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武帝和唐太宗都是常年打仗 國庫爲何表現完全不同

漢武帝和唐太宗都是常年打仗 國庫爲何表現完全不同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漢武帝和唐太宗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漢武帝和唐太宗都是年年打仗,爲啥一個越打越窮,一個卻越打越富?

歷代的中原政權,最常見的敵人就是遊牧民族的侵襲,比如漢朝時期就有匈奴,唐代時期就有突厥,漢朝和唐代也都進行了不同的應對,不過相對而言,漢朝顯得辛苦得多。這種辛苦,集中體現在漢武帝和唐太宗身上。

漢武帝和唐太宗都對遊牧民族進行了打擊,漢武帝打的是匈奴,而唐太宗打的是突厥,雖然名字不同,但同樣身爲遊牧民族,同樣是對中原無休止的騷擾,所以對中原來說,並沒有什麼不同,不同的卻是中原,因爲漢武帝打匈奴的時候是越打越窮,而唐太宗卻越打越強盛,這到底又是爲什麼呢?

01兩個帝王對外戰爭的背景不同

漢武帝好唐太宗雖然都是對騷擾邊疆的遊牧民族作戰,但背景卻完全不同,漢武帝對匈奴的政策,是漢朝對匈奴的政策有弱變強的時期,自從劉邦白登之圍後,整個漢朝就對匈奴是採取和親等方式來緩解矛盾,從不敢真沒對敵,但唐太宗卻是從雙方合作,甚至是藉助對方來達成目的的過程中轉變到對立的,這是雙方關係的背景。

另外一個背景就是敵人一方的背景,漢武帝時期的匈奴出於全盛時期,整個匈奴的高層高度團結,沒有任何的縫隙可鑽,所以只能是打硬仗,打死仗,但在唐太宗時期,突厥 經過隋朝的打擊後,已經是元氣大傷。

漢武帝和唐太宗都是常年打仗 國庫爲何表現完全不同

突厥高層已經分裂成了東西突厥,而且在東突厥的上下級關係中也存在矛盾,唐太宗正是利用了這些矛盾,得了許多的便宜,當然,這充分顯示了唐太宗的能力,但這種能力也是建立在對方有縫隙可鑽的前提下。

還有一個背景就是作戰主體不同,這聽起來像是廢話,作戰主體當然不同,一個是漢朝對匈奴,一個是唐代對突厥,但我們要說的不同,是漢朝和唐代的不同,漢朝是劉邦打的天下,可以說是草根起家。

打的長基本也就是中原本土的仗,對匈奴那種已騎兵爲主的,機動性特別強的戰爭是不一樣的,但唐代的由鎮守邊疆的守關大將起家,所以他們對遊牧民族的戰鬥方式非常瞭解,應對起來也自然成熟了很多。

02作戰方式不同

不同的背景導致了不同的作戰方式,漢武帝面對敵人的高層高度團結的局面,只能硬打,沒有任何外交方式作爲輔助,而且當時匈奴是全盛時期,所以打起來非常艱苦,所以漢朝雖然經過了長期的準備。

漢武帝和唐太宗都是常年打仗 國庫爲何表現完全不同 第2張

依然是耗費了無數國力纔打下來,漢朝對匈奴的作戰方式,基本上就是大部隊作戰,可以說一開戰就是幾十萬部隊上前線,而且這種戰爭肯定不是一兩次,這對漢朝的國力耗損非常大,所以漢朝基本就是越打越窮。

再來看唐代,由於敵人出於分化時期,所以就有了很多的活動餘地,比如著名的五隴阪之戰和渭水之盟的簽訂,都是唐太宗利用了敵人的內部矛盾的結果,如果這個時候的匈奴是鐵板一塊,那唐太宗再聰明,還是隻能硬上。

但對於剛剛建立的唐代來說,硬上的結果基本就是找死,所以他也不得不採取李淵和李建成的辦法,燒掉長安城,逃之夭夭。唐太宗不僅利用敵人的內部矛盾來化解危機,而且還會抓住時機,給敵人以毀滅性打擊。

就在訂立盟約之後的幾年,突厥遭到了雪災,不僅經濟受損,而且內部矛盾激發,又一次導致了內亂,唐太宗利用這次機會,命令李靖帶領一支精兵突襲突厥的老窩。

漢武帝和唐太宗都是常年打仗 國庫爲何表現完全不同 第3張

突襲式的一舉消滅了東突厥,這種打法可能很多人都會較好,但這種騎兵式的閃電戰,在唐代就是常規式打法,但在漢朝,統觀整個漢朝的朝廷,就只有霍去病能夠掌握這種作戰方式。

所以,漢朝的大規模作戰的硬仗,而唐代是利用敵人矛盾分化敵人的力量,並且在合適的時候進行閃電式打擊,所以對國力的耗費根本就不在一個等級上。

03對佔領土地的利用方式不同

漢武帝爲了加強國土的利用價值,對打下來的土地進行了改造,這種改造的前所未有的,應該是進行的探索性改造,這及其耗費人力和武力,這對國家資源的進一步的消耗。比如漢武帝在對河西走廊進行開發的時候,就採取了移民和行政管理,從而對河西走廊的經濟進行開發。

這對漢朝的國力是進一步的損耗,首先老百姓就不願意離開故土,到那種條件很差的荒漠地帶去,對於漢武帝的強制移民,有很多老百姓採取了逃亡進行對抗,這種對抗進行得非常普遍。

漢武帝和唐太宗都是常年打仗 國庫爲何表現完全不同 第4張

到了漢武帝后期,他的老百姓少了一半,打仗死的其實不多,大部分都是逃亡的,一個國家的基石就是人口,可以說,漢武帝是在用漢朝的中心爲新佔領的地方在輸血。意圖讓河西走廊的人們的生活方式從遊牧方式改變或者部分改變成農耕方式。

這種結果自然就是新佔領的土地不僅未能爲國家增添財富,而且還在不停的損傷國家。到了唐代,這種探索式的開發所有人都不會在做了,原因其實就是因爲漢武帝已經做過了,人們已經瞭解了農耕文化的極限。

學會了對氣候的尊重,所以唐代放棄了對遊牧民族生活方式的改造,採取更加適當的羈縻統治,就是讓遊牧民族用自己的方式來生產生活,只負責對唐代納貢交稅,唐代不對他們進行太多的改造和管理。

這和漢朝的方式形成了天壤之別,唐代不僅能夠從新佔領的國土中得到好處,而且還能從彪悍的遊牧民族中進行徵兵,在那個冷兵器時代,這可是一個優質的兵源。

漢武帝和唐太宗都是常年打仗 國庫爲何表現完全不同 第5張

04結語

綜合來看,漢武帝不管是戰爭本身還是戰後的利用,都比唐代來的辛苦,但這種辛苦不是毫無價值的,它探明瞭農耕這種生活方式對遊牧民族到底能夠融合到什麼極限,所以纔有了唐代後來撿的大便宜,其實不止唐代,就是後來的封建王朝,都不會在做類似的嘗試,所以,就對後代的貢獻而言,漢武帝無疑更勝一籌。

這就是格局吧,漢武帝的眼睛看得很遠,超越了自己的朝代,所以不惜當時的國力去進行嘗試,相對而言,唐太宗不過是在巨人的肩膀上跳舞,很好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