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初期屢建戰功的王弼,爲什麼會被坐罪處死?

明朝初期屢建戰功的王弼,爲什麼會被坐罪處死?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1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弼,安徽定遠縣,後來遷徙到臨淮,他是明朝開國功臣,投靠朱元璋後屢建戰功,被冊封定遠侯。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王弼自小習武,武藝高超,尤其善用雙刀,外號叫作“雙刀王”。當元朝末年紅巾軍起義遍佈準河流域時,王弼在自己的家鄉組織支義軍,在附近的三臺山結察自保,以抵禦元朝軍隊和一些紀律敗壞的紅巾軍對家鄉的騷擾破壞。

定遠侯王弼

朱元璋的勢力在淮河流域崛起,王弻率領部下投奔了朱元璋。朱元璋也早就聽說過王弼的名字,很賞識他的將帥才幹,便留他在中軍大帳擔任侍衛武官,負責保衛朱元璋的安全。1356年,王率軍在湖州打敗了張士誠的軍隊。第二年又參加了明軍攻打池州的戰役,攻佔了池州、石埭,隨後揮師南下,攻下了婺源並斬殺了婺源守鐵木兒不花,俘虜了元軍三千名兵。王弼指揮了這幾次漂亮的攻城戰鬥,被朱元璋提拔爲元帥。1358年,王弼率領明軍接連攻佔了浙江蘭溪、金華、諸暨等城,隨即又趕赴池州增授,後來又收復了被陳友諒軍隊攻佔的太平城(今徽微當塗)。1362年王弼攻佔了江西的龍興、吉安兩城。

明朝初期屢建戰功的王弼,爲什麼會被坐罪處死?

1363年8~10月間,朱元璋率領明軍主力在鄱陽湖與陳友諒展開了決戰,結果陳友諒遭到了慘敗,他的主力艦隊被明軍擊潰,損失極爲慘重。到了10月份,戰場形勢逐漸明朗化,勝利的籌碼已經無可爭議地倒向明軍方面,元氣大傷的陳友諒決定退出戰鬥,逃往武昌。可是,明軍早已在鄱陽湖湖口布下重兵,封鎖了敵人唯一的水路通道。

10月30日,陳友諒集合了殘存的戰艦準備突破明軍的封鎖線,但沒有成功,他的戰艦被明軍的船隻逼入了內湖的涇江口,而王弼指揮的明軍早已埋伏在涇江口等侯多時,於是明軍水陸交攻,將陳友諒的艦隊打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陳友諒在混戰當中被亂箭射死,從而使明軍獲得了徹底的勝利。陳友諒死後,明軍乘勝前進,勢如破竹。王弼參加了攻克武昌的戰役,1364年3月武昌的守軍投降。5月王弼跟隨徐達、常遇春攻打廬州,並攻下了安豐。隨後又進軍襄陽,安陸。

1365年年底,王弼領明軍進入蘇北,攻克了舊館,並降服了張士誠的部將朱暹。第二年王弼又參加了攻打湖州的戰役,立下了大功,被朱元璋提升爲驍騎右衛親軍指近使。1366年12月,明軍包圍了張士誠的大本營蘇州,明軍的八名將領分別負責封鎖一段城牆,王弼領軍駐紮在蘇州城的盤門外。明軍對該城的圍攻持續了十個月,張士誠親自指揮其部下的精銳士卒,企圖從城內殺出一條血路突圍。他選擇了西門作爲突破口,明軍封鎖西門的是大將常遇春。

常遇春派出一部分兵力退往護城河以北,準備截住張士誠的退路,只派遣了一部分兵力迎敵。敵軍由於突圍心切,再加上張士誠親自上陣,士氣更加旺盛。人人拼死廝殺,來勢極爲兇猛,眼看明軍就要招架不住,在這危急時刻,常遇春握着王弼的手臂,說:“軍中將士都稱你英勇無比,你能爲我殺退敵人麼?”王弼回答說:“行”。便跨上坐騎,揮舞着雙刀直衝敵陣,只見寒光閃耀處,敵將紛紛落馬,王弼一連砍殺了十幾員敵兵,所向披靡。

