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棣造反時兄弟們態度截然不同 最後爲何只有寧王肯幫忙

朱棣造反時兄弟們態度截然不同 最後爲何只有寧王肯幫忙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朱棣和寧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朱允炆削藩,朱棣起兵造反,18個兄弟態度迥異,爲啥只有寧王幫他

若要說明代歷史上發生過哪些大事,不得不提的,便是朱棣起兵造反,發動靖難之役。靖難之役過後建文帝被趕出南京,下落不明。當我們回顧這段歷史,不免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朱棣起兵造反之時,同爲藩王的十八個兄弟,對朱棣態度截然不同,但只有寧王肯幫忙,這又是爲什麼呢?

01皇位人選問題

公元一三六八年正月,朱元璋攻佔大都,徹底終結元代統治,隨後平定西南,西北,遼東等地,最終一統全國建立大明王朝,年號洪武。

朱棣造反時兄弟們態度截然不同 最後爲何只有寧王肯幫忙

朱元璋草根出身,對老百姓苦難生活十分同情。於是他在位期間,朝廷上嚴懲貪官污吏;經濟上大搞屯田,新修水利,減免賦稅等;文化上大興教育等。使得明代百姓生活逐漸富足起來,社會生產得到巨大發展。

正所謂“在其位,謀其職”,與征戰天下時只知打仗不同,如今做了皇帝,朱元璋便不得不考慮皇位繼承人選問題。

一開始大皇子朱標,因其性格沉穩,辦事可靠直接當選爲皇太子。大皇子繼承皇位,自古以來皆有之,作爲慣例,朱標的其他兄弟也不敢有任何微詞。就這樣,朱元璋開始爲朱標建立太子黨政權,以幫助朱標上位之後,鞏固皇位。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在朱元璋以爲萬事俱備之時,朱標竟突然身患重病而亡,皇太子人選再次落空,朱元璋不得不重新選擇皇位繼承人。

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朱元璋最終選擇跳過兒子輩,從孫子輩當中選擇朱允文做皇太子。朱元璋的選擇在兒子輩當中爭議很大,要不然也不會有後來朱棣造反奪權之事發生,不過朱元璋積威已久,他在世之時無人敢聲張。

或許對於朱元璋來說,他之所以選擇朱允文做皇太子,是因爲朱允文乃朱標之子,自己已經親手建立起朱標一派太子黨政權,如果選擇其他人,自己年事已高,恐怕再無精力重新創建太子黨政權。

朱棣造反時兄弟們態度截然不同 最後爲何只有寧王肯幫忙 第2張

再加上,對朱元璋來說,大明王朝由自己一手建立起來,只要未來大明依然屬於朱家,那麼不論兒子還是孫子掌權,都不會愧對列祖列宗。

就這樣,朱元璋死後,朱允文成功上位。然而,歷史發展卻並未朝着朱元璋生前規劃那樣進行,朱允文上臺之後,立馬乾一下一件驚天動地的蠢事,使得明代差點因此割裂。

02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簡單來說,就是叔叔搶走侄兒皇位的故事。公元一三九九年,朱棣起兵造反,打了四年,最終在公元一四零二年,攻下南京,趕走皇帝朱允文。

朱允文在戰亂中下落不明,有說他於宮中自焚死去,也有說他早已逃之夭夭,隱姓埋名,總之在這一年,建文帝成爲過去,朱棣成了皇帝。那麼朱棣爲何要發動靖難之役?原因有三。

首先,在朱元璋選太子初期,朱棣與朱標之間便存在矛盾。洪武二十三年,朱棣招降乃兒不花,獲得巨大功勞,晉王忌憚朱棣,便向太子朱標告發朱棣不聽約束而“勞師動衆”。

朱標不明所以,便將此事直接彙報給朱元璋,朱元璋也因此對朱棣頗有微詞。後來,朱標去世,朱棣便把對朱標的怨恨,轉嫁到朱允炆身上。

朱棣造反時兄弟們態度截然不同 最後爲何只有寧王肯幫忙 第3張

其次,朱棣對皇帝之位,早有念想。在朱元璋衆多兒子當中,燕王朱棣能耐巨大,理應做皇帝,可他排行老四,按輩分來說輪不到他,既然無法通過正常手段奪取皇位,朱棣不得不採用極端方式達成目的。

