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廖永忠在歷史上是什麼樣的?爲何會被朱元璋所殺?

廖永忠在歷史上是什麼樣的?爲何會被朱元璋所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廖永忠(1323一1375年),無爲州巢縣(今安徽省巢湖市)人。明初名將,楚國公廖永安的弟弟。戰功卓著,得到朱元璋“功超羣將,智邁雄師”賞賜 。你真的瞭解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公元1358年(元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迅速向東擴張,和張士誠形成犬牙交錯之勢,當年十月,朱元璋派大將徐達在宜興擊敗張士誠,徐達雖然取勝,但卻損失一員大將,此人名叫廖永安。

廖永安是朱元璋麾下水軍第一人,最擅長水上作戰。徐達攻打宜興的時候,料到張士誠的大軍會從太湖逃竄,事先安排廖永安埋伏在太湖。不曾想,廖永安太過勇猛,他追擊敵軍的速度太快,甩開了徐達的後援。再加上他運氣不好,腳下的船隻突然擱淺。張士誠麾下的猛將呂珍見廖永安人單力薄,立即掉頭活捉了廖永安。就這樣,廖永安變成了張士誠的階下囚。

張士誠久聞廖永安的大名,多次勸降。一方面因爲廖永安忠於朱元璋,另一方面因爲廖永安的弟弟廖永忠和家眷都在朱元璋麾下,所以,廖永安寧死不降。張士誠無奈,只得將廖永安關押起來,就這樣,廖永安被張士誠關押了8年之久。

八年後,也就是1366年七月,朱元璋準備滅掉張士誠的時候,張士誠覺得廖永安已無任何價值,將廖永安殺死。《明史·廖永安傳》記載:

永安被囚凡八年,竟死於吳。

明朝開國後,朱元璋追封廖永安爲楚國公,享受明朝世代祭祀。

廖永安雖然死了,但廖氏一族並沒有泯滅,因爲他的弟弟廖永忠還活着。廖永忠成爲了朱元璋麾下的一員猛將,爲明朝立下赫赫戰功,可是,洪武八年,廖永忠突然被朱元璋賜死,廖家從此沒落。

廖永忠是明朝初年充滿謎團的開國將領,同時,他也是朱元璋殺掉的第一位開國名將。本文,筆者將和大家分享廖永安之弟、明朝德慶侯廖永忠。希望通過史料和分析,來認識一個古代名將。

一、水軍出巢,雪中送炭

公元1353年,朱元璋脫離岳父郭子興,帶着徐達、湯和等“淮西二十四將”南下定遠,開始自立門戶,此後,朱元璋先後攻下定遠、滁州和和州。這期間,常遇春、李善長、馮勝、鄧愈等將領先後加盟朱元璋。接下來,朱元璋開始謀劃渡江。

要想渡江,第一需要船隻,第二需要水軍。朱元璋從江北而來,手裏根本沒有船。再加上他的部下都出自江北,所以,當朱元璋放眼望去,他麾下除了吳良、吳楨兄弟倆勉強能打水戰外,竟然沒有一位純正意義上的水軍將領。這個時候,朱元璋把目光投向了長江北岸的巢湖。

廖永忠在歷史上是什麼樣的?爲何會被朱元璋所殺?

巢湖是中國第五大淡水湖,湖面開闊,大量漁民和江湖好漢靠湖水謀生。元朝末年,巢湖水面上有三夥勢力,第一是以廖永安、廖永忠兄弟爲首,第二是以俞廷玉帶着三個兒子(俞通海、俞通源、俞通淵)爲首,第三是以雙刀趙普勝爲首。

平時,這三夥勢力維持着巢湖水面的平衡,然而,到了元朝末年,廬州(合肥)被南方紅巾軍將領左君弼佔領,因巢湖毗鄰廬州,左君弼一直想吃掉巢湖衆人。趙普勝率先投奔左君弼,並且幫左君弼攻打廖、俞等人。正好此時朱元璋向巢湖好漢拋來橄欖枝,廖永安派人和俞廷玉商量,二人率領麾下衆位將士集體投奔了朱元璋。

