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在戰國時期,改變了歷史走向的都有哪些名人?

在戰國時期,改變了歷史走向的都有哪些名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戰國時代是一個紛亂且在不斷變化的時代,在戰國七雄二百多年的圖強裂變中,涌現出了一大批在中國歷史上最具影響的人物。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那麼,戰國曆史上,除了各諸侯國國君之外,都有哪些改變歷史格局的人物呢?

1、李俚:變法強國,爲魏國奠定霸主地位。李俚曾在春秋末期在晉國任職,“三家分晉”後繼續在魏國任職,魏文侯在位期間,以李俚爲相,在魏國主持變法。李俚在經濟上推行“盡地力”和“善平糴”的政策,鼓勵農民精耕細作,增強產量,國家在豐年以平價購買餘糧,荒年以平價售出,以平糧價;主張同時播種多種糧食作物,以防災荒。政治上實行法治,廢除維護貴族特權的世卿世祿制度,獎勵有功國家的人。“李俚變法”之後,魏國國力迅速提升,使魏國一躍成爲戰國時代初期的超級霸主。而他彙集各國法律編成的《法經》,不僅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法典,而且對此後列國變法起到了一定參考作用。

在戰國時期,改變了歷史走向的都有哪些名人?

2、吳起:佐魏強楚,使楚國重獲爭霸資格。吳起早年曾在魯國爲官,後入魏國擔任將領,爲衛國組建了強大的魏武卒,並率軍創下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的戰績,而秦國無疑成爲了最大受害者,吳起不僅率領魏武卒曾攻破函谷關,而且奪取了秦國黃河以西五百多裏土地,將秦國壓縮到了華山以西。後因魏國政局變化,吳起離魏赴楚,受到楚悼王重用,在楚國主持變法,通過完善法律、改變風俗、富國強兵、削弱貴族權力等方式,使得春秋末期以來不斷衰弱的楚國國力迅速增強,又攻打百越、擊敗魏國,使得楚國疆域得以擴張。不過,由於吳起變法損害了貴族利益,當楚悼王去世之後,吳起便被守舊貴族所殺。

3、商鞅:主持變法,秦國崛起的最大功臣。商鞅又名公孫鞅、衛鞅,出身於衛國,曾師從屍佼學習雜家學說,後入魏國以中庶子身份隨侍相國公叔痤,公叔痤去世之後,因秦孝公的求賢令而入秦國,受到秦孝公嬴渠樑重用,後在秦國主持變法,於前356年和前350年兩次頒佈變法法令。政治上,改革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戰;軍事上,訓練新軍,收復了河西之地。“商鞅變法”後,使秦國在經濟、社會、思想、軍事等方面確立了對東方列國的絕對制度優勢,爲此後秦國的崛起奠定了基礎,可以說是戰國中期秦國崛起的最大功臣。

4、孫臏:兩敗魏國,直接促使霸主魏國衰落。本名不詳,乃孫武后代,與龐涓曾爲同窗,龐涓出仕魏國後,因深知自己才能不比孫臏,於是將孫臏請到魏國,捏造罪名將其處以臏刑和黥刑,孫臏之名由此而來。齊國使者覺察到孫臏才能後,助其逃往齊國。前354年,魏國圍攻趙都邯鄲,齊威王在段幹朋建議下兵分兩路救趙,田忌在孫臏建議下采取“圍魏救趙”之計,大敗魏軍於桂陵,動搖了魏國霸主地位。前342年,魏國爲懲治韓國,又出兵攻魏,齊國再度出兵救援,孫臏又採取“圍魏救韓”之計,迫使魏軍回援,自己則以“減竈之計”誘使魏軍進入埋伏圈,大敗魏軍主力於馬陵。經此兩戰,魏國主力損失殆盡,可以說直接導致了戰國初期霸主魏國的衰落。

