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此人深得朱元璋器重,卻不想是個草包,竟把皇帝坑的無路可退

此人深得朱元璋器重,卻不想是個草包,竟把皇帝坑的無路可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開國功臣李文忠,不僅能戰善戰,十九歲跟隨朱元璋征戰沙場,此後有成爲平定江南、征伐北元的重要將領,而且他是朱元璋的親外甥。在評定功臣的功績時,李文忠位列第三,僅次於徐達、常遇春二人。俗話說,虎父無犬子,但李文忠的兒子李景隆卻很慫,名副其實的草包將軍,把建文帝坑到無路可走。

此人深得朱元璋器重,卻不想是個草包,竟把皇帝坑的無路可退

出身顯赫的李景隆,長得英俊瀟灑,而且經常書不離手,尤其喜歡看《孫子兵法》、《尉繚子》等兵書。洪武十七年,四十五歲的李文忠英年早逝,朱元璋悲痛不已,就讓李景隆繼承了他老爸的爵位。由於朱元璋的在世的親人不多,他對李景隆非常器重,先後讓他負責軍事、經濟等方面的工作。

不久後,李景隆又被加封爲太子太傅,大臣們都看得出來,李景隆日後肯定前途無量,跟他出好關係肯定沒錯。朱元璋駕崩後,孫子朱允炆繼承皇位,因爲他與李景隆年紀相仿,且兩人是表兄弟的關係,兩人幾乎無話不說,李景隆就成了建文帝最信任的大臣之一。

此人深得朱元璋器重,卻不想是個草包,竟把皇帝坑的無路可退 第2張

朱元璋活着的時候,把兒子都分封到各地做藩王,本質上是好的,想讓他們守衛大明江山,卻留下了一個巨大的隱患。建文帝感覺到藩王的權力,對他手中的皇權產生了有着很大的威脅,就想對叔叔們對手,削藩無疑是最乾淨利落的選擇。但他忽略了一個問題,若是削藩的手法用不好的話,很有可能逼反藩王,後果不堪設想。

年輕氣盛的建文帝沒想那麼多,說幹就幹,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削去了不少藩王,取得了不錯的成果。此時的燕王朱棣,深知自己處境很危險,排在他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像其他兄弟一樣被廢掉,要麼鋌而走險。朱棣的性格與父親朱元璋很像,他不會輕易認輸,哪怕面臨兵敗被殺的危險,都要拼死賭一把。

於是,朱棣召集了自己的兵馬,發動了靖難之役。從當時的實力來看,朱棣的勝算很低,九死都未必能一生,畢竟建文帝手握天下兵馬,掌握着充足的戰略資源,後勤補給更是朱棣不能比的。然而,原本勝券在握的建文帝,卻因爲錯用了李景隆,最終不但失去了帝位,且下落不明,消失的無影無蹤。

此人深得朱元璋器重,卻不想是個草包,竟把皇帝坑的無路可退 第3張

起初,建文帝任命爲大將軍,給他五十萬精兵,爲了鼓舞李景隆的鬥志,建文帝還親自到江邊爲他餞行,說道:“景隆啊,你的能力朕心裏十分清楚,相信你不會令朕失望的,你儘管好好打仗,待你凱旋的時候,朕一定親自爲你接風洗塵。”

李景隆獲此隆恩,頓時熱血沸騰,信誓旦旦地保證,一定不會辜負皇帝的期望。理想很美好,但現實卻很殘酷,李景隆壓根就不是統帥的料,手握幾十萬精銳卻被燕王朱棣吊打。就如同鬥地主一樣,李景隆抓了一把好牌,卻先把兩個王、四個二給扔了,留下幾張出不去的小牌。

此人深得朱元璋器重,卻不想是個草包,竟把皇帝坑的無路可退 第4張

在白溝河之地,李景隆帶着六十萬大軍與朱棣對陣,結果再次被打的潰不成軍,滿朝文武都氣的不行,紛紛上書殺掉李景隆,但建文帝卻沒有采納。建文四年,朱棣親率精兵殺到南京城,李景隆打開金川門,燕王以此爲突破口攻入城中,建文帝不知所蹤。有人認爲,也許李景隆從一開始就是臥底,否則無法解釋他這慘不忍睹的戰績,對此你怎麼看呢?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