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唐朝興盛的關鍵是什麼?唐朝爲何會在安史之亂後一蹶不振?

唐朝興盛的關鍵是什麼?唐朝爲何會在安史之亂後一蹶不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時期經濟繁榮、社會安定,文化、藝術等方面都取得了輝煌成就。唐朝爲何能如此輝煌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唐朝之所以能產生如此的輝煌,得益於其“四大柱石”的出現。但“四大柱石”既是有利因素,也是不利因素。

如果統治者通明賢達,則可以成爲助力,如果統治者沒有利用好,則會成爲絆腳石。

一、四大柱石

(一)科舉制

科舉是通過參加一系列考試來選拔官吏。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制開始於隋朝,由隋文帝開始,發展到唐朝後,經過一系列的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流程完備的科舉錄取制度。

(二)租庸調製

租:在男子成年後,一般是18週歲,可以向政府要求租田,一般是100畝田,在滿60隨後歸還政府80畝田,剩餘20畝歸自己就所有,同時需要每年向政府繳稅。

庸:是義務服役,每年需要服役20天,若不想服役,需向政府繳納絹。稱爲庸。

唐朝興盛的關鍵是什麼?唐朝爲何會在安史之亂後一蹶不振?

(三)府兵制

府兵制,是中國古代的兵制之一。這個制度的優勢之一是兵農合一。沒有仗可打時,這些府兵平時就耕種土地,有戰爭時就要從軍打仗。府兵不需要繳納租庸調。

(四)三省制

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中書省負責起草詔書,門下省負責審覈詔書,尚書省負責決策和執行。三省制的出現抑制了相權。

二、政治天才

1、農業發展方面

如何運作好這四大柱石,需要一位政治天才,他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在經濟上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使農民有地可耕,有農可勞作,這樣就可以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使農民可以安居樂業。

農忙時,忙於農業勞作,有戰爭時,投入戰爭。參加戰爭的人並且享有減免稅賦的待遇。李世民帶頭節儉,例行節儉之風,並親自帶頭、親身示範。

下令禁止各地上貢各種珍奇易寶、山珍海味。同時將工種原有的金銀財寶全部砸碎,以示自己消除奢靡之風的決心。

同時在農業上,他實行輕徭役、薄賦稅,鼓勵農業生產和勞作,恢復經濟。使得經濟在當時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此外,他還針對當時的“武將政治”,提出了重視文化、重視文人的觀點,並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來扭轉這種風氣,如:重視科舉、祭拜孔子,

唐朝興盛的關鍵是什麼?唐朝爲何會在安史之亂後一蹶不振? 第2張

2、朝政方面

爲了整頓吏風,對貪污腐敗分子嚴懲不貸,只要被抓到,立馬就地處罰。毫不手軟。通過實行這一系列的舉措,有力的促進了當時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風氣的好轉。

但是這些統治者對民間疾苦不管不顧,置百姓於水生火熱之中,這就對於一些地方軍閥,看到有可乘之機。

李世民看到了這些人間疾苦,在上臺後,積極改革,贏取民生,獲得了百姓的認可。改善了民衆的生活條件。

總之,李世民的民本思想,當時有人提出用賣地的方式充盈國庫,被李世民斷然拒絕,他提出利在於民,我作爲統治者,要錢何用。

他認爲民衆的利益就是國家的最高利益。民衆手裏有了錢、生活富裕了,國家自然而然就富裕,所謂的民富國強。李世民的思想可以說是在現在看來都非常有現實意義和積極作用。

三、安史之亂

讀懂安史之亂,是我們能讀懂唐朝的關鍵。至“開元盛世”後,唐朝當時的人口數量已經達到將近1億,但此時四大柱石的積極作用已經悄然發生改變。

租庸調製的推行,成了統治階級貪污受賄的手段和方法,民衆苦不堪言;科舉制也已發生變化。已變爲各方勢力相互爭奪的權益機構,三省制之間互相勾結,狼狽爲奸。

“安史之亂”是唐朝有勝轉衰的一步,從此唐朝開始一蹶不振,一路下坡。百年帝國從此一去不返。往日的繁華,終成爲一場記憶。

唐朝興盛的關鍵是什麼?唐朝爲何會在安史之亂後一蹶不振? 第3張

戰爭帶給人們的創傷和痛苦,成爲了唐朝人心中永遠的痛。安史之亂歷經了七年多,雖然最後得以平定。

但這七年時間,對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的影響是深刻和久遠的。雖然從表面上看安史之亂是統治者之間爭奪權力的鬥爭,但最根本的還是唐朝中央政府與地方藩鎮割據勢力之間的較量。

雖然一定程度上,藩鎮割據勢力利用人們對唐王朝的不滿情緒,但絲毫不能改變反叛的性質。同時由於他們對人民的殘暴行徑、殘忍行爲。也留給人民永遠的痛。

制度是支撐國家運行的支柱和基礎,也是國家和社會得以繼續和維持的關鍵,制度一旦開始有腐敗現象發生,那就像一座基礎不牢固的大廈,隨時都有傾塌的危險。

綜上所述,”四大柱石”既是有利因素,如果統治者通明賢達,則可以成爲助力,如果統治者沒有利用好,則會成爲絆腳石。

一個王朝的興盛和衰敗,固然與這個王朝的制度建設密不可分,但一個賢明的君王,一個得力的支持者,也是這個王朝得以興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