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把皇位傳位給嬴渠樑,秦獻公的真正用意是什麼?

把皇位傳位給嬴渠樑,秦獻公的真正用意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孝公,秦獻公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對此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秦獻公是一位有智慧、有遠見的君王,他在位期間,對秦國制度進行了大力的改革:廢除了殉葬制度,獎勵生育並編制戶籍,促進了勞動力的積極增長。收復了大量失地,並推廣縣制、反對歧視。擴大商業貿易與交往,從中抽取稅收,極大地充盈了國庫。

秦獻公的這些舉措,都爲後來的商鞅變法奠定了堅實的根基。而秦獻公在爲國家選擇接班人的時候,則又一次顯示出了他過人的智慧和遠見。那麼秦獻公爲何將王位傳給了次子嬴渠樑而非長子嬴虔呢?他是通過什麼辯認出嬴渠樑會成爲之後的一代賢君秦孝公的?

一、走訪民間

秦獻公是一位深思熟慮、心思縝密的人,在他深負重傷、久治不愈後,他開始思考起自己的身後之事。想到自己辛苦多年打下了這一片江山,勵精圖治數載只爲恢復秦穆公當年盛景,然而宏圖未盡,卻要中途崩殂,實在可惜。

而這個時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尋找一位合格的繼承人,帶着自己的遺志,好好地治理國家。這位繼承者,不僅要志向遠大、一心爲民,更需要有足夠的智慧、謀略、膽識,才能擔當大任。

秦獻公的兩個孩子,長子嬴虔與次子嬴渠樑,被秦獻公言傳身教地很好,都符合上述兩點要求。兩人的區別不在於人品與能力,而在於性格的不同。

嬴虔是個武將,喜歡征戰沙場,身上有秦獻公年輕時的影子。嬴虔爲國家屢屢立功,英勇神猛,心繫天下,只不過他太容易急躁衝動,遇事無法冷靜處理。

嬴渠樑性格剛好相反,他雖然年齡太小,擔當大任會非常辛苦艱難。不過他少年老成,理智冷靜,心思細膩,能及時體察民情,發現政治動向與朝綱漏洞,是個當君王的好苗子。

把皇位傳位給嬴渠樑,秦獻公的真正用意是什麼?

秦獻公認爲不能僅憑主觀意願去選擇新君,應該思考的是國家到底需要那種性格的新君。於是,秦獻公親自前往民間體察了民情。通過了解國家當時的實際情況,秦獻公發現百姓的生活其實很不好。

當時由於與魏國連年征戰,秦國人民民不聊生,軍隊非常疲憊,國庫也因爲戰事持久而虧空嚴重,秦國百廢待興,經不起任何一場戰役了。因此,如果讓喜愛打仗的嬴虔繼承王位,秦國免不了要再啓戰端,這樣的結果甚至可能會是亡國。

而如果讓穩重的嬴渠樑繼任王位,秦國才得以休養生息,逐漸地恢復元氣。想到這裏,秦獻公便開始偏向於次子嬴渠樑了,不過他要考慮的事還很多,不能直接就做決定。

二、觀察朝臣動向

秦獻公在選擇繼承人時,最重要的還是要結合自己以往的經驗,避免稍有不慎,導致新君根基不穩時發生老臣篡位之事,把天下拱手送給了外姓之人。

當年秦獻公嬴連十歲時,父親秦靈公不幸崩殂,他的叔祖父趁人之危、奪權篡位,立號秦簡公。年幼的嬴連怕被秦簡公所害,因此連夜潛逃,流亡到了鄰國魏國境內。

隨後的二十九年中,嬴連淪落天涯,日子過得十分辛苦。但他始終勵精圖治,勤奮苦讀,習得一身過人的才學和治理國家的技能,只等着有朝一日可以翻身。

後來秦簡公逝世,傳位給他的孩子趙仁,而十幾年後趙仁也去世了,年僅兩歲的小趙昌便被推上了皇位。新王年幼,只好由其母妃主持大局,而趙昌的母親迂腐貪婪,大肆寵信宦官、提拔外戚,嚴重激化了政治矛盾,搞得朝局一片混亂。

