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南北朝王僧達生來就是個官三代,卻因一句話惹來殺身之禍

南北朝王僧達生來就是個官三代,卻因一句話惹來殺身之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僧達,這個人命好,爺爺爸爸都在朝中爲官,而且官還不小,所以,他一出生,就是官三代富三代,一個人雖然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生的好,命運都不會太差,這話還是有一些道理的。

王僧達不但生的好,人也很機靈,從小就喜歡學習,文章寫的也不錯,這下他老爸可樂壞了,經常帶他進宮,宋文帝一看,這小孩真是不錯,也就喜歡上了。

誰喜歡都不要緊,要是被皇帝喜歡上了,你想不好都難。

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齡,劉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文帝劉義隆做主,王僧達娶了臨川王的女兒爲妻。你官做的再高,也不如皇親國戚金貴,王僧達現在就是這個身份,權貴。

成親後不久,王僧達被任命爲太子舍人,這時的王僧達是人生最得意的時候,真是愛情事業雙豐收,人生到這個份上,你不羨慕都不行。

王僧達這個人性子比較野,他不願在京城爲官,受拘束,一百雙眼睛盯着你,做點出格的事終究是不好,而且權力不集中,很多事很難由自己決定,發揮不了自己任意而爲的特長,他想到外地爲官,當個一把手,自己“嗷”的一嗓子,下面的人哪個敢炸毛,那感覺倍兒爽。

吏部的官員聽說王僧達要到地方爲官,就勸阻宋文帝,說他這個人沒有能力治理一方,不適合擔當此任,宋文帝不這麼看,年輕人嘛,給他一次歷練的機會,也未嘗就是壞事。

這宋文帝也是犯渾,把一個一點經驗沒有的毛頭小子,放到地方管理萬民,這不是兒戲嗎?有皇帝的大力支持,王僧達如願以償的做了宣城太守。

南北朝王僧達生來就是個官三代,卻因一句話惹來殺身之禍

來到宣城,有如魚入大海,王僧達變着花樣的玩,什麼正業,什麼民情,都不如我的感情,在宣城那段日子,衙門大門三五天不開那是常態,百姓不但不認識這位太守大人,根本就見不着。由於在宣城口碑不佳,沒有政績,王僧達又被調到義興任太守。

在這期間,朝中出事了,宋文帝的大兒子也想當皇帝,可是他要當皇帝,除非他老爸去死,要不這班怎麼接呢。偏偏宋文帝的身體槓槓滴,啥毛病沒有,人的耐心是有限的,老大掐指一算,我得等到猴年馬月啊,乾脆殺了你,這皇位我坐吧。

在權力和利益面前,有時候親情脆弱得一文不值,父與子,兄與弟互相殺伐,從古至今不知造成了多少人間悲劇。

宋文帝的三兒子叫劉駿,他見大哥把老爸殺了當了皇帝,真是又氣又恨又不服,回頭看一眼自己黑壓壓一片兵強馬壯,舉刀起事,把老大打跑了,他當上了皇帝,叫宋孝武帝。

這時候王僧達正在義興當太守,他看到劉老三有實力,也出兵支持了一下,劉駿當上皇帝后,也沒忘了他滴水之恩,王僧達被封爲尚書右僕射。

王僧達還是老規矩,不願在朝中做官,不久,他又到吳郡當了太守。

南北朝王僧達生來就是個官三代,卻因一句話惹來殺身之禍 第2張

這時候的王僧達不僅好玩,還斂財,在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很多大寺廟都富得流油,在吳郡也有一座寺廟叫西臺寺,寺內和尚有很多資產,他便使用敲詐勒索等手段,把寺廟擠幹詐淨,個人淨得財產有百萬之多。而此時,天下也不太平,荊州和江州地區先後發生叛亂,朝廷爲保地方平安,允許各郡守養兵一千,以防叛軍,王僧達藉此機會養兵兩千四百人,此舉他犯了朝廷大忌,被人抓住把柄,遭到彈劾。

公元456年,王僧達調太常寺任職,管理禮樂郊廟社稷之事,王僧達知道自己不吃香了,皇帝不信任他了,給了這麼一個破官,一點實權沒有,淨幹一些伺候人的活,這官還不如不做。他越想越氣,便寫了一個辭職報告遞了上去。

他在辭職報告上說,皇上啊,我脾氣不太好,我這個人有點狂亂任性,趁我現在還能忍住,放我回家吧,咱倆啥關係,你聽信別人,我無辜呀,不過你放心,不當官我也餓不死。

一個人會不會說話,不在於有沒有文化。

宋孝武帝一看,這是什麼玩意亂七八遭的,那你就回家吧。

南北朝王僧達生來就是個官三代,卻因一句話惹來殺身之禍 第3張

過了一段時間,這皇帝又想起他的好處,讓他復出了。

復出後的王僧達狂的不行,眼裏沒誰了,一天,路太后的侄孫路瓊之去拜訪他,他不但不熱情招待,還冷言冷語的辱罵人家。他說,你不就是仗着太后撐腰嗎?屁本事沒有,也配跟我交往,氣得路瓊之一跺腳轉身就走,他隨後喊到,把他坐的馬紮(胡牀)給我燒了。

這路瓊之回去就告了他一狀,當然了,添點油加點醋是正常的。氣得太后當即就去找孝武帝,孝武帝恨道,這也太不拿太后當回事了,此時,孝武帝有了殺他之意。

王僧之並不知道,他爲此事己經引來了殺身之禍。

無論你多麼狂妄,這個世上,總有你不能得罪的人。無論你多麼有錢,這個世上,總不會讓你任意而爲。

人要作死啥事都往一塊擠,朝中有一個告老還鄉的大臣何尚之,被重新啓用,老頭挺高興,便擺了幾桌請同僚喝酒助興,席間何尚之對王僧之說,我聽說你喜歡狩獵,還養了一些鷹犬,我看你還是“且放鷹犬,勿復遊獵”。這何尚之是一番好意,誰知這王僧之卻把好心當成了驢肝肺,他把眼皮一翻,反脣相譏道,我昨日倒是放了一條老狗,他沒地方去,又夾着尾巴回來了。

何尚之一聽,這不是罵我嗎?我告老還鄉,然後又回來,這小子也太狠毒了吧,何尚之一口鮮血到了嗓子眼又憋了回去。

王僧之的一番話惹得衆人不滿,大家紛紛指責他,他犯了衆怒,何尚之也與他結了仇。

後來因爲一件叛亂的案子,孝武帝故意誣陷他,把他牽扯進去,衆人心裏都明鏡似的,卻沒有一個人爲他說情,

他在牢中被賜自盡,臨死孝武帝帶話給他,你不是死在叛逆,而是死在嘴上。

一個人不會說話,丟官事敗是小事,很可能還會丟命。

好好說話,會說話,也是積德,給自己積德。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