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三國時期曹魏五子良將的實力怎麼樣?都有哪些作爲?

三國時期曹魏五子良將的實力怎麼樣?都有哪些作爲?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五子良將”是指三國時期,曹魏勢力的五位將軍。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文章。

東漢末年分三國,魏蜀吳三足鼎立,對於大部分讀者來說,劉蜀集團中五虎上將的大名可謂是如雷貫耳,儘管對史料是否記載有這一稱謂,各大家是衆說紛紜,但無論是陳壽最早作《三國志》時,將五人並列合爲一傳,還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裏的描寫,還是後人發揮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而廣爲流傳,但這五人的形象着實令後人印象深刻,導致很多時候談起東漢末年的絕世猛將時,除了五虎將以爲想不到其他人了。然而亂世出人才,與劉備抗衡的曹操帳下也有不少能人,文有可以與諸葛孔明比肩的荀彧、司馬懿等,武則有武力不輸於五虎將的五子良將。既然名聲不大,就拿戰績說話,且看“魏五子”都有哪些豐功偉績吧。

一、顛沛輾轉,成就百戰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爲先”,這裏的“五子”即爲曹魏勢力的五位將軍,即:張遼、樂進、于禁、張郃以及徐晃,儘管手下武將人才濟濟,但曹操在行軍作戰時,攻城略地常常用這五個人爲先鋒,戰敗撤軍時常用這個五個人斷後,而五人中排在首位的便是前將軍張遼了。張遼,字文遠,出身邊塞,無論是罪臣之後,還是輾轉爲臣,都可以說張遼的前半生並不好過。張遼先祖是西漢時著名的對匈奴誘敵殲滅戰,“馬邑之謀”的發動者聶壹的後人,然而這場失敗的謀劃不僅使西漢與匈奴原本就緊張的關係變得更加劍拔弩張,就連聶家後人也不得不避禍遠逃,到張遼時,也因“本聶壹之後,以避怨改姓”。

儘管張遼孔武有力,又善馬術騎射,但跟的主君卻沒有好福氣。張遼出身雁門邊塞,少年時沒少經歷過胡人的殺掠洗劫,張遼也是個有血性有志向的好男兒,但僅憑雙手雙腳難擋胡人的大軍。就在張遼鬱鬱寡歡之際,“休屠各胡攻殺幷州刺史張懿,遂與南匈奴左部胡合,殺其單于”,新任幷州刺史丁原看重他的孔武有力,於是召其爲從事,又命他帶兵趕赴京城,去接受大將軍何進的領導。見到何進後,張遼又被外派到河北募兵,待召集士卒千人而返時,不料大將軍何進被殺,不得已,張遼又從屬於董卓。董卓與呂布生隙,被呂布所殺,張遼“以兵屬呂布”,後呂布嫡系部將宋憲、魏續等人綁縛陳宮向曹操投降,曹操殺呂布,“遼將其衆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儘管張遼恪盡職守,卻歷盡坎坷,在投屬曹操後,張遼終於結束了他輾轉易主的生涯。

三國時期曹魏五子良將的實力怎麼樣?都有哪些作爲?

雖爲降將,但曹操不計前嫌,拜張遼爲中郎將,還賜爵關內侯,這想比也讓不少曹家嫡將眼紅吧。早在呂布帳下時,張遼就與高順合力擊敗曹操手下的大將夏侯惇,又共同擊潰了劉備。投身曹操後,張遼不負所望,官渡之戰中,“張遼、關羽前登,擊破,斬顏良”,曹操擊破袁紹後,“遣遼定魯國諸縣”,隨後張遼又從攻袁氏,立下很多戰功,最後還受封爲都亭侯。白狼山一戰,張遼更是大放異彩,面對突然向自己襲來的數十倍敵軍,張遼沒有絲毫慌亂,而是極力勸說曹操應當趁着胡虜的陣勢不整,立刻進行交戰,張遼的雄壯鬥志,感染到了曹操,曹操不僅下令出擊,還“自以所持麾授遼。遂擊,大破之,斬單于蹋頓”,“張遼爲先鋒,虜衆大崩,斬蹋頓及名王已下,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口。”此戰打出漢人的尊嚴與血性,難怪此役之後,越來越多的志士覺得張遼可與衛青、霍去病比肩。

若說白狼山之戰讓張遼脫穎而出,那麼其僅靠八百士卒便抵擋東吳之主孫權帶領着十萬人的親征,張遼之名可謂震動天下。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東吳之主孫權率領十萬大軍進圍合肥,但包圍圈尚未完成,張遼以“折其盛勢,以安衆心”之志,親率八百銳士進攻東吳,“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勇猛得讓孫權敗退,後來更是率領諸軍乘勢追擊,幾乎再次捉住孫權,孫權“走登高冢”、“蹴馬趨津”,才免於被生擒活捉。

二、戰必先登,驍勇顯名

樂進雖然身材短小,但以膽識英烈而跟從曹操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官渡之戰,曹操以少擊多,樂進率軍襲袁紹別營,降服袁紹將領何茂、王摩等二十餘人,還將淳于瓊斬於馬下。既破袁紹,樂進復從曹操擊袁紹之子袁譚、袁尚,斬其大將嚴敬,又多次擊破兩人的軍隊,大勝而歸。