筆者注:元朝末年,朱元璋隸屬於北方紅巾軍,名義上歸韓林兒領導。而左君弼隸屬於南方紅巾軍,名義上歸徐壽輝領導。南、北紅巾軍只是同名,並不同屬。

《明史紀事本末》對這段歷史記載得比較詳細:

太祖駐和陽久,謀渡江,無舟楫。時廖永安、永忠、俞廷玉與其子通海、通源、通淵、趙伯仲、桑世傑、張德勝、華高等,各率衆泊巢湖,連結水砦以捍寇。會妖黨左君弼據廬州,永安等爲所扼,乃遣使間道納款,太祖大喜,曰:“此天意也,機不可失。”即以夏五月,親率兵至巢湖。

廖永安投奔朱元璋,廖永忠也在其中。朱元璋聽聞巢湖衆將前來投奔,欣喜若狂,直呼:“這是天意啊!”

朱元璋爲什麼這麼激動呢?因爲當時朱元璋正在謀劃渡江,正好手中沒有水軍,巢湖衆將的歸來,不是錦上添花,是雪中送炭。

後來,明朝初年的水軍名將,大多出自巢湖派系。當然,朱元璋也沒想到,像廖永忠、俞通海這樣的巢湖降將,會在今後大放異彩。

二、猛虎出山,兄死弟及

廖永安投奔朱元璋的時候,其弟廖永忠已經32歲,但性格豪邁,血氣方剛。朱元璋問廖永忠:“你跟着哥哥投奔我,是想要富貴嗎?”廖永忠回答:

“獲事明主,掃除寇亂,垂名竹帛,是所願耳。”(出自《明史》)

意思是,我的願望是爲賢明的主君效力,掃平寇亂,名垂青史。

朱元璋聽後,覺得廖永忠有大志,便任命廖永忠爲副將,全力協助廖永安渡江。

朱元璋命廖永安、廖永忠帶領衆位將領渡江,先攻下采石磯,然後奪取太平。《明史·廖永安傳》記載“永安輩操舟若飛,再戰,再破元兵,始定渡江策”,可見,廖永安帶領的這批巢湖將領,“操舟若飛”,在長江面上把元朝大軍打的丟盔棄甲。

廖永安等巢湖衆人離開巢湖,投入更廣袤的戰場上時,徹底放開了守將,猶如猛虎出山,所向披靡。

作爲廖永安的弟弟,廖永忠的能力也不是蓋的,《明史·廖永忠傳》記載:

拔採石、太平,擒陳野先,破蠻子海牙及陳兆先,定集慶,克鎮江、常州、池州,討江陰海寇,皆有功。

朱元璋渡江之後,全力攻打集慶(南京),隨後靠着巢湖衆將攻下鎮江、常州、池州等地。在這些戰役中,廖永忠都立下大功。

好景不長,三年後,在太湖之戰中,廖永忠的哥哥廖永安被張士誠活捉。因爲廖永安是巢湖水軍的主心骨,朱元璋失去廖永安,如斷了一條臂膀,痛惜不已。於是,朱元璋召來廖永忠,讓廖永忠接替廖永安的職位,率領水軍衆將。《明史·廖永忠傳》雲:

永安陷於吳,以永忠襲兄職,爲樞密僉院,總其軍。

兄死弟及,廖永忠之前有兄長的庇護,從此,他成爲朱元璋麾下獨當一面的水軍大將。

廖永忠在歷史上是什麼樣的?爲何會被朱元璋所殺? 第2張

1360年,龍灣之戰爆發,陳友諒率領大軍沿江而下,打算滅掉朱元璋,並且一舉攻下南京上游的太平,朱元璋麾下名將花雲陣亡,南京城內一片駭然。朱元璋最終採納劉伯溫的計策,用康茂才詐降陳友諒,將陳友諒引入龍灣,用伏兵打敗陳友諒。陳友諒兵敗後,朱元璋命廖永忠火速率軍沿江追擊,《明史紀事本末》記載:

追至採石,復大戰,廖永忠率所部大呼陷陣入……流血淋漓,旋迴三匝,獨所殺傷過當,賊大敗。

廖永忠帶領衆將逆流而上,不僅收復了太平,還奪取了陳友諒麾下的重鎮安慶。

當時,陳友諒兵敗逃往江州(九江),劉伯溫建議朱元璋立即攻打江州,打陳友諒一個措手不及。朱元璋覺得有道理,立即帶着廖永忠等人直撲江州。《明史·廖永忠傳》記載:

