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棣在朱標還在世時有奪位的心思嗎?真相是什麼

朱棣在朱標還在世時有奪位的心思嗎?真相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 即皇帝位,是爲永樂帝,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回想我國封建王朝,曾給世人留下太多遺憾和無法彌補的創傷。比如在古代,明明某些人很厲害,可偏偏天妒英才,結果導致不錯的局面瞬間變成了無法挽回的悲劇。比如大將霍去病,抗金英雄岳飛,秦始皇的太子扶蘇,又比如朱元璋的太子朱標,都是這樣的典型代表。

熟悉明代歷史我們知道,開國皇帝朱元璋建國以後,便立朱標爲太子,也就是說朱標是朱元璋唯一合法的繼承人。而且朱標各方面能力出衆,也的確是儲君的不二人選,只可惜,他英年早逝,最終沒有等到榮登大寶的那一天。

話說回來,皇帝雖然是一個高危職業,但仍然有大批的皇子皇孫爲了這個位子而前赴後繼,爲什麼呢,因爲他們只看到一個“權”字和一個“利”字。

有些皇子爲了享受榮華富貴,覬覦皇位,想獨自坐擁老子的一片江山。讓我們記憶猶新的便是發生在清朝的“九子奪嫡”。那麼,是不是因爲子嗣多就一定會造成這一歷史性共性問題呢,非也。朱元璋一生也有26個兒子,但始終就沒有出現過像清朝那樣兄弟手足,爲了爭奪皇位而大打出手、血濺朝堂的現象。這是爲何呢?我們從朱元璋推行的一項制度說起。

“九子奪嫡”

朱棣在朱標還在世時有奪位的心思嗎?真相是什麼

01

朱元璋和他推崇的“嫡長制”

嫡長子繼承製是指古代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項原則,即王位和財產必須由嫡長子繼承,嫡長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長子。 “長子”後被引申爲“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元朝至正十五年,朱元璋長子朱標出生於太平縣家中,這一年正值濠州紅巾軍首領郭子興去世,朱元璋開始取代郭子興的一年,事業正式起步。朱標的降臨,無異於雙喜臨門。朱標是朱元璋與他的髮妻馬皇后所生,是朱元璋的第一個兒子,他的出身就很好。

我們知道,我國封建時代的繼承人篩選制度,無論是蒙元的幼子守竈制度,還是漢族王朝定下的嫡長制度,其實從根本上上來看,都是把繼承者的出身排在了第一的位置 。也就是說,朱標在出生的時候就已經被決定一大半了,而且這些先天的優勢是其他人所不具備,也沒法去爭奪、去抗衡的。而且朱元璋40歲才當上皇帝,天下大定時,他已經到了不惑之年。當大明江山有了後繼之人,朱元璋自然欣喜若狂,對朱標便寄予無限厚望。

古話說父母之愛子,必爲之計深遠。朱元璋曾拿着一個荊棘條對站在身旁的朱標說,我要爲你擼平這根藤條上的尖刺。說完,朱元璋不怕疼痛,愣是硬生生地將藤條上的尖刺給擼了去。如此可見,朱元璋對於朱標的欣賞,是無以復加的。此外爲了讓太子沒有後顧之憂,他還在制度法令上進行了強制規定。

即,朱元璋極力推崇嫡長子繼承製,同時他還將這條制度進行了完善: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要知道,這條制度可是古代“程朱理學”的代表性內容,你以爲朱元璋出身草根就不會考慮周全嗎,你錯了,通過這條制度的推行,不但可平衡百姓民心,更能有利說服羣臣百官。也正是因爲如此,大明朝臣子受禮法影響,連日後明朝的皇位都深受其左右。

02

宅心仁厚,“盛德聞中夏”

方孝孺:

盛德聞中夏,黎民望彼蒼。

歷史上的開國皇帝,雄偉大略的不乏其數。但是仁慈,似乎與開國皇帝不挨着。換句話說,開國皇帝如果太過仁慈,很難打牢根基。但二代君主就不一樣了,大多要求寬仁治國,因爲國家和百姓,都需要這種仁政來休養生息。恰巧,朱標就具有這種性格。

所謂三歲看老,朱標自幼出生在戰火之中,見識了天下大亂和統一的過程。對於飽受戰火的百姓,深知其疾苦。而且對於父親朱元璋的辛酸往事也歷歷在目。因此,在明朝建立後,朱標多次向朱元璋提出要以仁政治國,同時,對於朱元璋建國後誅殺功臣,朱標多次進諫,包括自己的老師宋濂因牽涉到胡惟庸案別下獄時,朱標不惜地跳下河來勸諫朱元璋,足以可見朱標是一個重感情的人。而朱元璋喜愛朱標的原因之一,就是對百姓仁慈,只有這樣才能守天下。這不正應了那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古話嗎?