同時,毫無政治能力的她,爲了拉攏親信,總是一擲千金、大力賞賜,致使秦國財政虧空,不得已政府只能加重賦稅徭役。百姓負擔過重,民不聊生、怨言四起。

潛伏魏國多年的嬴連覺得復仇時機已到,便開始暗中籌劃奪位之事。而嬴連有膽有識、有勇有謀、血緣正統,讓他不僅得到了魏國武侯的支持,還得到了秦國老臣們的全力鼎助。

就連趙昌母親派去暗殺嬴連的軍隊,都心甘情願地被嬴連所收買,改暗殺爲護送,簇擁着嬴連來到了秦國都城,衝進王宮裏助他殺掉了趙昌和其母親,奪回了君主之位。

把皇位傳位給嬴渠樑,秦獻公的真正用意是什麼? 第2張

秦獻公奪位時的經驗,讓他意識到了老臣們的“威力”。自己當年就是憑藉着杜摯、甘龍等德高望重的老氏族的扶持,才成功奪得君位。而這些年來,朝堂裏的重要職位皆被老氏族們掌控,如何牽制重臣之間的利益,成爲了一個永恆的難題,秦獻公不希望這個難題繼續惡化。

選擇自己的繼承人時,秦獻公詢問了一衆老氏族的建議,而幾乎所有的老臣都極力擁護嬴虔繼承王位。這讓秦獻公十分擔憂,若是讓與氏族們關係親近的嬴虔登基,只會讓秦國朝局更受老氏族的牽絆,一旦老臣們趁機坐大,後果將不堪設想。

考慮到這一點後,秦獻公便更加堅定了選擇嬴渠樑爲新君的想法。這樣一位在朝中獨立、清白、超脫的人,成爲君王后必然能按照自己的真實想法行事,不會被老臣們的建議所左右,可以更好地放手去幹實事。

三、嫡庶之分

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因此許多人在考慮秦獻公選傳位人這件事上,並沒有注意到禮樂制度這個因素。但其實周儀禮法卻是王位傳承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嬴虔雖然是秦獻公的長子,但卻是庶出身份,相反次子嬴渠樑卻是嫡出。多年以來,中國一直奉行的是嫡長子繼承而非長子繼承,雖然禮崩樂壞時期確實出現過不少非嫡繼承的案例,但大多爲陰謀論與篡位的產物,不能用來同正常傳位作比較。

這也是爲什麼秦獻公選擇傳位於嬴渠樑之後,嬴虔不僅沒有任何怨言,反而還在嬴渠樑登基後全力扶持他。正是因爲當時王族們都非常在意嫡子即位這個傳統,認爲這是穩定朝綱、信服百官的法度,所以嬴虔纔不會去違背原則與身份高於自己的弟弟爭權。

把皇位傳位給嬴渠樑,秦獻公的真正用意是什麼? 第3張

不過不得不說,秦獻公確實眼光獨到,秦孝公登基後果然不負衆望,大力推動改革,讓秦國的國力逐漸強盛,爲之後秦吞併六國、建立大一統王朝,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總結

泱泱中華數千年,歷史無數次在向人們印證一個道理,即一個國家的興盛,離不開一位優秀領導人的指引。自古以來,只有一心爲民、已天下蒼生幸福安樂爲己任的君王,才能推動一個時代走向巔峯,而沉迷權勢、只想着爭名奪利、手足相殘的人,只會得到後人無盡的唾棄。

與此同時,還要明白歷史總是在向前發展的,人們不能沉溺於過去習慣俗成的誤區中,而應該敢於改革與創新。尤其是身居高位的統治者,更應該大刀闊斧地去除制度糟粕,積極吸收新鮮的觀念,這樣才能促進國家體系的正常代謝,讓民族永葆活力與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