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到底有哪些人蔘與了玄武門事變?

歷史上到底有哪些人蔘與了玄武門事變?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到底有哪些人蔘與了玄武門事變?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關於改變唐朝歷史的玄武門事變,有個衆說紛紜的問題:到底是哪些人跟着李世民發動這次政變?難道真的只有十個人?

關於這個問題,史書中有兩種系統的記載:

《舊唐書·太宗本紀》稱,“六月四日,太宗率長孫無忌、尉遲敬 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像中複雜、秦叔寶、段志玄、屈 突通、張士貴等於玄武門誅之”;(《新唐書》同篇未提及)

《舊唐書·長孫無忌列傳》則是另一種說法:“六月四日,無忌與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 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九人,入玄武門討建成、 元吉,平之。”(《新唐書》同篇也延續了這一說法)

歷史上到底有哪些人蔘與了玄武門事變?

顯然,兩種渠道出入較大。至於哪個更加準確,現在並沒有權威的說法;如果付諸於搜索引擎,一定會告訴你:《太宗本紀》中與各人的列傳有出入;而《長孫無忌列傳》裏的九個人都是秦王府的將領,更可信。

那麼,《太宗本紀》中那些功臣的個人列傳中,真的沒有提及玄武門之變嗎?如果我們自己打開新舊唐書這兩本權威典籍,會發現結論並沒有如此武斷。

下面,我們先看看那些在《太宗本紀》名列其中、但《長孫無忌列傳》裏並未提及的九個人: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程知節、秦叔寶、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他們各自的列傳裏是怎麼記載這一事件的。

房謀杜斷,房玄齡、杜如晦,是秦王府最忠誠、可靠的智囊。玄武門事變爆發前,二人本被李建成逐出秦王府;當李世民決心已經後,他們被緊急徵召,跟隨尉遲敬德潛入秦王府,作爲核心策劃者參與了這次政變。在新舊唐書中二人各自的列傳裏,都提到他們被連夜召入計事,事成後被提拔。至於他們有沒有進入玄武門,除了《太宗本紀》,其他史書未給出明確答案。

在初唐功勳裏,宇文士及比較另類。他是隋朝重臣宇文述之子,弒君者宇文化及的弟弟;然而,他卻得到了楊堅、楊廣、李淵、李世民四任帝王的信任,並與李唐皇室聯姻。他跟隨李世民平定宋金剛,加官秦王府驃騎將軍;隨後參與平定王世充、竇建德,曾在陣前擔任了誘敵重任,戰後被進爵郢國公。可見,他是李世民的嫡系。但在史書中,沒有提到他在玄武門事變過程中的作用。

歷史上到底有哪些人蔘與了玄武門事變? 第2張

至於高士廉,其實不用參看史書,就會知道他一定參與了玄武門事變,畢竟他是長孫無忌、長孫皇后的親舅舅,在妹夫長孫晟病逝後,他親自撫養外甥、外甥女長大;連與李家結親,也是他主持的。玄武門事變時,他與長孫無忌緊密配合,親自帶人釋放囚徒、加以武裝,其後帶向皇宮外助戰,以緩解李世民兵力不足的困難。

程知節,也就是程咬金。自從主動脫離王世充後,他就成了秦王府的干將;無論新、舊唐書裏,都記載了他被李建成設計驅逐的事件。當時,他勸說李世民當機立斷,以免羽翼全被剪除後落得任人宰割的境地;隨後,他“以死不去”、拖延待在長安。《舊唐書》的個人列傳裏寫道“六月四日,從太宗討建 成、元吉”,明確表示他趕往了事變第一線。

秦瓊(秦叔寶),與程知節彷彿是“雙子星”,當初他們一同脫離王世充、一同投唐,成了秦王府的王牌先鋒。《舊唐書》的個人列傳裏同樣寫明:“六月四日,從誅建成、元吉”;《新唐書》則寫道:“及平隱、巢,功拜左武衛大將軍,實封七百戶”。很顯然,他直接參與了玄武門事變。

