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一代寵臣主父偃爲何最後被滿門抄斬?

一代寵臣主父偃爲何最後被滿門抄斬?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代寵臣主父偃爲何最後被滿門抄斬?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很多人想必都聽說過這麼一句話:“大多數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人都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其實這句話並不是說說而已,在人性以及現實的驅使下,確實存在這種現象,有的人在最開始會十分看不慣別人的一些行爲,可是後來自己卻變成了最開始自己討厭的那一類人。

漢武帝時期的首功之臣主父偃,就是這樣的一個角色,他明明幫助漢武帝開創盛世,做出很多成績,促使自己從最開始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變成全天下皆知的寵臣,奈何在成功之後,他選擇了另外一條路,以至於自己人生變成一個悲劇,落得滿門抄斬的結局。

一代寵臣主父偃爲何最後被滿門抄斬?

主父偃的成名之路

主父偃出生於臨淄,從小就十分聰慧,只是他對當時人們推崇備至的儒學經典絲毫不感興趣,他總是覺得這些東西無法迅速解決實際問題,所以主父偃喜歡研究更加實用的縱橫之術。

正因爲主父偃異於常人的愛好,所以從小他就不受人們待見,研究儒學經典的人都比較排擠主父偃,這讓主父偃從小就對這些欺負自己的人充滿仇恨,心想有朝一日自己一定要報復他們。

隨着主父偃不斷成長起來,他開始把眼光投向官場,當時漢朝的皇帝正是我們熟知的漢武大帝劉徹,劉徹這個皇帝有着十分深刻敏銳的洞察力,同時自己也想建功立業開創盛世,最需要一些能夠做實事的人才。

奈何當時的官場,經過數年的沉澱,已經形成一些不好的風氣,大多數人顧及自己現有的權力地位,也不敢輕易得罪人,從而表現出一種不作爲的態度,這讓漢武帝十分不滿,可是一時間也無法對其進行徹底改變。

公元前128年,主父偃受夠了別人的冷眼嘲笑,自己打算鋌而走險想辦法獲得漢武帝的賞識和重用,於是主父偃聯合嚴安、徐樂兩人,大膽向漢武帝上了一道奏章,主父偃在其中對當前與匈奴作戰的形勢詳細分析,其見解深刻而獨到,漢武帝看完之後大爲讚賞,當天就召見了主父偃。

靠着這種鋌而走險的方式,主父偃實現了人生的第一步跨越,漢武帝在見了主父偃之後,兩人暢談一番,漢武帝覺得主父偃就是自己要尋找的那種做實事之人,遂感慨相見恨晚,之後對主父偃委以重任,主父偃的人生要開始發光發熱了。

主父偃大有作爲

主父偃沒有辜負漢武帝的重用,在自己的位置上確實做起實事來,經過主父偃對當前時局的分析,提出了第一個最佳的改革方案,那就是我們後人稱之爲“天下第一陽謀”的推恩令。

漢朝從劉邦將異姓諸侯解決之後,就開始實行分封自己子孫的制度,這個制度一開始確實還是比較不錯的,可是經過幾代人的發展,到了漢景帝時期,就已經表現出明顯的劣勢,那些諸侯王在權力以及利益的誘惑下,都變得不安分起來,對皇帝的權力產生極大影響。

漢景帝爲了解決一下這個問題,從而開始削藩,結果一削藩就引起七王之亂,漢景帝花費大力氣纔將其平叛,這件事情對漢武帝影響很大,到了漢武帝登基掌權之後,一直想要對那些諸侯王採取措施,奈何又找不到合適的辦法。

公元前127年,主父偃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確實可行而且無懈可擊的解決方案,那就是推恩令,主父偃告訴漢武帝,既然諸侯王的封地太大,對皇權產生影響,那麼我們就以仁孝的名義讓諸侯把自己的封地分封給所有兒子,這樣一來,諸侯王的封地就會越來越小,而他們的子孫由於得到好處,也會大力支持,最終皇上就可以實現皇權集中了。

漢武帝聽完主父偃的分析,立刻將推恩令落實下去,那些諸侯王明知這是在削弱自己實力,但是又不敢說什麼,只能乖乖接受漢武帝的削藩。推恩令推行得很順利,主父偃因爲這個功勞,再次得到漢武帝提拔重用。

推恩令實施取得巨大成效之後,主父偃繼續發光發熱,在當年連續又提出兩個可行的改革方案,其中第一個是建立朔方郡,第二個是“徙豪策”,所謂建立朔方郡,就是在奪取匈奴黃河以南的地方設置朔方郡,以此來抵禦和監視匈奴,爲抗擊匈奴提供有效解決方案。

“徙豪策”就是遷徙各郡國的豪強以及財產超過三百萬以上的富豪到茂陵去,這個方案主要是爲了解決地方豪強做大做強影響皇權集中的。有了這兩個方案的落實,再加上之前的推恩令,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裏,主父偃做出三次巨大改革,漢武帝對其更加信任,委以他中大夫之位。

