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玄宗接手的唐朝是一個盛世 最後爲什麼還會出現安史之亂

唐玄宗接手的唐朝是一個盛世 最後爲什麼還會出現安史之亂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2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唐玄宗和安祿山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唐玄宗承接了大唐盛世,爲何還會出現安史之亂?

唐玄宗接手的唐朝是一個盛世 最後爲什麼還會出現安史之亂

首要原因是行政區劃的弊端漸顯,府兵制無法適用。安史之亂髮生的時期爲唐玄宗時期,但究其根源可以追溯至更早年間,當時唐代國力還十分強盛,行政問題的弊端還不是很明顯,隨着社會的發展,這種弊端逐漸顯現化,最終成了安史之亂的助推者。

行政區劃的弊端主要來源於當時的“州-縣”二級制,這種區劃起源於隋朝,這是一種爲了籠絡義軍而衍生出來的政策,這種政策在建國初期能起着非常好的團聚作用,爲起義軍招收人馬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不過弊端就是官職的需求在此過程中不斷擴大,統治者爲了滿足官職數量的需求,只能設置更多的州或縣來應付。

州的數量增多了,那麼可瓜分開的管制土地也將增多,而相應的,土地面積沒有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可分到每個州的管轄範圍儼然在逐漸變小,這種問題發展下去逐漸呈現出一種病態,州的問題在縣上同樣存在,縣的數量逐漸增多,但每個縣的管轄範圍在逐漸減少。

唐太宗意識到了這種問題的所在,於是便按照交通路線來劃分15道,朝廷任命的監察官員到這些地方監察,由此,朝廷的行政區劃優化許多,管理起來也方便了許多,在此過程中,監察官員始終是臨時派遣的。當臨時派遣變爲常職後,監察區儼然成了新的行政區,這便爲後面的安史之亂埋下了禍根。

唐玄宗接手的唐朝是一個盛世 最後爲什麼還會出現安史之亂 第2張

府兵制的崩潰。府兵制是基於井田制之上的,這種制度將務農和軍事訓練結合起來,很好地將勞動力的作用發揮起來,無論是糧食安全還是軍事安全,這種模式都有很強的適應性,在大唐時期的主要政策。不過,這麼一種政策卻因爲土地兼併的出現而分崩離析,當時的土地兼併儼然破壞了府兵制的基礎井田制,農民失去了土地自然也沒心思放在軍事訓練上。

統治者爲了解決這種問題,軍事上便用募兵制取代了府兵制,由此,國家士兵的填充將以招募的方式進行,將耕地勞動力和軍事勞動力分開。不過,募兵制的出現,爲地方起義勢力的崛起埋下了伏筆,當時這種隱患尤以邊境地區最明顯。正是行政區劃不合理和府兵制遭破壞的問題所在,爲後續的安史之亂積累了矛盾。

其次是統治者的執政弊端。唐玄宗執政時期呈現了諸多弊端,爲人怠政懶政,導致朝內混亂不堪。因爲前面幾代唐王的建設,唐代進入了盛世時代,等到了唐玄宗時期,他沒有勤懇地執政,將盛世延續下去,反而盡情地享受,對國事毫無關心。

唐玄宗接手的唐朝是一個盛世 最後爲什麼還會出現安史之亂 第3張

唐玄宗貪圖享樂,對國事一概不理,這樣的結果只會導致朝綱混亂,官員們不正當的勾當不斷增多。奸臣在此過程中得以浮現,賢才反而大受排擠,大唐內政已然陷入了危機重重之中,安祿山的謀反之心便由此誕生了。

執政者除了不理會朝政外,還任由一些先規遭破壞,比如過往對胡將權力嚴格限制的規定,在唐玄宗的執政期間,由於聽信了小人讒言,邊境的胡將權力得到了極大的膨脹,這些勢力也極速崛起,安祿山便是胡人將領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這位後面藩鎮割據的出現埋下了伏筆。

唐玄宗接手的唐朝是一個盛世 最後爲什麼還會出現安史之亂 第4張

最後是節度使的不斷膨脹。衆所周知,安史之亂實際上就是節度使發動的,唐玄宗時期,爲了防範大唐邊疆隱患,在當地設置了大規模的軍事重鎮,十大節度使在此過程中形成了,節度使的權力和勢力都在這一階段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膨脹,加之府兵制的破壞,節度使各自掌權的問題便出現了,軍權此時已經不再是中央能掌控的。

節度使不僅完成了對軍權的掌控,還對財權和治權也全面掌管。因爲軍事重鎮的規模過大,軍事財政問題非常突出,爲了解決這一問題,中央決定將部分財權交由這些重鎮,由此,邊防重鎮逐漸地將財權掌控在自己手中,實現了自給自足的目標。

治權上,原本除了節度使外,還會存有風俗使和巡察使等諸多官職,這些官職本身是相互牽制的,但唐玄宗後來將節度使的權力擴大,讓節度使去兼任諸如巡按使和採訪處置使等多個官職。這種情況下,節度使實際上掌管了重鎮的治理權,安祿山便是依靠這一點將效率提升上來,由此來調動重鎮的軍事,進而謀反起義。

唐玄宗接手的唐朝是一個盛世 最後爲什麼還會出現安史之亂 第5張

結束語:安史之亂是唐玄宗時期發生的,貴爲執政者,唐玄宗本人懶政惰政的問題十分明顯,這讓朝綱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邊防重鎮的設立更是讓有心的節度使尋到機會,最終被反戈也在所難免。當然,府兵制的破壞和行政區劃的弊端也成了當中的助推者。

參考資料:

《新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