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南宋宰相鄭清之簡介:書法遒秀逸緻,書有《鳳墅續法帖》

南宋宰相鄭清之簡介:書法遒秀逸緻,書有《鳳墅續法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個時期,因以臨安(今浙江杭州)爲都城,史稱南宋,歷九帝,享國152年。南宋雖然外患深重,統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經濟上外貿高度發達 ,重心完成了歷史性南移,思想學術和文化藝術高度發展,理學成型確立正統地位,並向海外傳播,形成了東亞“儒學文化圈”。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鄭清之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鄭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別號安晚,慶元道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嘉泰二年進士及第。歷官光祿大夫,左、右丞相,太傅,衛國公(齊國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舉侵宋,鄭清之進十龜元吉箴勸帝勵精圖治,未能實施,而後退仕隱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南宋宰相鄭清之簡介:書法遒秀逸緻,書有《鳳墅續法帖》

簡介

鄭清之,生於宋孝宗淳熙三年,卒於理宗淳祐十一年,年七十六歲。少能文,從樓昉學,爲樓鑰稱賞。嘉泰二年(1202)入太學。嘉定十年(1217),登進士第,調峽州(今湖北宜昌)教授。累遷國子學錄。參與丞相史彌遠定策,廢太子竑,擁立理宗,後授王宮教授,遷宗學博士、宗正寺丞兼權工部郎、籤事樞密院事。紹定三年(1230)授參政政事。紹定六年(1233)史彌遠卒後,累官右丞相兼樞密使,疏請召還直臣真德秀等人,爲帝採納,時號“小元祐”。端平二年(1235)特進左丞相。嘉熙二年(1238)封申國公。後歷封衛國公、越國公。屢辭不已,拜太傅,保寧軍節度使,進封齊國公。淳祐七年(1247)獲准辭官,放浪湖山,寓身僧剎。兩年後復相位。致仕卒,諡忠定,贈尚書令,追封魏郡王。清之的代言奏對,多不存稿。工筆札,書法遒秀逸緻,書跡見《鳳墅續法帖》。著有《安晚集》六十卷,《宋史本傳》行於世。

宋史文載

鄭清之字德源,慶元之鄞人。初名燮,字文叔。少從樓昉學,能文,樓鑰亟加稱賞。嘉泰二年,入太學。十年,登進士第,調峽州教授。帥趙方嚴重,靳許可,清之往白事,爲置酒,命其子範、葵出拜,方掖清之無答拜,且曰:“他日願以二子相累。”湖北茶商羣聚暴橫,清之白總領何炳曰:“此輩精悍,宜籍爲兵,緩急可用。”炳亟下召募之令,趨者雲集,號曰“茶商軍”,後多賴其用。調湖、廣總所準備差遣、國子監書庫官。十六年,遷國子學錄。丞相史彌遠與清之謀廢濟國公,事見《皇子竑傳》。俄以清之兼魏惠憲王府教授,遷宗學諭,遷太學博士,皆仍兼教授。寧宗崩,丞相入定策,詔旨皆清之所定。

理宗即帝位,授諸王宮大小學教授,遷宗學博士、宗正寺丞兼權工部郎、兼崇政殿說書。帝問外人因閣子庫進絲履有謗議,清之言:“禁中服用頗事新潔者。”帝曰:“故事,月進?奚數兩,朕非敝不易,何由致謗?”清之奏:“孝宗繼高宗,故儉德易章,陛下繼寧考,故儉德難著。寧考自奉如寒士,衣領重浣,革舄屢補,今欲儉德著聞,須過於寧考方可。”帝嘉納。

寶慶元年,改兼兵部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遷起居郎,仍兼史官、說書、樞密院編修官。二年,權工部侍郎,暫權給事中,進給事中,升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紹定元年,遷翰林學士、知制誥兼侍讀,升兼修國史實錄院修撰、端明殿學士、籤書樞密院事。三年,授參知政事兼籤書樞密院事。四年,兼同知樞密院事。六年,彌遠卒,命清之爲右丞相兼樞密使。

端平元年,上既親總庶政,赫然獨斷,而清之亦慨然以天下爲己任,召還真德秀、魏了翁、崔與之、徐僑、趙汝談、尤焴、遊似、洪諮夔、王遂、李宗勉、杜範、徐清叟、袁甫、李韶,時號“小元祐。”大者相繼爲宰輔,惟與之終始辭不至,遣逸如劉宰、趙蕃皆見旌異。是時金雖亡而入洛之師大潰。二年,上疏乞罷,不可,拜特進、左丞相兼樞密使。三年八月,霖雨大風,四疏丐去。九月,禋祀雷變,請益力。乃授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四疏控辭,依舊大學士、提舉洞霄宮。及聞邊警,密疏:“恐陛下憂悔太過,以汩清明之躬,累剛大之志。”嘉熙三年,封申國公。四年,遣中使賜御書“輔德明謨之閣”,賜楮十萬緡爲築室,乃日與賓客門生相羊山水間。

