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關羽失荊州,真的只是因爲“大意”嗎?

關羽失荊州,真的只是因爲“大意”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羽失荊州,真的只是因爲“大意”嗎?並非如此,這是因爲當時環境下政治時事等多方面的因素才導致的這一結局,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第一個理由是,在襄樊之戰中,關羽給了東吳奪取荊州的機會。

建安十六年(211),劉備帶領軍隊西征,他留下諸葛亮和關羽在荊州鎮守。建安十九年(214),劉備進攻雒城(今四川省廣漢縣)失利,他將諸葛亮和張飛、趙雲等人召集到身邊,留下關羽一人駐守荊州。劉備奪取四川后,他讓關羽管理荊州事務,並要求關羽“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等待時機成熟再北伐曹魏。但是關羽因爲輕敵,擅自離開防地,他盲目發動襄樊之戰,在他和曹軍打得難解難分之時,東吳悄悄佔領了荊州。

第二個理由是,關羽的性格造成了荊州失陷。

《三國志》記載:關羽性格驕橫無禮,當初他與張飛對待諸葛亮的態度,簡直是目中無人。好在諸葛亮才智過人,纔將暴躁的二人收服。關羽在鎮守荊州的時候,他也沒有將盟友孫權放在眼裏。孫權派遣大臣諸葛瑾做媒,爲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但是關羽卻口出狂言,他說:“猛虎的女兒怎麼能嫁給狗的兒子?如果不是看在諸葛亮的面子上,立馬將你斬首。”關羽的話無疑是破壞了劉備和孫權的聯盟,這爲孫權日後倒戈相向埋下了伏筆。

關羽失荊州,真的只是因爲“大意”嗎?

第三個理由是,東吳大將軍呂蒙巧施調虎離山之計,挑動關羽和曹軍進行襄樊之戰,關羽對後方防務失去警惕,東吳趁機攻打後方,荊州被奪。

在建安二十四年八月的時候,曹操採納司馬懿、曹橡、蔣濟的建議,他們趁着劉備不在荊州,利用劉備不願意還所借荊州,從中挑起了吳蜀聯盟的矛盾。曹操發動了襄樊之戰,他和關羽正面交戰,並且派人勸說孫權偷襲關羽後方,承諾將江南一塊劃給孫權。東吳大將呂蒙認爲,關羽一直對江南一地圖謀不軌,得到了荊州對東吳有很大的幫助。他提議孫權趁機消滅關羽,除去禍患。孫權覺得呂蒙言之有理,就採取了他的建議。於是,呂蒙假稱生病返回吳都建業,將軍陸遜代替了呂蒙。陸遜寫信給關羽,他利用關羽自大和驕傲的性格,在信中曲意奉承關羽,並且表示不與關羽爲敵。關羽看完信後,十分輕視陸遜,以至於對東吳喪失警惕。關羽與曹操對戰,他俘獲魏軍三萬多人,但是後方卻被東吳攻陷,荊州又回到了孫權的手中。當時,就是呂蒙襲擊關羽後方的,呂蒙到了潯陽(今湖北黃梅西南),他把所有的戰船都改裝成商船,開往荊州的北岸處。到了北岸後,蜀軍以爲是商船,便放鬆警惕。但是蜀軍卻沒料到,那些商船在晚上發動了突襲,東吳的士兵偷偷上岸,呂蒙神不知鬼不覺地佔領了北岸,然後又進軍荊州的東岸。當關羽得到消息,他急忙從樊城撤軍,但是荊州已經被奪。關羽被逼無奈,只好退守麥城。

雖然有不少人贊同關羽“大意”失荊州的說法,但是也有人持着反對的態度,他們認爲並非是關羽大意,而是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關羽與曹軍發動的襄樊之戰,並非是盲目的。.

在建安二十三年(218),劉備親自率領軍隊進軍漢中,他與曹操同時爭奪漢中,兩軍發動了漢中戰役。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劉備大敗曹軍,屯兵陽平關。在同年三月的時候,曹操率領大軍在斜谷與劉備決戰,兩軍相持數月,最終曹軍官兵病的病,逃的逃,死的死。劉備奪取了漢中,爲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和提防曹軍捲土重來,最終不得已發動了襄樊之戰。關羽認爲,在這場戰役中,他們現在的實力和曹操大軍對戰,沒有一點要顧忌的,他認爲東吳不會打破盟友的關係,但是沒有想到孫權背信棄義,他派兵襲擊荊州城的後方,最終關羽失去了荊州,自己也死於非命。

從這個角度來看,關羽並沒有大意,根本原因是孫權的背信棄義。

第二個原因是,孫權爲兒子求婚是假,爲奪取荊州早有預謀是真。

關羽失荊州,真的只是因爲“大意”嗎? 第2張

荊州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有着易守難攻的優勢,它地處長江上游,當時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對抗曹軍,哪知道會一去不復還。爲了重新奪回荊州,孫權想盡方法。他派人去爲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親,但關羽爲女兒拒絕了求婚,這才導致了東吳的突襲。但是求婚有沒有被拒絕只是一個幌子,孫權對荊州是志在必得。

第三個原因是,曹操與孫權兩家勾結,荊州被奪實屬無奈。

關羽與曹操進行的襄樊之戰,劉備並沒有派兵援助,這讓關羽腹背受敵,荊州之失也在所難免。襄樊戰役中,關羽大獲全勝,他的勝利威脅着曹操和孫權。於是曹孫兩家密謀,一個前面攻擊,一個後面偷襲,這才導致關羽大敗,失去了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