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靖難之役中朱高煦有什麼貢獻?最後的下場有多慘?

靖難之役中朱高煦有什麼貢獻?最後的下場有多慘?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靖難之役,又稱靖難之變,是中國明朝建文年間發生的內戰。讓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

在朱棣的四個兒子當中,朱高煦可能是最像自己的那一個。靖難之役中,他曾跟隨朱棣南征北戰,甚至救過朱棣的命,或許正因如此,才導致他對儲君之位有了覬覦之心,奪位失敗之後朱高煦並不死心,在自己的侄子朱瞻基繼位之後竟然意圖再度捲土重來,結果慘遭失敗,最終落了個被活活炙死的下場。

靖難之役屢立戰功,卻因此而覬覦皇位

朱高煦是朱棣的次子,《明史·朱高煦傳》記載其“性兇悍”。朱元璋駕崩之後,繼位的建文帝開始大肆削藩,迫於無奈,燕王朱棣將朱高熾、朱高煦等兄弟送入京城爲質,然而就是在這種關鍵時刻,朱高煦仍然不知收斂,不僅盜走徐輝祖的寶馬返回北平,還在歸途之中殺死官民,甚至在涿州殺死了驛丞。由此可見,朱高煦應該是個強於勇武、短於智謀,且隨心所欲之人。

朱高煦從小便是個叛逆分子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難,世子朱高熾因身體肥胖、行動不便,因而留守北平,次子朱高煦則跟隨燕王朱棣出戰,並在歷時四年的靖難之役中多次立下戰功。

建文二年(1400年),白溝河之戰爆發,燕王朱棣被李景隆率領的軍隊圍攻,形勢極度危及,就連燕軍大將張玉也戰死了,正是由於朱高煦及時率軍來援,這才避免了全軍覆沒的危機。而在之後的交戰中,大風吹斷了李景隆的帥旗,趁着敵陣混亂之際,又是朱高煦率軍猛烈衝殺,陣斬敵將翟能父子,南軍就此戰敗。

朱高煦曾在靖難之役中多次立功

建文四年(1402年),靈璧之戰爆發,南北雙方割睢水對峙,在得知南軍缺糧的現狀後,朱棣意圖趁夜偷襲,結果徐輝祖率領援兵恰好趕到,朱棣在浦子口被徐輝祖擊敗,又是朱高煦恰好率軍趕到,這纔將南軍擊退,解了朱棣之圍。

朱高煦由於在靖難之役中表現極爲出色,因此深得軍隊將領的擁戴,在朝廷商議立儲之事時,齊國公丘福、駙馬王寧便明確表示支持朱高煦。或許連朱棣也起過立其爲儲君的想法,根據《明通鑑》的記載,朱棣曾撫其背曰,“努力吧,世子常常生病”,這其中的暗示之意再也明顯不過。

靖難之役中朱高煦有什麼貢獻?最後的下場有多慘?

朱棣曾在兩個兒子之間動搖過

比起朱高煦,朱高熾雖然由於身體原因,無法隨軍出戰,但他的性格卻與朱元璋的長子朱標極爲相似,仁義賢德,再加上其嫡長子的身份,朱棣一時也難以決斷。

儲君之爭敗於兄長,但朱高煦並不死心

在儲君之爭中,朱高熾和朱高煦可以說是涇渭分明,朱高熾由於仁愛、儒雅,再加上其嫡長子的身份,因而深得文臣們的擁戴;而朱高煦則由於性格頗似朱棣,武勇英俊,因此深得武將們的支持。

對於儲君之爭,大臣們可謂涇渭分明

朱棣的態度,最初應該是偏向於次子朱高煦的,但礙於長幼有序的傳統制度,而朱高熾又沒有犯過什麼重大錯誤,實在廢之無名,而朱高煦雖然性格很像自己,但卻多有不法之事,再加上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敏慧異常,深得朱棣喜愛,解縉也曾以“好聖孫”來說服成祖,種種原因之下,朱棣的態度還是一點點倒向了朱高熾。

