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敗走麥城之時,關羽主動向孫權投降背後的原因時什麼?

敗走麥城之時,關羽主動向孫權投降背後的原因時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5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演義中的關羽,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等,可謂驍勇善戰。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根據《三國志·吳範傳》的記載,關羽敗走麥城之時,卻曾主動向孫權投降:“後羽在麥城,使使請降”!關羽乃“義絕”之人,是劉備最鐵桿的兄弟,爲何主動向孫權投降,是關羽貪生怕死,還是另有原因?

公元219年,中國先後爆發兩場決定歷史走向的戰爭,一場是漢中之戰,蜀國單挑魏國,以劉備取勝告終,一場是襄樊之戰,孫劉聯盟夾擊魏國,最終結局非常複雜。

襄樊之戰中,主攻是關羽,孫權是輔攻,起初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一度逼得曹操準備遷都,在司馬懿、蔣濟勸說之下,曹操派出徐晃、趙儼等率軍救援樊城,最終徐晃等人擊敗關羽,打破關羽包圍圈,但關羽仍然佔據戰略優勢,“羽遂撤圍退,然舟船猶據沔水,襄陽隔絕不通”。

真正致命一擊來自於盟友孫權,背後捅了關羽一刀,呂蒙成功偷襲荊州南郡,讓關羽後路被斷,不得不倉促撤兵。孫權爲何背盟,史書上大約有三個明確答案。

1,起先,孫權派人爲自己的兒子向關羽之女求婚,關羽辱罵來使,拒絕結親,孫權十分惱恨,“羽辱罵其使,不許婚,權大怒”。

2,孫劉聯盟夾攻魏國,但關羽攻魏之時,孫權兵馬行動有些慢,關羽怒罵“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是對江東人的蔑稱,關羽的地域攻擊讓孫權怒而背盟。

敗走麥城之時,關羽主動向孫權投降背後的原因時什麼?

3,因爲以上兩個事件,孫權非常討厭關羽,“司馬宣王、蔣濟以爲關羽得志,孫權必不願也”,於是孫權反叛盟約。

這些是史書上明確記載的,實際上固然有這些因素,但更關鍵的是,劉備打贏漢中之戰後,關羽又水淹七軍,三國之中劉備已經一家獨大,威脅到了孫權地位,加之曹操“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以及孫權一直念念不忘江南上游的門戶江陵,所以背盟對孫權纔是利益最大化。

公元219年農曆十一月,孫權西征關羽,任命呂蒙爲前部,率軍隱蔽前出,士兵躲在商船之中,將士身穿白衣,化妝成商人,突襲江陵城,蜀軍被吳軍欺騙,猝不及防,全部被俘虜。迫降了守江陵的蜀南郡太守麋芳,至此關羽基地江陵失守,但關羽卻對呂蒙的襲擊行動一無所知。

關羽獲悉江陵失守之後,立即向南撤兵。回兵途中,關羽多次與呂蒙聯繫,這時呂蒙玩了一手高明的心理戰:首先抓獲關羽部下家屬,但卻給予厚待,“蒙入據城,盡得羽及將士家屬,皆,約令軍中不得幹歷人家,有所求取”,其次厚待關羽使者,允許他自由行的,包括探望關羽部下家屬,和家屬報平安的信件都可以帶走。

呂蒙這一招非常高明,就是爲了瓦解關羽軍心,使者回去之後,一旦在軍中宣揚家屬被抓、家屬平安,那麼關羽部下基本就不想與呂蒙作戰,或拋棄家屬跟隨關羽逃亡蜀地。因此,關羽最正確的決定是封鎖消息,且污衊呂蒙惡待他們的家屬,這樣才能激起軍隊鬥志,確保軍隊完整,度過眼前難關,甚至還有逆轉機會。但可惜的是,關羽用兵出現一個致命失誤,“羽人還,私相參訊,鹹知家門無恙,見待過於平時,故羽吏士無鬥心”,使者回來之後,關羽沒有控制使者,反而任由使者宣傳不利消息,大家都去詢問家屬情況,得知家人無恙,甚至待遇超過以前,所以一下子軍心全無,士卒漸漸潰散,退至麥城。

根據史書記載,關羽在麥城之時,曾主動向孫權投降,“後羽在麥城,使使請降”。那麼,作爲劉備最鐵桿的兄弟,關羽爲何要向孫權投降?

其實很簡單,關羽逃亡麥城之後,部下已無戰心,甚至軍中不少人已經準備投降孫權,這時投降孫權最拿得出手的禮物或投名狀是什麼?毫無疑問的是關羽!因此,此時關羽是羣狼虎視,唯有宣揚主動請降才能矇蔽部下,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除此之外,孫權大軍圍困,關羽想採取請降的辦法麻痹孫權,從而尋找機會逃亡。

敗走麥城之時,關羽主動向孫權投降背後的原因時什麼? 第2張

因此,關羽並非真降,而是假降!

《三國志·吳範傳》:“後羽在麥城,使使請降。權問範曰:“竟當降否?”範曰:“彼有走氣,言降詐耳。”權使使潘璋邀其徑路,覘候者還,白羽已去。”《三國志·吳主傳》:“權使誘之。羽僞降,立幡旗爲象人於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餘騎。”

關羽逃走之前,僞裝還在麥城,孫權派人觀察,發現關羽已經逃走。但這裏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細節,孫權誘降關羽,但又知道關羽必不投降,因此早已佈下天羅地網,甚至發佈“羽至即斬”的命令,因此孫權的誘降與關羽的詐降,兩人都在演戲,只是孫權棋高一着。

公元219年農曆十二月,關羽率十餘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長子關平於臨沮被殺。

《三國演義》中,關羽被擒之後,孫權本有招降之意,但被關羽痛罵一頓:“碧眼小兒,紫髯鼠輩!吾與劉皇叔桃園結義,誓扶漢室,豈與汝叛漢之賊爲伍耶!我今誤中奸計,有死而已,何必多言!”但實際上,關羽被擒之後,根本沒有見過孫權。當時,孫權坐鎮江陵,而關羽被殺於臨沮,兩者相差二三百里,想要討論關羽生死再及時傳達出軍令,至少二天時間,而關羽是被擒之後立即被殺,這就從證明孫權早已下達“羽至即斬”的命令。

關羽作爲蜀國第一大將,孫權擒獲之後,不是招攬而是立斬,從後續影響來看孫權此舉並不明智,這種不符合邏輯的舉動,或許就是關羽之前的毒舌讓孫權痛徹心扉,以至到了非殺關羽不可的地步!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