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袁枚曾被譏笑不懂考據 天資卻令衆人心服口服

袁枚曾被譏笑不懂考據 天資卻令衆人心服口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錢塘才子袁枚(字子才)到了南京,就不想離開,終於求田問舍,購築了一座隨園,讓自己變成了金陵才子。總體來說,才子之名,對袁枚是有好處的,對隨園也有好處,至少都奉送了附加值。但凡事都有兩面。人累於聲名,聲名也累人,正資產有時候也會變成副資產,就看面對的是誰。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這有點像榴蓮,喜歡的愛得要死,不喜歡的討厭得要命,聞一丁點兒氣味都不行。

清人昭槤《嘯亭雜錄》卷十有“袁子才《江賦》”一條,其文雲:

袁子才先生性聰慧,滑稽一時。黃文襄公督兩江時,袁爲屬員。黃本惡儒者,謂先生曰:“子號子才,以才子自命歟?”先生曰:“然。”黃曰:“然則命汝頃刻爲文可乎?”先生曰:“能,請公命題。”黃厲聲曰:“江賦。”復請限字,曰:“一萬。”復請限時,曰:“三時。”先生砥墨濡毫,筆不加點,凡奇誕字盡加水旁,須臾而就。公故武夫,因傾倒曰:“汝果名不過實也。”

袁枚曾被譏笑不懂考據 天資卻令衆人心服口服

黃文襄即黃廷桂。黃廷桂,字丹崖,漢軍鑲紅旗人,行伍出身,粗通文墨。其爲人謹重,不苟言笑。在這樣的人眼中,袁子才橫豎不是他的菜,所以才衍生了這麼一段“試賦”傳聞。按說,以總督之尊,命令屬下作一兩篇賦,也不是特別爲難人。《江賦》並不是偏題、怪題、難題,難在限時間、限字數,這是存心找茬兒。

粗略看去,這段傳聞佚事意在揚袁抑黃,再仔細一想,其實,黃廷桂也不是惡人,反而算得上正人君子,他只是看不慣袁枚的作派,但畢竟是生性質樸,能服善,不做作矯情。

很明顯,這故事是編排出來的,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基本上沒有這麼一回事。這倒不僅是因爲我查過《袁枚全集》,裏面並沒有這麼一篇《江賦》(不知道後來有沒有好事者代擬一篇,讓再後來的好事者輯補佚文)。如果真有這樣一篇大顯才學的賦,以袁枚的個性,應該好好顯擺一通才是。實際的情形,這個段子是抄襲宋人故事,非但抄得比較拙劣,而且明目張膽,態度相當率爾。

北宋有個早慧少年,叫做夏竦,文才出衆,詩賦敏捷。爲了幫助他更快成長,家中爲他請了名師,便是當時的著名學者、編有《唐文粹》的進士姚鉉。某日,姚鉉叫夏竦以“水賦”爲題,限定字數爲一萬。夏竦苦思冥想,開始寫作“水賦”,整了好長時間,才整出三千來字,很不意思,只好去向老師求教。姚老師啓發他:你爲什麼不圍繞“水”的前後左右大寫特寫一通呢?夏竦遵照老師提示重寫,字數很快擴展到了六千,雖然還不到一萬,姚老師就算他過關了。

這是北宋少年夏竦的故事。故事的教育意義或許有二,一是教導人作詠物賦之基本技法,二是教育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少年人尤其不能驕傲,要學的東西還多着呢。現在改了一下,變成黃總督教訓袁才子的故事,結果弄巧成拙。這故事編得並不太縝密,別的不說,就說前面交代“黃本惡儒者”,便是一個漏洞。袁子纔可以說是才子,可以說是文人,可以說是前縣令,可以說是寓公,甚至可以說是“流氓加才子”,問題都不太大,要說他是“儒者”,大概很多人都會有意見。估計他的浙江同鄉章學誠就會第一個跳出來抗議。

這段子不太可能是昭槤編的,雖然昭槤明顯不很喜歡袁枚,書中曾譏笑袁枚不懂考據,《詩話》《隨筆》一涉考據,就錯訛百出,等等。不過,對袁枚的天資,他還是真心佩服的。大概民間先有段子流傳,後來傳到昭槤耳中,順便借來一用,適可表露他的心思。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