在戰國時期,改變了歷史走向的都有哪些名人? 第2張

5、鄒忌:推動改革,戰國中期齊秦爭霸奠基者。也稱騶忌,尊稱“騶子”,歷仕齊桓公田午、齊威王田因齊、齊宣王田闢疆三朝。齊威王田因齊早年不治朝事,鄒忌以鼓琴遊說齊威王,從而使得齊威王納諫,並被任命爲齊相。擔任相國期間,鄒忌在秦國推動改革,通過鼓勵進諫、革新政治、修訂法律、選拔人才、獎勵賢臣、處罰奸吏等方式,使得齊國國力得以逐漸增強,一舉奠定了魏國之後,齊秦東西稱霸的格局。此外,齊國著名的稷下學宮也是在鄒忌擔任齊相期間修建完成,這爲齊國招攬人才提供了極大便利。不過,因妒忌孫臏、田忌聲望的提高,鄒忌爲了保住自己的相位,結果迫使田忌逃亡楚國,孫臏則就此歸隱。

6、公孫衍:首倡合縱,迫使秦國放緩東出步伐。戰國時魏國人,因曾在魏國擔任犀首,因而大家皆以“犀首”稱之。公孫衍雖爲魏國人,但早在前342年便已經前往秦國參軍,並先後在秦攻魏岸門、秦攻韓宜陽和“雕陰之戰”中立下大功,因功升任大良造。不過,後來因與張儀的相國之爭,隨着張儀被任命爲相國,公孫衍心灰意冷下離開秦國。彼時,秦國已經迅速崛起,而三晉卻日漸衰落,公孫衍離秦之後便開始思考弱國對抗強國之法,最終思索出弱國合縱對抗強國之法,並於前318年促成了魏、、趙、韓、燕、楚五國伐秦,這次伐秦雖以失敗告終,但也使得秦國意識到威脅,被迫暫時放棄東出,改爲進攻巴蜀和義渠,對東方列國則以外交爲主。前311年,因秦國再度東出,東方列國再度恢復合縱聯盟,公孫衍出任縱約長,並同時擔任齊、燕、趙、韓、魏五國相邦。合縱可以說是戰國中後期,山東六國對抗秦國的主要手段,而公孫衍作爲此策略的提出者,堪稱功不可沒。

7、張儀:以“橫”破“縱”,避免秦國陷入列國圍攻。張儀早年師從鬼谷子,學習遊說之術,後進入秦國,先任客卿,在“濮陽之戰”以後,因勸說魏國與秦國交好而立功,得以擊敗公孫衍擔任秦國相邦。後公孫衍于山東列國推行合縱,爲避免秦國陷入列國圍攻之中,張儀決定利用自己的遊說能力,以“連橫”策略破壞列國合縱。第一次“五國合縱伐秦”之後,秦惠文王爲避免秦國再度遭受圍攻陷入危險,不得不暫時放棄了東出,轉而將戰略重心放在南北兩段,也正是這一時期,張儀主要負責出訪列國,破壞六國合縱,爲秦國爭取外交空間。可以說,正是有張儀的外交努力,使秦國得以避免接連陷入苦戰,爲秦國爭取了難得的崛起發展機會

在戰國時期,改變了歷史走向的都有哪些名人? 第3張

8、匡章:敗秦伐楚,戰國中期格局的攪局者。又稱章子或匡子,早年曾師從孟子,後於齊威王田因齊末年擔任齊國將領。前314年,趁着燕國內亂,匡章率兵攻佔燕國,但因齊軍胡作非爲最終被迫撤軍。之後,爲了破壞齊楚聯盟,張儀以“商於六百里”說服楚懷王,導致楚國背盟連秦,齊國轉而與韓、魏結盟。前302年,質秦的楚太子橫殺秦大夫後逃回楚國,導致秦楚聯盟破裂。藉此機會,齊國於次年出兵,聯合齊、韓、魏三國出兵伐楚,在“垂沙之戰”擊敗楚國,斬殺楚軍兩萬餘,楚將唐眜被殺,齊軍乘勝攻佔垂丘、宛、葉以北的大片土地,楚國被迫向齊國臣服,以太子橫質齊,強國楚國實力大損。楚國衰敗後,秦國又接連向三晉用兵,齊、韓、魏恐秦繼續擴張,於前298年再度合縱攻秦,由匡章統率聯軍攻秦,後趙、宋兩國也參與合縱,歷經三年苦戰匡章最終攻破函谷關,秦國被迫歸還攻佔的魏韓土地,經此一戰,秦國被迫再度放緩東出步伐。秦齊楚作爲戰國中期三大強國,匡章可以說成爲了強國格局的攪局者。