爲遏制劉備掌握西川,曹操派兵進攻南郡,樂進不僅擊退了留守的關羽、蘇菲,還收服了原本投降劉備的南郡諸郡山谷蠻夷。孫權趁曹操用兵漢中之際,親率十萬兵馬圍攻合肥,在敵我懸殊的壓力下,衆將打開曹操之函,上面寫道:“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勿得與戰。”三人緊密配合,大破吳軍,差點還抓到了孫權。樂進以其勇悍猛迅,成爲曹操的左膀右臂。

三、剛正不阿,折節受辱

三國時期曹魏五子良將的實力怎麼樣?都有哪些作爲? 第2張

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駕崩,京中動亂,董卓借勤王之名挾持天子,于禁跟隨曹操的至交好友鮑信招募名士,討伐董卓,鮑信向曹操推薦于禁是可用大才,於是曹操拜于禁爲軍司馬。之後于禁隨曹操轉戰各方,大破黃巾軍、斬袁術四將、破張繡於穰、擒呂布於下邳。官渡一役,于禁與樂進等將領率步騎五千,渡河,攻擊袁紹別營,“燒保聚三十餘屯,斬首數千,俘獲數千,招降袁紹將何茂、王摩等二十餘人”,戰後,于禁遷偏將軍。

于禁頗受曹操信賴,也是曹魏集團下外姓將領中唯一一個假節鉞的人。“五子良將”中,當屬於禁最剛正不阿,“禁持軍嚴整,得賊財物,無所私入,由是賞賜特重。然以法御下,不甚得士衆心”。然而於禁卻也是最愛士卒的,關羽水淹七軍,立義將軍龐德寧死不屈,但沒想到的是左將軍于禁居然舉軍投降,就連信任他的曹操都感嘆:“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爲保證手下士卒安全,于禁不得不暫降於關羽,待到呂蒙攻破江陵,于禁得以獲釋而到了東吳,卻也被東吳諸將不喜。哪怕最後回到曹魏,拜謁曹操的陵墓時,曹操之子曹丕命人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于禁降服之狀,以此羞辱于禁,“禁見,慚恚發病薨。”

四、善處營陳,國之所依

張郃,字儁乂,是漢末曹魏集團的又一名將,其兵法謀略可與“漢初三傑”的韓信相當。張郃本投身在袁紹手下,然而因爲謀士郭圖失策,又誣陷張郃等人,不得已,張郃、高覽等將領燒掉了攻城櫓,投降了曹操,曹操大悅,對張郃說:“子胥不早寐,自使身危,豈若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邪?”此後張郃便極受曹操信任,從徵四方,張郃也不負衆望,每戰必克,“郃識變量,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

魏蜀吳呈三國鼎立之勢後,曹丕拜張郃爲左將軍,進封都鄉侯爵位,等到曹丕登基之後,又進封他爲鄚侯,命他率兵進攻東吳,張郃獨自率領幾路大軍南下而東吳竟無人能與之敵,曹丕之子曹叡即位後,命張郃率軍南下,駐紮荊州,與司馬懿一起進攻孫權的部將劉阿等人,“追至祁口,交戰,破之”。太和二年(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大舉北伐,“右將軍張郃擊亮於街亭,大破之”,諸葛亮北伐無功而返,張郃則“益邑千戶,並前四千三百戶”。張郃對於後期曹魏政權可謂是守土柱石,國之所依。

三國時期曹魏五子良將的實力怎麼樣?都有哪些作爲? 第3張

五、亞夫遺風,無雙國士

“五子良將”的最後一個人,便是徐晃,徐公明瞭,傳聞與關羽是同鄉,起先隨車騎將軍楊奉,後楊奉與曹操爲敵,大敗,徐晃則趁機投奔了曹操。官渡一役,本是袁紹手下的荀攸不滿其優柔寡斷,投靠了曹操,曹操採用荀攸之計,以輜重爲誘餌,使得文丑軍隊陷入爭搶的混亂之中,徐晃“遂縱兵擊,大破之,斬醜”,得以顯威官渡。

徐晃善於領兵,治軍嚴謹,曹魏集團之下唯有徐晃一人能夠做到“慕容貸法,而兵士傾心。寬猛相濟,故無不均”,就連曹操也不得不稱讚:“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劉孫聯盟讓曹操很是頭疼,關羽水淹七軍,殺龐德而迫降於禁,圍攻樊城。若是此刻討伐關羽,南方的東吳想必會順勢攻魏,使魏國陷入兩難的境地,於是曹操採納了司馬懿利用矛盾破壞孫、劉聯盟,以坐收漁翁之利的策略,派使者去見孫權,同時下令徐晃率軍援救身在樊城的曹仁。成功離間關羽與孫權,使關羽陷入進退兩難後,徐晃又大破關羽所部,解圍樊城,後東吳大都督呂蒙偷襲江陵,關羽被俘殺,此戰不僅挫敗關羽的強大攻勢解除了樊城、襄陽之險,更重要的是破壞了孫、劉聯盟,後來兩家撕破臉皮,曹操能坐收漁翁之利,也多虧此戰,也怪不得曹操會說出“且樊、襄陽之在圍,過於莒、即墨,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的話來。

我們所熟知的東漢三國,很大部分來源於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但此書並非正史,且以劉備爲正統來書寫,曹魏君臣都不乏貶價之辭,因此相比於五虎將,五子良將的名聲遠沒有達到家喻戶曉的境界。但不可否認,這五人都爲曹魏集團統一天下提供強大的助力,他們不僅加快天下再次統一的步伐,也抵禦了少數民族對中原的入侵,五人均爲絕世猛將,理應被後人銘記、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