敵人被他的神勇氣勢所震懾,紛紛退卻,常遇春乘機指揮軍隊猛烈衝殺,吳軍大敗,士兵們互相推擠踐踏,許多人馬掉入沙盆潭裏淹死。連張土誠的坐騎也馬失前蹄跌倒,把張士誠掀到水裏,差點淹死。他的部下奮力將他救出,擡進城裏經過這場驚嚇,張士誠再也不敢出城挑戰了。蘇州平定之後,朱元璋大加賞賜了王弼。

1367年11月,王弼跟隨大將徐達、常遇春北伐中原,攻取了山東,平定了河南、河北,於1368年9月20日攻佔了元大都(北平)。隨後明軍進入山西,將元軍首領擴廓帖木兒趕往蒙古草原。山西平定後,明軍渡過黃河,進入陝西,平定了陝西全境,並乘勝追擊元軍至察罕湖,取得了輝煌的戰績,然後凱旋班師。洪武三年明太祖授予王弼以大都督府僉事的職務,併兼任指揮使。洪武十一年11月,王弼協同西平侯沐英出征西藏和四川,他們指揮明軍於1379年2月在甘肅洮州打了一次大勝仗降服了藏族首領朵甘及其統轄的十八個部落,俘獲了大量的敵軍。這次出征勝利後,明太祖封王弼爲定遠侯,俸祿兩千擔米。1381年9月,王弼跟隨徵南將軍傅友德出征雲南。明軍一路攻城略地,所向無敵。

明朝初期屢建戰功的王弼,爲什麼會被坐罪處死? 第2張

到了1382年,明軍已兵臨大理城下。當地的土著首領段世派兵扼守着龍尾關一一大理的門戶,因此明軍必須首先攻下龍尾關。王弼帶兵繞道經由洱水直赴龍尾關的側面,與沐英聯合夾攻,終於攻陷了大理,活捉了段世。此後,鶴慶、麗江各郡依次攻陷,整個雲南被平定。明太祖爲表彰王弼在平定雲南之役中立下的戰功,給他的年俸祿增加五百擔米,並賜予他爵位世襲。1387年,明太祖命令大將馮勝率軍出征遼東,討伐蒙古領袖納哈出,因爲他經常對明朝邊境發動進攻。王弼也跟隨馮勝參加了這次戰役。明軍的這次出征大獲全勝,迫使納哈出於10月份投降。第二年5月,王弼又協助大將藍玉出征漠北,他們率十五萬明軍深入戈壁腹地,但沒有搜尋到敵人,這時藍玉想撤軍回來,但是王弼堅持深入追擊,後來藍玉聽從了他的意見,進軍到捕魚海,在那裏發現了大隊的敵軍。

當時狂風大作、揚沙走石,天空片昏暗,隔一段路便看不見人影。藍玉任命王弼爲先鋒,向敵軍發起了出其不意的猛攻,敵軍大敗而逃,主帥脫古思帖木兒逃走,他的幼子地保奴被抓獲,他的家屬隨從一百多人,約三千名王子及其部屬,以及七萬多名部下和全部轁重被明軍俘獲,這一大捷使朝野上下一片歡騰,人們把藍玉比作漢代的大將衛青,但實際上王弼在這次大捷中起了重要的作用。1390年,王弼奉明太祖的詔令回到了家鄉,兩年後跟隨大將馮勝、傅友德在山西、河南練兵。1393年,王弼和傳友德、馮勝同被召回南京。這時,猜忌心理髮展到極端的朱元璋,對以藍玉爲首的開國將領進行一次大清洗,藍玉以謀反罪被處死,隨後這三位戰功卓著的將軍也不明不白地被處死。王弼的侯爵被廢除。王弼有六個兒子,他的女兒是朱元璋的第六個兒子的王妃

楚國公廖永安

廖永安(生卒年不詳),字彥敬,他是德慶侯廖永忠的哥哥。他們原來都是巢溯的漁民,在元朝末年戰亂紛爭的動盪局勢下,他們用漁船組成了一支水師艦隊,並憑藉他們個人的威望取得了對艦隊的領導權,成爲巢湖流域一支很有影響的地方武裝。後來水師內部發生了分裂,大部分士兵和船隻跟隨他們的領袖趙普勝(雙刀趙)投奔了陳友諒,越普勝本人於1359年被陳友諒殺害。

