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官渡之戰後,曹操後面的戰役爲何就乏善可陳了?

官渡之戰後,曹操後面的戰役爲何就乏善可陳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官渡之戰後,曹操後面的戰役爲何就乏善可陳了?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官渡之戰,可以說是曹操一生中最亮眼的時刻了。以區區7萬人馬大敗了袁紹70萬大軍。雖說這70萬大軍有注水豬肉之嫌,但是翻曹操個2-3倍應該是問題不大的。

戰術大師李雲龍師長曾經說過,一個軍打贏一個師,那根本沒什麼好說的,這還打不贏就回家帶孩子吧,這還打什麼仗呢?

官渡之戰後,曹操後面的戰役爲何就乏善可陳了?

誠然,郭嘉的英年早逝確實是曹操的一大損失,但是卻不是他戰績平平最根本的原因。那導致他在在後面的戰役中的表現乏善可陳的因素有哪些呢?

其次,是對手的強大。曹孟德統一北方之後,他的主要對手變成了孫仲謀和劉玄德,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劉備自然不用多介紹了,“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這可是曹操自己說的;孫權則“虎踞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爲之用也”。而且人家文有魯肅、諸葛瑾、陸遜,武有太史慈、程普、黃蓋、周泰,再加上週瑜呂蒙兩個文武兼修的猛人。最重要的是孫權可不比袁紹,人家在用人層面上可是要甩袁大將軍好幾條街的,要奪取東吳談何容易。

最後,家裏的事情也多了。統一北方之後,曹操花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鞏固自己地位上。建安十三年(208年),進位丞相;建安十八年(213年),封魏公;建安二十一年(216年),進爵爲魏王。從這一系列行動中,我們可以看出一點端倪,他不但需要加強集權,也要爲後世繼承者鋪平道路。另外,選擇王世子這件事情上也花費了他不少精力,曹丕和曹植兩兄弟如何取捨,也讓他煞費苦心。

綜上的幾點說明了曹操在統一北方之後,沒能夠繼續統一全國的原因。其實我認爲最重要的還是第二點,劉備和孫權確實要比之前的對手要厲害幾個層級。司馬家族能奪取天下,不也正是靠着孫劉兩家繼任的皇帝都是庸人而導致內亂不斷,最終只得拱手讓出屈膝投降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