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三國時期關羽敗走麥城時身邊並沒有親兵跟隨,是爲何?

三國時期關羽敗走麥城時身邊並沒有親兵跟隨,是爲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6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羽字雲長,東漢末年名將。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描寫了東漢末年漢朝衰落,各地軍閥集團割據獨立,互相征伐。其中最廣爲人們所知的是劉備爲代表的蜀漢集團,曹操爲代表的曹魏集團,孫權爲代表的孫吳集團。這三方作爲小說的主角,和其他同時代的英雄一起在東漢末年這個歷史大舞臺上角逐共鬥。

三國時期關羽敗走麥城時身邊並沒有親兵跟隨,是爲何?

論影響力和人民普及度,如果說四大名著電視劇中沒有任何一個可以比得過86版《西遊記》,那麼在四大名著原作中,沒有任何一本可以比得上《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塑造了許多性格鮮明,經典的人物形象,比如仁義之君劉備,亂世之奸雄曹操,多智近妖諸葛亮,義薄雲天關雲長等等。這些都是在民間膾炙人口,每個人都能說上一兩口的經典形象。

而今天我們要講的是關羽,這是《三國演義》對民間影響最大的一名人物。民間多稱關羽爲關二爺,許多民間團體都祭拜關二爺。古代的武將祭拜關二爺爲無雙武將,那些極道羣體因關二爺的忠肝義膽而祭拜他,就連佛教中的伽藍菩薩都是以關羽爲原型。

演義中,關羽三英戰呂布,過五關斬六將,陣斬顏良,水淹七軍,刮骨療毒,這些都是他的高光時刻。無數人都憧憬這麼一位偉大近乎完美的武將,但是在他晚年敗走麥城,大意失荊州,最後被孫權下令殺害,成爲他一生中最大的敗筆,是所有人心中的遺憾

一位十分喜歡關羽的外國網友,在看到敗走麥城時還露出輕蔑的笑,關羽接下來一定會克服艱險,再創偉業。但是關羽死了,他震驚的看着後面的劇情,難以置信。但是,這就是歷史,這就是真正的歷史。

關羽敗走麥城之際,我們在萬分遺憾的同時也疑惑到,爲什麼統領荊州,愛兵如子的,最後會如此淒涼的和幾十個士兵一同消散在麥城的風雪之中。我想,這是有原因的。

第一,是兵敗如山倒,當關羽敗走麥城之際,整個荊州已經納入了孫權的地盤。在軍事界有一種科學理論,當一隻軍隊的損失人數超過十分之一時,軍隊就會士氣大減,乃至於潰散。在此標準下,如果軍隊損失超過十分之一還能保持建制不潰散的,我們稱其爲“鐵軍”,也就是華夏古代最強的軍隊之一。

關羽厲害嗎,是很厲害,但是他的練出的士兵厲害嗎?這就不可而知了。因爲我們無論是在演義或者正史中,都沒有看見關羽善於練軍的說法,那隻能說他麾下的荊州軍是一隻中規中矩的軍隊。那麼,在呂蒙白衣渡江,孫吳軍隊突襲荊州的這個時候,損失慘重的荊州軍怕是潰散的不成樣子,關羽也很難有效的組織軍隊。

三國時期關羽敗走麥城時身邊並沒有親兵跟隨,是爲何? 第2張

第二,是孤立無援,失去希望。人在溺水之中,只要看到可以依靠的東西,就算是一根稻草,也會緊緊抓住。關羽的荊州軍也是如此,如果讓他們可以看見能夠獲救的希望,可以反攻的資本,他們倒也不至於直接潰散。

但是,在關羽求援之時,離他最近的劉封,孟達都選擇了閉城不見,不願意支援。這讓荊州軍失去了最後的希望,所以逃跑不跟着關羽是也在情理之中了。

第三,則是軍隊內投降主義的影響。關羽所統帥的範圍是在荊州之地,和孫吳的江東之地是接壤,而且都是魚米之地,都是靠着長江生存,所以來說他們的生存方式和文化認同是較爲接近的。

相對於西邊的益州,荊州軍甚至荊州人民實際上是和江東之地的孫吳更爲親切,雙方的接壤和長期貿易使江東人大量滲透入荊州地區。在關羽兵敗之際,甚至劉備的小舅子糜芳和博士仁都直接投降了東吳。

荊州軍中的大部分人都是荊州本地人,在孫吳佔據了大片土地之後,他們的親屬家庭就全部陷入東吳。在此之時,投降其實也不失爲一個好選擇。

於是,關羽就在這種衆叛親離的情況下走向了麥城,這位驕傲自矜的的偉大將軍,就這樣迎來了他人生的末路。失去了荊州,蜀漢也再難以完成隆中對,復國無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