朱棣在朱標還在世時有奪位的心思嗎?真相是什麼 第2張

從後來的歷史我們也能發現,朱標儲君之位堅如磐石,整個大明朝從上而下無一人對朱標的繼位之路有過任何的阻攔,這實在是千古難見。就像建文大臣方孝孺說的那樣,雖然是溢美之詞,但足見朱標在當時人們心中的地位。

自古文能安邦、武能治國,這一點朱元璋比誰都清楚,是不是朱標只會附庸風雅,只能做一些紙上談兵的事情呢,顯然不是。

朱標本人從小接受了高強度的文治武功錘鍊,鐵定不是一個酒囊飯袋。人家不只愛學習,還聰明、聽話,這讓朱元璋“朕心甚慰”。而朱標的一貫表現,朱元璋自是看在眼裏。比如,老朱外出帶兵打仗時,朱標便會留在京都處理政務。據說朝內文臣武將皆被朱標圈粉,但朱標從來不搞“山頭主義”,能做到不讓朱元璋心有忌憚,這就是一種別人沒有的能力。

事實上,朱標是一個宅心仁厚、純孝之子。朱標對父母向來畢恭畢敬,而且對於父親朱元璋有時候犯的錯誤,也會採取勸誡的方式,暗示朱元璋。這一方面能看出朱標的孝心,另一方面也是他機智辦事的表現。

非但如此,朱標不但在朝堂上有很好的人脈,跟弟弟們相處得也很融洽,最重要的是,他們都非常尊敬這個大哥。擁有了這樣的人設和形象,就確保了朱標在太子位置上坐的十分穩妥,既沒有什麼來自朝臣的反對指責之聲,也沒有來自兄弟們的陰謀不軌,可以說朱標順利登基,成爲下一任皇帝那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03

朱元璋有意栽培,東宮被加持

三歲定八十,朱標能當上儲君,完全是老爸朱元璋親手給鋪的路,這是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首當其衝納入日程的規劃。

能從一個放牛娃爬到萬人敬仰的帝王之位,朱元璋肯定有異於他人的眼光的膽識。選定朱標作爲繼承人,是他深思熟慮的。因爲從小朱標就不是在朱元璋的翅膀護佑下長大的。

區別於元朝對皇太子的處處掣肘,朱元璋對朱標的中書令權力是傾囊相贈。史料記載,朱標才二十二歲的時候,朱元璋便明令其“日臨羣臣,聽斷諸司啓事,以練習國政”。這看上去很不可思議,畢竟太子與皇帝之間的關係有那麼一點敏感,很少有皇帝會在自己在位時真正放權給太子,歷來罕見。

而且,朱元璋看不慣像元朝制度的提防,朱元璋讓大臣詹同根據歷代東宮制度,選擇了一大批勳將老臣、新進進士填充東宮。文的方面,朱元璋爲朱標選了明初著名學者宋濂任文科老師;武的方面,李善長來擔任太子少師一職,而徐達則爲朱標的太子少傅,常遇春爲太子少保,馮勝爲太子詹事。朱標的這些老師們在明初,可都是清一色的泰斗級人物,隨便拉一個出來,就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朱棣在朱標還在世時有奪位的心思嗎?真相是什麼 第3張

在這些人的培養下,朱標自然是集各方之大成。無論是文韜武略,亦或是治國理人,都不在父親之下。

今天,站在後世的角度來看,論綜合實力,朱標比父親朱元璋、兄弟朱棣、兒子朱允炆都要均衡出色,爲什麼這樣說呢?

明初,政權剛剛建立,在坎坷的創業歷程中,朱元璋必定要用一些特殊手段和陰險的招數,這在亂世之中自然是具有震懾力的,同時也能事半功倍。但是到了承平年代這就不行了,甚至說比較危險,如洪武年間就爆發了諸多大案要案,胡惟庸案、藍玉案、空印案,哪一個都是牽連數萬甚至數十萬人的大案,導致一個國家慢慢陷入混亂。

再看朱允炆,他生活在爺爺和父親的陰影下始終沒走出來,而且他的性格過於仁慈,根本震懾不住這片江山,這也是他後來遭人背叛的原因。說到底是朱允炆不夠成熟穩重。

再看朱標的兄弟朱棣。此人的爭議很大,朱允炆削藩觸及到叔叔的利益,最後朱棣起兵反叛,但朱棣的致命弱點是殺戮心太重,不懂得與民休息,也招致衆人的反對。

綜上可見,朱元璋對於朱標的培育,是要一個寬厚仁德、禮賢下士的儒家仁君,以及治國有道,睿智通達的法家硬漢,同時還是品性端正、體察民情的千古聖君,是要有宋仁宗的“仁”兼漢武帝的“武”,毫不偏科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