9、樂毅:強燕攻齊,終結了齊秦爭霸局面。子姓,樂氏,名毅,字永霸,乃是中山國人。燕昭王即位之後,大肆招攬有才之士強燕,於是樂毅前往燕國,以亞卿的職位輔佐燕昭王。輔佐燕昭王期間,樂毅通過改革內政、整頓軍隊、改善吏治、賞善懲惡等措施,使得燕國逐漸擺脫弱小地位,開始逐漸強盛。彼時,齊湣王憑藉國力萍萍對外用兵,惹惱了周圍列國,而其攻滅宋國之舉更是直接加速了與中原列國的決裂,且國內也是民怨四起。燕國本就與齊國有滅國之仇,趁此機會,燕昭王於前284年起傾國之兵,以樂毅爲上將軍,聯合秦、韓、趙、魏四國合力攻齊,攻破齊都臨淄,連下齊國七十三城,再加上楚國的背刺,齊國差點就此亡國。雖然後來田單成功復國,但戰國中期的強國齊國,卻也就此衰落,徹底退出了爭霸行列,齊秦兩強爭霸格局就此終結。

10、白起:連破諸國,使秦國得以力壓諸國。白起早年從軍時,秦國雖然已經迅速崛起,但面對山東諸國的合縱,秦國仍然有些發怵,不得不多次放緩東出步伐。而白起擔任秦將期間,採取“以殲敵有生力量”爲目的的作戰方式,才導致山東諸國元氣大傷。白起平生大小70餘戰,無一敗績,僅史料明確記載殲敵數量的戰役便有多場,如前293年“伊闕之戰”斬首韓魏聯軍24萬,前279年—前278年“鄢郢之戰”攻破楚都、淹殺鄢城百姓數十萬,前273年“華陽之戰”斬首魏趙聯軍15萬,前264年“陘城之戰”斬首韓軍5萬,前262年—前260年“長平之戰”坑殺趙軍45萬。據不完全統計,六國僅喪生於白起手中的軍隊,便不下百萬,爲此白起也得了“人屠”之名,而山東六國由於接連戰敗,再也難有抗秦之力,秦國開始力壓諸國。毛主席更是評價道,“論打殲滅戰,千載之下,無人出其右”。

在戰國時期,改變了歷史走向的都有哪些名人? 第4張

11、魏無忌:兩敗秦軍,延緩了秦國滅國步伐。出身魏國宗室,因受封於信陵,因而也被稱爲信陵君,乃是著名的“戰國四公子”之首。“長平之戰”後,趙國國力大損,以割讓六城爲條件向秦國求和,後因拒絕割地,秦昭襄王又於前257年出兵攻打趙都邯鄲,“邯鄲之戰”爆發,趙國軍民拼死抵抗的同時,連忙向各國求援。信陵君於是竊取兵符,率領魏軍救援趙國,楚國也出兵十萬救趙,最終成功擊敗秦軍,秦將王紇被迫退往汾河,秦將鄭安平投降。秦國恢復元氣後,則又出兵攻打魏國,魏無忌派使者向各國求援,列國得知是魏無忌出任上將軍後,紛紛出兵救援,魏無忌於是率領聯軍在黃河以南大破秦軍,秦將蒙驁戰敗而逃,退回函谷關閉關不出,魏無忌憑此戰聲威震動天下。魏無忌兩敗秦軍,可以說對秦國造成了極大震動,一定程度上延緩了秦國滅國的步伐。

以上便是個人認爲,改變了戰國格局的十一位歷史人物,而除了他們之外,龐涓、蘇秦、屈原、景翠、肥義、趙奢、藺相如、田文、田單、馮亭、黃歇、趙勝、廉頗、李牧、王翦、呂不韋等人一定程度上也改變了戰國格局,不過對戰國格局的影響並不如以上十一人那麼大。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