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馬嵬驛兵變後,李亨是如何將李隆基趕下皇位的?

馬嵬驛兵變後,李亨是如何將李隆基趕下皇位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馬嵬驛兵變後,李亨是如何將李隆基趕下皇位的?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繁華如唐朝,長安城的皇宮中繁花似錦,一位年過半百的皇帝,牽着一位傾國傾城的妃子,正在御花園觀賞牡丹。天朗氣清,皇帝覺得缺少點趣味,便讓宦官高力士去請一位名滿京華的詩人過來,爲眼前的場景寫首詩助助興。詩人提筆寫道:“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羣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詩美,花美,人更美。這就是唐朝的開元世,寫詩的人,名叫李白;賞花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和他的愛妃楊貴妃。

唐太宗李世民時期,勵精圖治,開創了貞觀之治,到了李世民的重孫李隆基執政時期,唐朝的繁華已經到達鼎盛。李隆基27歲登基,立志做盛世之君,登基之初,他任用姚崇等人爲宰相,改革時弊,恢復民生,創造了封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鼎盛——開元盛世。

然而,這種繁華很快讓李隆基迷失自我,他漸漸生了驕奢之心,不再聽取大臣的諫言,不再關心民間的疾苦。他開始寵信宦官,開始經營他和楊貴妃之間的“千古之戀”,就這樣,安祿山瞅準了時機,發動叛亂,繁盛的大唐,轟然倒塌。

馬嵬驛兵變後,李亨是如何將李隆基趕下皇位的?

安史之亂爆發後,叛軍勢如破竹,唐玄宗帶着楊貴妃、宰相楊國忠以及太子李亨等人倉皇逃走,大軍走到馬嵬坡時,士兵竄逃、百官奔命,眼看大勢已去。此時,一個關鍵的人物策劃了一場極具意義的政變,這個人就是太子李亨。

唐玄宗有31個兒子,長子早夭,次子李瑛早年被封爲太子,但被唐玄宗所忌,最終被殺。李亨是唐玄宗的三子,自幼處事謹慎,他被封爲太子之後,雖然心有大志,但爲了不步兄長的後塵,一直極力隱忍。

唐玄宗是一個非常“霸道”的帝王,太強勢的太子容易威脅皇權,所以唐玄宗一直借宰相李林甫、楊國忠打壓太子。李亨身爲太子,唯有隱忍不發纔有活路,直到安史之亂爆發,太子李亨終於下定決心,改變局面。

安史之亂的爆發,除了唐玄宗昏聵、安祿山狡猾之外,還有一個人不得不提,此人就是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楊國忠權傾朝野,和安祿山不對付,安祿山起兵反叛的表面理由就是爲了殺掉楊國忠。所以在大多數人眼中,楊國忠罪不可赦。但楊國忠是唐玄宗的寵臣,即使情況如此,唐玄宗仍然信任楊國忠。太子李亨早對楊國忠心存不滿,暗中派心腹宦官李輔國拉攏龍武大將軍陳玄禮,三人密謀除掉楊國忠。

於是,陳玄禮在軍中散播楊國忠叛變的假消息,唐朝的士兵們聽聞消息後怒不可遏,當場砍殺楊國忠。因爲楊國忠是楊貴妃的族兄,將士們逼唐玄宗除掉楊貴妃,唐玄宗見大家如此憤怒,雖然不忍心,但擔心引起譁變,不得不下狠心勒死了心愛的楊貴妃。楊貴妃已死,再加上唐朝大廈將傾,唐玄宗心灰意冷,打算讓太子暫領天下兵馬。這就是著名的“馬嵬兵變”。

馬嵬驛兵變後,李亨是如何將李隆基趕下皇位的? 第2張

唐朝的兵變,往往伴隨着政權的更迭,唐朝初年,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之變”,導致李淵失勢,李世民成功登基。 “神龍政變”促使武則天退位,唐中宗復辟。“唐隆政變”讓政權迴歸李隆基父子之手。而現在,發生的“馬嵬兵變”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導致太子李亨掌權,唐玄宗失去了兵馬大權。

實際上,從唐玄宗倉皇出逃之時起,他就有禪位給太子的想法,如今楊國忠被殺,楊貴妃被賜死,陳玄禮也站在了太子身邊,唐玄宗不得不將天下事全部交給太子,封太子爲天下兵馬大元帥,北上平叛,而唐玄宗則繼續南逃。

太子李亨奔赴靈武,收拾殘兵,帶領郭子儀、李光弼開啓了平叛之路。當年,李亨在衆將的擁立下登基稱帝,是爲唐肅宗。但此時,唐玄宗身在四川,並未退位,也就是說,這段時間,唐朝出現了兩位皇帝。李亨登基後,尊自己的父親唐玄宗爲太上皇,派人去南去成都,通知唐玄宗。唐玄宗得知兒子提前稱帝,並不驚訝,對來人說:朕稱太上皇,軍國大事早就應由皇帝處理了。

言下之意,他不驚訝,也坦然接受,甚至說,他早就想退位了。

靈武登基,唐肅宗作爲太子,在未經唐玄宗同意的情況下提前當皇上皇帝,唐玄宗爲何不驚訝呢?並且平靜地接受了這個現實?

馬嵬驛兵變後,李亨是如何將李隆基趕下皇位的? 第3張

首先,唐玄宗雖然創造了開元世,但他卻險些將大唐引入末路,唐玄宗從盛之君,差點變成了亡國之君。在百姓心中,唐玄宗已經走下神壇。

其次,此時的唐肅宗,已經成爲平定叛亂的旗幟,不僅兵權在握,而且聲威俱在,在唐朝文武百官心中,唐朝的最高權力交給唐肅宗,顯然是當時最好的選擇。

說到底,從馬嵬兵變,唐玄宗將兵權交給李亨時,他早已知道有朝一日,自己註定無法掌控太子。若太子平叛失敗,唐玄宗需要繼續面對慘劇,若太子平叛成功,唐玄宗註定永遠“退居二線”。唐朝“盛產”太上皇,而唐玄宗,是最尷尬的太上皇。

唐玄宗創造了一個繁華的世,又親手毀了它。唐肅宗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拯救唐朝於危局,但唐朝弊病難處,後繼帝王,已無力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