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清朝皇帝駕崩後,喪禮流程是怎樣的?

清朝皇帝駕崩後,喪禮流程是怎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0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皇帝駕崩,喪禮流程是怎樣的?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皇帝的死稱之爲“駕崩”,如果他生前是一位暴君,那麼他一死將會是普天同慶。如果他生前是一位明君,那麼他的死對於天下百姓來說,無疑是一種遺憾,大家也都會懷念他。

但不管怎麼說,皇帝駕崩,對於一個王朝來說都是大事,因此也稱之爲“國喪”。那麼假如一個清朝皇帝駕崩,喪禮是怎樣一個流程呢,到底復不復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清朝皇帝駕崩後,喪禮流程是怎樣的?

皇帝駕崩,全國人民一同爲其服喪是肯定的,喪禮也無疑是最隆重的。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皇帝一旦去世,那麼太子很快就會繼承皇位,主持大局。因此就不能以原先的稱呼,來稱呼駕崩的皇帝了。在上諡號之前,便以“大行皇帝”稱呼。

其實皇帝的喪禮,整體看上去不怎麼複雜,主要就是小殮、大殮、服喪、入葬等幾大步驟。但如果每一步掰開來看,就極爲複雜了。不僅流程繁雜,整個時間也拖得很長,因爲什麼都要講究一個字,“吉”。

比如康熙皇帝,駕崩於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但要經過漫長繁瑣的喪禮,加上欽天監挑選吉日,最後直到雍正元年九月初一,康熙皇帝才正式入葬景陵地宮。

皇帝駕崩的當天,就要進行“小殮”。嗣皇帝、其餘皇子、公主、百官等等,集體男摘冠纓截辮,女去妝飾剪髮。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清朝一般不遇國喪,無論男女都不會剃髮。乾隆繼後就是因爲在隨駕南巡期間斷髮,被視爲詛咒皇帝、太后,所以徹底斷送了她與乾隆的關係

小殮當日或過幾日後,便是“大殮”。此時朝中親王以下,頂戴官員以上;和碩福晉,佐領三等侍衛妻以上等,全部都要到乾清宮,瞻仰大行皇帝遺容。嗣皇帝還要帶領王公、公主、福晉等,到丹陛上行“大殮禮”。

古代帝后的棺材,都是用梓木製成,因此帝后的棺材稱之爲“梓宮”。梓宮要按規定漆飾四十九次,外面以金裝飾,裏面襯金五色陀羅尼段五層,各色織金龍綵緞八層。大殮結束後,梓宮奉置乾清宮,設几筵,朝、午、晡三個時辰設奠。嗣皇帝要親詣上食祭酒,三拜,舉哀。

清朝皇帝駕崩後,喪禮流程是怎樣的? 第2張

接下來就是全國上下集體服喪的時間了,按照清朝的制度,在皇帝大喪期間,近支宗室二十七個月內,遠支宗室及在京大臣一年內,皆不許嫁娶,不許作樂宴會。在京所有人員需着素服二十七天,不準祭祀,百日內不許嫁娶。

在此期間,朝廷會向外頒發大行皇帝的遺詔,除了通知大家先帝駕崩的消息,讓大家集體服喪外,也是爲了宣佈新一任的皇帝。這一步看似簡單,實則十分繁瑣,因爲詔書不僅下發各省,還會送往其他屬國。如果大行皇帝死得突然,還來不及寫遺詔,那麼內閣還要代擬一個才頒發。

在大行皇帝正式入葬之前,梓宮要從瞻仰遺容的乾清宮,奉移到殯宮暫安一段時間。這期間,也不是就這樣放着不理,每逢特殊的日子,比如滿月、百日,甚至恰好遇到清明,都還要特別舉行“致祭禮”。

當欽天監挑選好吉日,那麼大行皇帝就可以正式入葬了,不過在此之前,還有複雜的流程。比如要爲大行皇帝陵墓鐫刻碑、額(這一點筆者在上篇文章詳細寫過),清初時碑、額主要讓朝中書法極佳的大臣來寫,不過自雍正朝起,便改由嗣皇帝御筆親書了。

又比如在正式入葬前三天,要專門派人祭告天地、太廟、奉先殿和社稷壇。另外,要詳細規劃好奉移梓宮的路線,以確保入葬順利進行,一點差錯都不能出。

到了正式入葬這一天,嗣皇帝要親自扶棺,將大行皇帝送入地宮。一切安奉完畢後,就會把石門封好,然後嗣皇帝帶領大家行“告成禮”。如此一來,這漫長而又繁瑣的國喪才徹底結束。在此之後,大家便不再稱呼大行皇帝,而是以諡號或廟號替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