段志玄也許名氣不大,但在正史中,他是李世民的鐵桿心腹,曾經與尉遲敬德一樣,被李建成重點拉攏(未遂)。玄武門事變中,他“與尉遲敬德等同誅建成、元吉”(《舊唐書》);而在《新唐書》裏則沒有相應記載。

屈突通是原隋朝名將,降唐後成了李世民麾下干將,先後參與了征討薛仁杲、王世充、竇建德等硬仗。關於玄武門事變過程中,他的角色史書未提及;但在其後,他被迅速派向洛陽鎮守:“ 建成之變,複檢校行臺僕射,馳鎮洛”。洛陽是李世民的大本營,能夠被委以看守重任,可見屈突通的忠誠與能力得到了李世民的絕對信任。

張士貴,雖在《太宗本紀》裏被點名參加了玄武門事件,但在他的個人列傳中並沒有提及。

除了過程的記載外,我們還可以從事後論功行賞的情況來管窺一斑。

據《資治通鑑》,政變成功後,被冊立爲太子、實際掌權的李世民立即論功行賞:

以 宇文士及爲太子詹事, 長孫無忌、杜如晦爲左庶子, 高士廉、房玄齡爲右庶子, 尉遲敬德爲左衛率, 程知節爲右衛率, 虞世南爲中舍人, 褚亮爲舍人, 姚思廉爲洗馬。悉以齊王國司金帛什器賜敬德。

我們可以這麼理解,這些人一定是參與者。畢竟政變剛剛結束,亟需安插自己人穩定局面;而且其中還體現了李世民的一項“惡趣味”:爲啥他偏偏把齊王府的財物賞給尉遲敬德?除了對方居功至偉外,也是爲了報復、嘲弄當初建成、元吉試圖用一車金銀收買尉遲敬德的滑稽行爲。

過了一個月,李世民再次大肆提拔自己人,我們注意名單:

“以秦府護軍秦叔寶爲左衛大將軍,又以程知節爲右武衛大將軍,尉遲敬德爲右武候大將軍。”毫無疑問,這三位純武將,是李世民最信任的軍事幫手;

隨後,被提拔的還有高士廉、房玄齡、蕭瑀、長孫無忌、杜如晦、宇文士及、封德彝、杜淹、顏師古、劉林甫、侯君集、段志玄、薛萬徹、張公謹、長孫安業、李客師。這次的名單增加了些許前太子部下,比如薛萬徹。顯然,此時的李世民已經着手和解,以求儘快給政變帶來的後果降溫。

除此之外,在上文所有所提及人員的個人列傳中,也都能看到他們在貞觀初年被加官進爵的記載。我們可以這樣猜測:玄武門事變的實際參與者,其實遠遠不限於《太宗本紀》、《長孫無忌列傳》所提及的那人,畢竟這次政變,不單單牽涉到李建成、李世民兩人的生死,也關係到雙方嫡系的前途命運,凡是秦王府的幕僚,若非客觀條件限制,不可能置身事外;也許只在任務、分工上有所區別而已。

這就是職場中的山頭、站隊問題。古往今來,只要牽涉的利益夠大,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甚至以兩不相幫、置身事外態度飽受讚譽的李靖、李世勣,也有另一種截然相反的記載——李靖、李勣等數言:“大王以功高被疑,靖等請申犬馬之力。”

其實,相對於置身事外的說法,二李明面上兩不相幫、實際上支持秦王才更真實:

第一,“物以羣分”,若李世民因戰功被除,同樣功勞赫赫的二人自然會“兔死狐悲”;

第二,事後李世民也對二李進行了封賞,並且均安排了重任。任何封建帝王,都不會重用一個只效忠朝廷、不忠於自己個人的部下。(現代職場是否如此,大家很容易結合自身情況得出結論)

當然了,參與這種高風險的政變,所帶來的回報也是極爲可觀的。幾乎所有秦王府的幕僚,都在貞觀年間名利雙收,並且繼續得到了重用。不過,這只是對他們過去表現的肯定;接下來,他們有的因爲繼續建功立業、位極人臣,也有人因爲踐踏紅線、丟掉了性命(如侯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