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誰是清朝功勞最大的開國功臣,死後100年才被平反

誰是清朝功勞最大的開國功臣,死後100年才被平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努爾哈赤第15子多鐸正式配享進太廟,恢復親王及其封號。然而對於多鐸來說,無論死後被清算和被恢復名譽,他都一無所知,因爲早在順治六年(1649年),36歲的時候他就因病去世了。

雖然死的早,但多鐸在早期後金入關的諸多重大戰役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乾隆甚至評價他“開國諸王戰功之最”,並以此爲理由,恢復其身後名譽。

誰是清朝功勞最大的開國功臣,死後100年才被平反

多鐸是努爾哈赤的第15個兒子,在他13歲那年,努爾哈赤去世,多鐸開始獨當一面,成爲正白旗的主旗貝勒。當時正白旗在滿洲八旗中屬於實力最強的旗分之一,因此多鐸的影響力非常大。

此後,多鐸經年征戰在外,戰功顯赫,22歲那年掛帥,在大淩河擊敗明朝大將祖大壽,皇太極得知後,率領諸貝勒在盛京五里外迎接,稱讚他:“能出奇制勝,可嘉也。”轉年,大清國正式建立,多鐸被封爲和碩親王。

但皇太極對多鐸這樣的八旗貝勒,既要使用又要牽制,尤其是大貝勒莽古爾泰、二貝勒阿敏和多鐸,資歷深,功勞大,更爲皇太極所忌憚。因此,皇太極按照各個擊破的原則,先幽禁了阿敏,又革去莽古爾泰的職務,4年後又對多鐸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處理,從而逐漸掌控大權。

皇太極對權力的防範,是多鐸遭到猜忌的根源,直到皇太極去世,由於並未指定皇位繼承人,因此“諸王兄弟,相爭爲亂,窺伺神器”,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多鐸埋下了死後被清算的伏筆。

當時,豪格爲正藍旗旗主,並得到兩黃旗的擁戴,多鐸判斷,如果豪格當了皇帝,那麼比皇太極還要殘酷,兩白旗“俱無生理”,因此他聯合英王阿濟格“跪勸睿王(多爾袞)當即大位”。

誰是清朝功勞最大的開國功臣,死後100年才被平反 第2張

但多爾袞對自己能否登位毫無勝算,最終在權衡利弊後,決定提議皇太極第9子,6歲的福臨爲帝,由自己和鄭親王濟爾哈朗輔政,並表示,福臨“年長之後,當即歸政”。

在多鐸爲多爾袞成功打擊濟爾哈朗“不得預政”後,多爾袞成爲了實際上的一把手,多鐸成了二把手,至此,多鐸與其兄的聯盟正式形成,奠定了順治年間多爾袞“代天攝政,賞罰擬於朝廷”的政治局面。

多鐸因爲其兄多爾袞的掌權而變得水漲船高,一時之間猶如鹹魚翻身,在歷史大鉅變的時刻,表現出了傑出的軍事才能,徹底改變了皇太極時期被邊緣化的處境。

公元(1644年)十月,順治帝在北京舉行登基大典,同時晉封多鐸爲親王,至此多鐸一躍成了清朝權勢熏天的人物。三年後,多鐸晉封爲輔政叔德豫親王,達到了政治生涯的頂點。

此後,多鐸從北到南,猶如掃帚一般,橫掃所有大明留下的死角。不僅如此,在進一步爭取民心時,多鐸也表現出了很大的智慧。比如,在打出“奉天罰罪,救民水火”的口號後,多鐸又對南京百姓下達告示:“剃頭一事,本國相沿成俗。今大兵所到,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爾等毋得不遵法度,自行剃之。”

誰是清朝功勞最大的開國功臣,死後100年才被平反 第3張

對於南明舊臣自己剃髮易服來清營求職者,多鐸一律不見,並斥其無恥,以表示清廷鼓勵保持民族氣節。

多鐸還在揚州下令給殉職的史可法立祠,表彰他的忠節,在參拜明孝陵後,又在“洪武陵設太監四名,守陵兵四十名,給地供祭祀”。

但可惜的是,順治六年(1649年),多鐸就因病去世,年僅36歲。接到消息的多爾袞當時正在山西征討姜瓖,聽到多鐸病重的消息時,立刻班師回朝,到居庸關時,多爾袞“換上素服,號哭奔往京城”。

歷史給了多鐸精彩而又短暫的機會,但是因爲與多爾袞的關係親密,在多爾袞遭到清算後,多鐸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牽連,被降爲郡王。

直到一百多年後,乾隆開始全面客觀地評價多鐸的歷史地位,稱其“實爲開國諸王戰功之最”,並恢復其親王及封號,配享太廟。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