永樂二年(1404年),朱棣正式立朱高熾爲皇太子,而爲了防止朱高煦依舊不死心,他乾脆將朱高煦加封爲漢王,將其封到了雲南。然而正如朱棣預料的那樣,朱高熾雖然已經被封爲了太子,但朱高煦並不死心,他堅決不肯前往雲南就藩。

朱高煦利用朱棣對自己的喜愛,一方面趁機進讒言,導致在儲君之爭中發揮了大作用的解縉冤死、黃淮入獄。另一方面則積極培養自己的勢力,先是索取天策衛爲漢王護衛,之後又請求增加了兩衛兵馬,並常常以唐太宗自比,其心思可見一斑。

永樂十三年(1415年),眼看朱高煦對於儲君之位仍不死心,朱棣將其改封至青州,朱高煦仍不願前往,並私自挑選衛士,招募精兵三千人,又擊殺兵馬指揮徐野驢,僭用御用車馬器物。次年,朱高煦所做之事被朱棣得知,逐被囚禁於西華門內,並將其護衛全部削除,雖然在朱高熾的求情之下,並未對其嚴厲懲處,但還是將其親信全部斬殺。

靖難之役中朱高煦有什麼貢獻?最後的下場有多慘? 第2張

失敗的朱高煦並不死心

永樂十五年(1417年),朱棣將其改封至樂安州,並要求其立即啓程,朱高煦這纔不情不願的離開京城。不過即使如此,他仍然不死心,在封地積極謀劃,意圖奪取大位。

叔侄之爭再起,失敗後被活活炙死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在北伐回軍途中病逝,太子朱高熾繼位,是爲明仁宗。然而僅僅一年之後,朱高熾便因病去世了。

朱高煦又看上了侄子的皇位

朱高熾病逝之後,太子朱瞻基從南京趕往北京奔喪,朱高煦感覺自己的機會終於來了,於是在半路設伏意圖截殺之,結果並未取得成功。不久後,趕到京城的朱瞻基順利繼位,是爲明宣宗。朱瞻基與其父親一樣,對待朱高煦極爲禮遇,而朱高煦則認爲他的這些舉動是軟弱無能的表現,於是更加驕橫狂妄,並再度起了謀反之心。

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朱高煦聯合山東都指揮靳榮等人起兵造反,大量掠奪周邊郡縣馬匹,意圖效仿自己的父親奪取侄子大位。他甚至意圖拉攏英國公張輔爲內應,但沒想到卻被張輔告發。

朱瞻基得知朱高煦謀反之後,先是派宦官侯泰帶書信給朱高煦,意圖勸其回心轉意,然而朱高煦並不領情。在大學士楊榮的勸說下,朱瞻基逐御駕親征,在大軍到達樂安之後,朱高煦下戰書約定次日決戰,結果誰知道他自己手下的將士不僅無心作戰,甚至還想抓住株高薰獻給朱瞻基。

靖難之役中朱高煦有什麼貢獻?最後的下場有多慘? 第3張

朱高煦眼見士兵士氣全無,且完全將自己當做了換取高官厚祿的“寶貝”,於是只好派人向朱瞻基請降,並約定次日正式投降。次日,正當朱高煦打算出降之際,結果手下的王斌等人卻並不同意,無奈之下他只得抄小路出城投降,整個起兵叛亂簡直如同兒戲一般。

朱高煦投降之後,朱瞻基赦免了城內守軍,對於主犯朱高煦父子也僅僅是廢爲庶人,關押在皇城西安門內,只是殺死了王斌等六百餘名死硬分子,另外流放了相關的一千餘人。

再後來,朱瞻基前去探望朱高煦,誰知道朱高煦腦子一熱竟然故意將朱瞻基絆了一跤,朱瞻基大怒之下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扣住,而朱高煦竟然將如此重的大缸頂了起來,朱瞻基於是又令人在銅缸周圍點火,最終將朱高煦活活炙死,而他的幾個兒子也全部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