明朝初期屢建戰功的王弼,爲什麼會被坐罪處死? 第3張

廖永安兄弟和另一位水軍領袖俞通海帶領剩下的水師歸附了朱元璋。早已將目光着富庶江南的朱元璋,正發愁沒有足夠的船隻把他的軍隊運過長江,現在見巢湖水師自動來投,自然是喜出望外,於是親自到巢湖去收編了這支水師艦隊。廖永安兄弟和俞通海等人的到來使朱元璋如虎添翼,不久他就利用這支艦隊去進攻元將蠻子海牙駐紮在馬場河的水軍。元軍駕駛着高大的樓船戰艦,看起來很威武雄壯,但行動不便,缺乏機動性;而廖永安這些長年出沒於風尖浪谷的“混江龍”們,划着小船在水面上穿梭如飛,使元軍的戰艦根本沒法接近自己,而自己卻不時地衝上去,向敵艦發動猛烈襲擊,然後迅速脫離接觸,使敵艦始終無可奈何。廖水安等人運用機動靈活的戰術,最終殲滅了馬場河的元軍水師。作戰的結果充分顯示了巢湖水師的戰鬥カ,它們完全能對付元軍佈署在長江的水軍力量,這更堅定了朱元璋渡江的決心,於是他便和部下商量制定渡江作戰方案。

1355年7月底,朱元璋的水陸大軍從長江北岸的和州(今安徽和縣)出發,開始橫渡長江。頓時,江面上旌旗飄揚,戰鼓震天、千舟競發。廖永安的指揮小船行駛在艦隊的最前面,他舉着令旗站在船頭,披波斬浪衝向對岸的採石磯,當時天空颳着強勁的西北風,頃刻之間艦隊就衝到了採石磯岸邊。常遇春一馬當先,跳下戰船,揮刀殺入敵陣,接連砍殺了數名敵兵。將士們見主帥如此英勇,無不以一當十、奮力衝殺。元軍大敗,丟盔棄甲、狼逃竄,明軍一舉佔領了採石。明軍在採石登陸後,乘勝向南進發,攻佔了太平(今安徽當塗)。然後廖永安等人率水師艦隊,繼續沿江東下,攻破了蠻子海牙設立的水寨,俘虜了元將陳兆先。1356年4月,明軍攻入集慶(南京)。廖永安被升爲建康翼統軍元帥。

朱元璋佔領南京後,又派廖永安的水軍沿江東下,協助陸軍攻克鎮江,並擊敗了張士誠的水軍。隨後他又參加了攻打常州的戰役,被提拔爲江南行樞密院事。1357年11月,廖永安與常遇春同指揮水陸大軍從銅陵出發,聯合進攻池州。明軍的戰艦向池州城北門開炮轟擊,士兵們從轟開的城牆缺口處涌入城內,拿下了池州,並俘虜了守將。廖永安與俞通海指揮明軍水師攻下了江陰附近的石牌成守,爲陸路步兵奪取江陰掃除掉一個障礙,這一次戰鬥還降服了張土誠的部將欒瑞,使朱元璋很高興,就提拔廖永安爲同知樞密院事。隨後他又率水師在常熟的福山港打敗了張士誠的軍隊,在通州的狼山再度重創敵軍,俘獲了敵軍的許多戰艦。

廖永安跟從大將徐達收復宜興,率領水師追擊敵人而深入太湖,與敵將呂珍率領的數量龐大的艦隊相遇,雙方在水上展開混戰。由於明軍水師在數量上處於劣勢,又乏後,漸漸被敵軍包圍。這時廖永安所乘的戰船又擱淺了,不能動彈,他本人終於被敵軍俘虜。廖永安長於水上作戰,多次指揮水師進行過漂亮的戰鬥。張士城也敬愛他的軍事オ華,希望廖永安投降,爲自己效力。遭到廖永安的拒絕,於是張士誠就把他囚禁起來。朱元璋很爲廖永安對自己的忠誠所感動,就在南京遙授他爲行省平章政事,並封他爲楚國公。