淳祐四年,依前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屢辭不允,拜少保、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進封衛國公。趣入見,有旨賜第。五年正月,上壽畢,亦疏丐歸,不允。拜少傅,依前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進封越國公。居無何,喪其子士昌,決意東還,又不許。拜少師、奉國軍節度使,依前醴泉觀使兼侍讀、越國公,賜玉帶,更賜第於西湖之漁莊。進讀《仁皇訓典》,謂:“仁祖之仁厚,發爲英明,故能修明紀綱,而無寬弛不振之患;孝宗之英明,本於仁厚,故能涵養士氣,而無矯勵峭刻之習。蓋仁厚、英明二者相須,此仁祖、孝宗所以爲盛也。”帝褒諭之。

南宋宰相鄭清之簡介:書法遒秀逸緻,書有《鳳墅續法帖》 第2張

六年,拜太保,力辭。故事,許回授子孫,清之請追封高祖洽,帝從之,蓋異恩也。七年,拜太傅、右丞相兼樞密使、越國公。中使及門,清之方放浪湖山,寓僧剎,竟夕不歸。詰旦內引,叩頭辭免,帝勉諭有外間所不及知者。甫退,則中使接踵而至。或請更化改元,清之曰:“改元,天子之始事,更化,朝廷之大端,漢事已非古,然不因易相而爲之。”

帝以邊事爲憂,詔趙葵以樞使視師,陳靴以知樞密院事帥湖、廣,二人方辭遜,會清之再相,力主之,科降闢置無所留難,葵、靴遂往。於是戰於泗水、渦口、木庫,皆以捷聞。九年,拜太師、左丞相兼樞密使,辭太師不拜,依前太傅。每謂天下之財困於養兵,兵費困於生券,思所以變通之,遇調戍防邊,命樞屬量遠近以便其道塗,時緩急以次其遣發。又議移歲調兵屯以戍淮面,並軍分頭目以節廩稍,先移鎮江策勝一軍屯泗水,公私便之。

諸路虧鹽,執其事者破家以償,清之核其犯科者追理,掛誤者悉蠲之,全活甚衆。沿江算舟之賦素重,清之次第停罷,如池之雁氵義有大法場之目,其錢分隸諸司,清之奏罷其並緣漁取者,蓋數倍公家之入,合分隸者從朝廷償之。報下,清之方與客飲,舉杯曰:“今日飲此酒殊快!”四上謝事之章。

十年,進《十龜元吉箴》,一持敬,二典學,三崇儉,四力行,五能定,六明善,七謹微,八察言,九惜時,十務實。疏奏:“敬天之怒易,敬天之休難,天怒可憂而以爲易,天休可喜而以爲難,何哉?蓋憂則懼心生,懼則怒可轉而爲休;喜則玩心生,玩則休或轉而爲怒。”帝大喜,命史官書之,賜詔獎諭。十一年,十疏乞罷政,皆不許。拜太師,力辭。有事於明堂,有旨閤門給扶掖二人,再賜玉帶,令服以朝。十一月丁酉,退朝感寒疾,危甚,猶以未得雪爲憂。俄大雪,起曰:“百官賀雪,上必甚喜。”命掬雪牀前觀之。累奏乞罷政,不允,奏不已,拜太傅、保寧軍節度使充醴泉觀使,進封齊國公致仕。卒,遺表聞,帝震悼,輟朝三日,特贈尚書令,追封魏郡王,賜諡忠定。

清之不好立異,湯巾嘗論事侵清之,及清之再相,巾求去,清之曰:“己欲作君子,使誰爲小人。”力挽留之。徐清叟嘗論列清之,乃引之共政。趙葵視師年餘,乞罷,上未有以處之,清之曰:“非使作相不足以酬勞,陛下豈以臣故耶?臣必不因葵來遽引退,臣願爲左,使葵居右。”上訖從之,然葵竟不果來。

清之代言奏對,多不存稿,有《安晚集》六十卷。清之自與彌遠議廢濟王竑,立理宗,駸駸至宰輔,然端平之間召用正人,清之之力也。至再相,則年齒衰暮,政歸妻子,而閒廢之人或因緣以賄進,爲世所少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