最後,朱允文幹下削藩蠢事,最終引火上身。朱允文上位後,在大臣拾掇之下,實施削藩計劃,削藩計劃的實施,能最大程度避免藩王對中央產生威脅,從目的上看,朱允文並未做錯。然而,他錯就錯在,太過急於求成,低估藩王實力,高估皇權威嚴。

在靖難之役發生過程中,人們發現,只有寧王一人肯幫助朱棣。人們不免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朱棣起兵造反,是爲藩王謀取利益,爲何只有寧王幫他,其他十八個兄弟態度各異呢?

03被逼無可奈何的寧王

朱棣造反,此乃大逆不道之事,在道義上站不住腳,然而一干藩王心裏門清,朱棣這是在爲藩王權益奮鬥,因此幾乎全部都內心支持朱棣。

不過對於他們來說,他們也只能內心支持,如果出兵幫忙,萬一朱棣戰敗,日後朝廷追責,麻煩便會隨之而來。而就算打贏,恐怕也會勞民傷財,折損大量兵員,因此提供軍事援助,怎麼算怎麼虧。

朱棣造反時兄弟們態度截然不同 最後爲何只有寧王肯幫忙 第4張

除此之外,朱元璋共有二十六位皇子,也就是說理應有二十六位藩王,然而事實上,得到封地的藩王僅僅只有十八位,另外的都處於有虛名但無封地狀態

而且,這十八位藩王,也並非個個實力強大,大多數人過得並不好,例如七番王秦王朱樉,他因殘暴不仁,於公元一三九五年被三名老婦人下毒殺死,自然無法參與靖難之役。

要說哪個藩王實力強大,恐怕只有寧王朱權。事實上,如果沒有寧王朱權手底下的大軍幫助,或許靖難之役將會以朱棣失敗而告終。那麼寧王朱權爲何要幫助朱棣呢,他難道不怕日後被追責嗎?其實,說起這件事,寧王也是被逼無可奈何。

朱棣造反時兄弟們態度截然不同 最後爲何只有寧王肯幫忙 第5張

一開始朱棣前往大寧,想要請求寧王提供軍事幫助,可遭到朱權果斷拒絕。於是朱棣便想出一個委婉之計,他向朱權哭訴自己身世悲慘,如今又要遭到侄子朱允文趕盡殺絕,實在是可憐。

隨後他向朱權表示,朱允文一定是受到朝中奸臣迷惑,纔會出此下策,他請求朱權,希望朱權可以替自己向朱允炆求情,讓他放自己一馬。

朱權心生惻隱之心,於是離開封地前往南京替朱棣求情。等到朱權回來時,他驚訝的發現,自己手下的人馬已被朱棣全部策反,此時朱棣再次苦口婆心勸說朱權加入,朱權眼看大勢已去,只能放棄掙扎,任由朱棣擺佈,在外界看來,就彷彿寧王自願幫助朱棣一般,其實寧王這是有苦說不出啊。

朱棣造反時兄弟們態度截然不同 最後爲何只有寧王肯幫忙 第6張

04結語

綜上所述,寧王之所以肯幫朱棣,並不是因爲他與朱棣關係多麼深厚,而是他被朱棣抓到小辮子。寧王大軍已經被朱棣掌控,他的態度對於靖難之役結果來說已不重要,如果他再堅持反對的話,除了給自己招致禍患之外,沒有任何作用。所謂識時務者爲俊傑,寧王只是做出了對自身最恰當的選擇罷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