廖永安被囚禁在獄中八年,始終不屈服,最後竟死在獄中。1367年,明軍平定了張士誠的吳政權後,將廖永安的遺體運回南京,朱元璋親自到郊外迎接,併爲他舉行了祭祀儀式。洪武六年,除了雲南之外,明朝政權已基本上鞏固了那些爲開創新朝做出貢獻的文臣武將也得到了應有的封賞,洪武九年,明太祖下詔,追贈給廖永安“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光祿大夫、柱國”的榮譽封號。不久,又改封廖永安爲鄖國因爲他沒有兒子,就授予他的侄兒廖升爲指揮金事。

永城侯薛顯

薛顯,安徽蕭縣人。當元朝末年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起義橫掃黃淮流城時,另一位義軍領袖趙均用在江蘇北部的沛縣起兵,佔據了徐州。趙均用任命薛顯爲元帥,駐守在安徽的泗州。1352年,元朝丞相脫脫收復了徐州,趙均用逃到了濠州,與朱元璋的軍隊會合,後來薛顯也以泗州城歸順了朱元璋,擔任親軍指揮的職務,眼從朱元璋征戰南北。1362年,朱元璋與陳友諒在江西戰場展開了激烈的較量,而南昌尤其是雙方反覆爭奪的目標。

明朝初期屢建戰功的王弼,爲什麼會被坐罪處死? 第4張

5月,徐達率軍收復了南昌。爲了確保這一戰略重鎮不致於再度落入敵軍之手,使明軍最終掌握江西戰場的主動權,朱元璋派遣他的侄兒朱文正把守南昌,薛顯作爲副將協助他。兩位將軍就防守任務進行了分工,薛顯負責把守章江、新城兩座城門。1363年6月,陳友諒率領30萬大軍兵臨南昌城下,對該城展開了猛烈的進攻。薛顯沉着應戰,採用多種戰術靈活機動地打退敵人的一次次進攻。他乘敵人進攻的間隙,往往出其不意地派出精銳的士卒衝殺敵陣,給敵人以突然打擊。他運用這種主動出擊的戰術斬殺了敵將劉進昭,擒獲了副將趙祥。薛顯與朱文正齊心協力,在南昌堅守了三個月,最後在趕來增援的明軍幫助下,迫使陳友諒解圍撤退。

1363年10月,陳友諒的主力部隊在鄱陽湖大戰中被明軍消滅,隨後他的老巢武昌也被明軍攻克,湖廣與江西各城鎮也望風而降。但江西南部的一些守軍仍然忠於陳友諒的漢政權,仍然據城固守,頑強地抵抗明軍。鄧仲謙防守的新城尤其是一塊難啃的骨頭,明軍久攻不下。常遇春就派薛顯去攻打新淦。薛顯果然不負衆望,一舉攻下了該城,並斬殺了鄧仲謙。新一失,其他那些仍在負隅頑抗的敵人就失去了鬥志,紛紛投降,整個江西很快就被平定了。由於薛顯的特殊功勞,朱元璋提拔他爲江西行省參政。

1365年,薛顯跟隨大將徐達出征蘇北,討伐張士城。第二年他又與常遇春圍攻浙江湖州,與此同時,另一支明軍在進攻德清縣的升山水時遇上了敵軍的頑強抵抗,張士誠派他的五太子率領大隊兵馬增授升山水寨。五太子的增授部隊兵馬強壯,來勢兇猛,連常勝將軍常遇春也感到難以對付。兩軍交戰之後,明軍的陣線被迫稍稍後退。這時薛顯率領一支水師向敵軍發起了猛攻,明軍的戰艦如出水蛟龍,向敵人的戰船發射無數支火籥,頓時敵人的船隊變成一片火海,敵軍紛紛逃竄,陣營大亂,明軍乘勢奪取了水寨,五太子以及部將朱逼、呂珍等獻出舊館要塞,率屬下六萬將士投降明軍。

