麼好使,這也是清朝不能完全取勝緬甸的原因之一。清緬戰爭是十八世紀末中國清朝和緬甸貢榜王朝之間發生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持續了七年,雙方的損失都很慘重,最終兩國握手言和,以簽訂合約的方式結束了這場戰爭。

乾隆三十年的清緬戰爭中是否有福爾康這個人? 第3張

網絡配圖

清軍在清緬戰爭死亡人數是4000多人,其中包括大將明瑞和其他衆多將領。在整個戰爭的過程中,清軍一直瞧不起緬甸這個國家,認爲他們只不過是一羣莽夫,無法與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清軍相比,然而他們卻忘了在雲南地區,地形複雜、氣候潮溼,善於騎射的清軍在那裏沒有一點優勢,再加上對敵人的輕視,清軍在戰場上屢屢受挫。

在戰爭最開始,劉藻由於輕敵折兵十餘人,自己也因爲謊報了軍情被革職。楊應琚被派到戰場後同樣認爲區區東南小國怎麼能與自己手下的騎兵相比,大意的他沒有好好進行作戰計劃就盲目將士兵派到戰場,幾場戰爭下來清軍的清緬戰爭死亡人數高達一千多人。最終楊應琚也是因爲謊報軍情被處死。緬甸方面在清緬戰爭中死亡人數是一萬四千多人,這極大的削弱了他們在東南亞的霸主地位,也使得他們不得不將士兵從暹羅的戰場調出來支援清緬戰場,留在暹羅的九千多人很快被趕出暹羅,暹羅實現了復國。付出慘重代價的緬甸知道無法再與清朝進行長久的戰爭,也從戰爭中看到了清朝的真實實力,提出了談和之後很快得到清政府的認可,雙發籤訂了協議,至此清緬戰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