一時間,主父偃在漢朝的地位迅速飆升,自己終於實現了從前想要建功立業的願望,按理來說,現在主父偃也算是一個成功人士了,接下來他應該學會明哲保身,以優良的品質在官場生存下去,纔是長久之道,結果主父偃的人生與我們所想的恰好相反。

主父偃被滿門抄斬

主父偃敢於大刀闊斧進行改革,絲毫不顧慮別人的面子或者隱私,很多人以爲主父偃之所以敢這麼做,是因爲他自己足夠清高剛正,可實際情況恰好相反,主父偃一邊在努力建功立業往上爬,另外一方面卻在不斷接受其餘官員的各種好處,而且絲毫沒有避諱的意思。

有官員發現了主父偃的這些作死行爲,主動去找到主父偃,提醒他做人做事要小心謹慎爲妙,奈何主父偃絲毫沒有聽別人的善意提醒,還告訴別人自己的人生格言:“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大丈夫要是活着不能名垂青史,至少死後也得遺臭萬年,不管怎麼說,主父偃的人生總結起來就是喜歡玩心跳和刺激,根本不在乎其餘的東西,只要有過心跳和刺激,讓人記住自己就可以。

按照他的人生格言來看,主父偃確實做到了,至少在此時此刻他已經做到了青史留名,只要他做事悠着點,就不太可能有什麼遺臭萬年或者悲慘結局了,可是主父偃的人生格局註定了他的悲劇。

在自己突然取得成功,官居高位之後,主父偃開始報復從前看不起自己的那些人了,在他回家鄉的時候,父老鄉親出來迎接他,結果主父偃根本不屑於和他們打招呼,而是安排手下往地上扔了五百金,隨後自己轉身離開,意思就是散金斷交,大有對父老鄉親的侮辱之意。

一個人要是連自己的家鄉之人都不願意善待,他的格局有多小就很明顯了,在主父偃這樣的格局下,註定他在官場更無法生存下去。官場之上勾心鬥角十分嚴重,主父偃卻對那些曾經對自己有過絲毫傷害的人也要睚眥必報,可想而知他最終會落得什麼下場。

主父偃曾經在燕國、齊國、趙國生活過,對這三個國家內部的事情很是熟悉瞭解,尤其是他們皇室當中的一些隱私和醜聞,主父偃更是瞭如指掌,所以當主父偃想要繼續往上爬的時候,他就將自己的私心和功績結合在一起,首先對燕國下手。

當時燕王劉定國與自己父親燕康王劉嘉的姬妾私通,還奪走了弟弟的妻子,私自殺了肥如縣縣令,主父偃對這些事情十分門清,就立即將其上報給漢武帝,要求漢武帝將燕王殺掉。

燕王得知自己的這些醜事都已經被漢武帝所知,畏罪自殺而死,燕國因此被除。燕王的結局,其實主要是主父偃爲了往上爬而導致的,但是接下來齊厲王的結局就和主父偃公報私仇有極大關係了。

主父偃想要和齊厲王聯姻,可是齊厲王的母親紀太后堅決不同意,主父偃覺得這明顯是看不起自己,於是暗下決心要收拾齊國一番,當時齊厲王和自己的親姐姐紀翁公主之間存在私情,主父偃早就知曉,所以主父偃在奏章中說:“齊國都城臨淄人口有十萬戶,市場租稅高達千金,人口多而且富裕,已經超過京城長安了,這樣重要的地方,要不是天子的親弟弟或者喜愛的兒子,是不能封王的,齊王和天子的關係越來越疏遠,況且我聽說齊王和自己親姐姐私通,請陛下懲治齊王”。

有了上次燕王的前車之鑑,漢武帝不敢行事太過草率,於是就安排主父偃去齊國擔任相國,藉機查明此事,主父偃去到齊國之後,處事風格異常毒辣,齊厲王看到之後被嚇得不輕,最終自殺而亡。

與主父偃有過瓜葛的燕國、齊國國王都紛紛去世,封國也被除,趙王看在眼裏,着急在心裏,他覺得主父偃下一個要收拾的,必然就是自己了,與其等待被主父偃收拾,還不如自己先下手爲強,於是趙王劉彭祖搶先控告主父偃收受諸侯巨大賄賂且逼殺齊王。

漢武帝看到趙王的控告之後,將主父偃逮捕,後來主父偃堅決不承認自己逼殺齊王,只說自己確實收受過諸侯賄賂,漢武帝權衡一番之後,覺得主父偃罪不至死,打算放他一馬。

正在這種關鍵時刻,朝廷裏邊那些平時對主父偃不滿之人在丞相公孫弘的帶領下紛紛彈劾主父偃,漢武帝最終也就沒有辦法庇護主父偃了,只能將其滿門抄斬,主父偃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裏,高樓起,又迅速崩塌,可悲而可嘆。

結語

主父偃的一生,確實玩的就是心跳,也許在將死之時,他會反思自己的人生,從而悔之晚矣,又或者他在一開始,就明白自己的結局,可是他依舊只想按照自己的人生格言去做事,至於他的人生態度,不覺讓我想起一句話:“當你凝望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