升山大捷之後,常遇春對薛顯說:“這次戰役全靠將軍的功勞,我常遇春是比不上的”。五太子等人既已投降,張土誠的政權內部一片恐慌,湖州於1366年12月8日隨之投降。於是明軍直趨蘇州城下,幾十萬大軍將蘇州圍得水泄不通。第二年十月,蘇州城被攻破,吳政權宣告滅亡,朱元璋對參戰將領論功行賞,提拔薛顯爲行省右丞。1367年11月,薛顯跟從大將軍徐達北伐中原。大軍出發之前,朱元璋告訴諸將,說薛顯與傅友德兩人勇冠三軍,而且富於計謀,可以獨擋一面。北伐大軍沿路攻克了兗州、臨沂、青州、濟南,然後於1368年3月攻佔了東昌(今聊城)、無棣、樂安,收復了山東全境。隨後,北伐大軍揮師向西,平定了河南,進搗潼關,直逼陝西。

明朝初期屢建戰功的王弼,爲什麼會被坐罪處死? 第5張

經過短暫的休整之後,明軍回師渡過黃河,攻取了衛輝、彰德、廣平、臨清等地。在臨清分水陸兩路,水軍乘船沿大運河北上,協助陸地部隊攻佔了德州、長蘆,在河西務和通州兩地大敗元軍,於9月20日進入元大都(北京)。明軍佔領北京後,薛顯帶領一支部隊在古北口等關隘巡邏,並突襲了大同,俘獲了元朝的高級官員三十四人。9月,明朝大軍進入山西,薛顯首先攻下了七垛,擊敗了元軍統帥脫因帖木兒。他與傅友德率領三千鐵騎,一舉拿下定西,於1369年3月攻取了太原,迫使擴廓帖本兒逃往蒙古草原。薛顯在山西石州迎擊元將賀宗哲,大敗元軍,隨後與徐達會師於平陽,在降將杜旺等人的引導下,領兵進入關中渭河流域。明軍橫掃關中,直抵甘肅的臨洮。

薛顯率領一支軍隊進攻馬山西番寨,俘獲了元軍的大量牲畜,隨後又在寧夏打敗了擴廓帖木兒,再次與徐達合兵一處進攻平涼。慶陽守將張良臣詐言投降,徐達就派薛顯前往慶陽受降。張良臣派兵埋伏在城外,乘明軍不備,晚上偷劫了薛顯的營察,薛顯慌忙突圍,保全了性命。張良臣重新據守慶陽城,拒抗明軍。徐達率軍包圍了慶陽,但一時不能攻下。張良臣向擴廓帖木兒求援,擴廓派部將韓扎兒攻打原州,以減輕慶陽城受到的壓力。徐達派馮勝、薛顯率兵阻擊敵人的增授部隊,馮勝駐守驛馬關,薛顯駐守靈州。張良臣被困良久,就出城與明軍作戰,但多次被徐達打敗。城中糧絕,甚至開始吃人肉,手下將領便開門迎降,張良臣自殺,慶陽城遂被明軍攻下。明軍乘勝追擊元將賀宗哲於六盤山,將擴廓帖木兒逐往塞外,於是陝西平定。

結語

洪武三年,明太祖大封功臣,授予許多有功將領的以公侯爵位。薛顯因爲擅自殺死過胥吏、獸醫、火夫、士兵以及幹戶吳富,被明太祖當面指責了一番,封他爲永城,但爵位不能世襲,並把他貶到海南。還將薛顯的俸祿分爲三份:一份嘗付給被他殺死的吳富和士兵的家屬,一份交給薛顯的母親和妻子。明太祖作出這樣的安排,意在表明功過分明,不能互相掩蓋。薛顯在海南流放了幾年,明太祖又想念起他來,就召他回南京,賜予他爵位世襲,俸祿一五百擔米。1372年,薛顯再次跟從大將軍徐達出征漠北,以後又數次奉命巡視河南,屯田北平、練兵山西,跟從徐達巡防北部邊境,跟從馮勝出徵金山。1387年冬天被明太祖召回南京,駐守山海衛,不久死去。追贈永國公,諡號桓襄。1390年,薛顯被追究爲胡惟庸的黨徒,因爲他已死去,不再治他的罪,但卻剝奪了他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