(永忠)從攻江州,州城臨江,守備甚固。永忠度城高下,造橋於船尾,名曰天橋,以船乘風倒行,橋傅於城,遂克之。進中書省右丞。

江州曾經是徐壽輝的老巢,是陳友諒重點防備的地方,易守難攻。廖永忠急中生智,他在大船的尾部架一座向外延伸的高臺,然後用船尾直接衝向江州城牆,這樣一來,就相當於在自己的大船和江州城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朱元璋的大軍沿着“大橋”直接殺到對方的城牆上,輕而易舉攻入城內,攻克了江州城。朱元璋大喜,封廖永忠爲中書省右丞。

注意,廖永忠被封爲中書省右丞,這個時候的中書省左丞是朱元璋的親外甥、明朝開國公爵李文忠。可見,廖永忠已經躋身於朱元璋最核心的勢力範圍,成爲朱元璋的親信。

三、決戰鄱陽,功超羣將

作爲一代梟雄,朱元璋在統一天下的道路上,遇到的最大障礙就是陳友諒。1363年,朱元璋通過鄱陽湖之戰滅掉了陳友諒,從此傲視羣雄。

鄱陽湖之戰是中國古代史上規模最大的水上戰爭,而廖永忠又是朱元璋麾下最著名的水軍將領,所以,這場戰爭中,自然少不了廖永忠的參與。

《明史·廖永忠傳》曾評價廖永忠“戰鄱陽湖,決圍殊死戰”,可見廖永忠出力甚多。鄱陽湖之戰持續了60多天,廖永忠幾乎參與了所有的大小戰事。而且,在此戰中,廖永忠還救過朱元璋一命。《明史》雲:

敵將張定邊直犯太祖舟,常遇春射走之。永忠乘飛舸追且射,定邊被百餘矢,漢卒多死傷。

這件事發生在決戰前夕,朱元璋調兵遣將衝擊陳友諒的大船。陳友諒麾下大將張定邊突然殺到朱元璋身邊。朱元璋邊戰邊退,不料小船突然擱淺,動彈不得,眼看朱元璋就要被張定邊碾壓,關鍵時刻,常遇春和廖永忠駕着小船飛奔而來,常遇春一箭射中張定邊,廖永忠則趁機向張定邊的大船發起猛攻。結果張定邊身中數箭,最終敗走。

這一次是朱元璋佔領南京之後,距離死神最近的一次,關鍵時刻,常遇春和廖永忠救了朱元璋。

第二天,朱元璋決定用火攻,他選了七位水性最好的將領來執行放火任務,而帶領大家放火的,就是廖永忠和俞通海。《明史·廖永忠傳》記載:

明日,復與俞通海等以七舟載葦荻,乘風縱火,焚敵樓船數百。又以六舟深入搏戰,復旋繞而出,敵驚爲神。又邀擊之涇江口,友諒死。

廖永忠和俞通海帶領7條裝滿幹蘆葦的小船,放火直衝陳友諒的艦隊。待陳友諒陣中大亂後,廖永忠又帶領衆人深入敵境,左衝右殺,如入無人之境,陳友諒的大軍“驚爲神”,認爲廖永忠是天神下凡。後來陳友諒趁亂逃走,中流矢而亡,朱元璋取得勝利。

鄱陽湖之戰是朱元璋一生中最重要的戰爭,戰爭激烈程度不言而喻,僅朱元璋一方,陣亡的將領多達50多名。而立功的將領則更多,但相比較而言,廖永忠的功勳絕對名列前茅。《明史·廖永忠傳》記載:

還京,太祖以漆牌書“功超羣將,智邁雄師”八字賜之,懸於門。

廖永忠在歷史上是什麼樣的?爲何會被朱元璋所殺? 第3張

朱元璋回到南京後,賜給廖永忠“功超羣將,智邁雄師”八個字,“功超羣將”注意說明廖永忠在鄱陽湖之戰中的作用。

此戰之後,張士誠、方國珍、陳友定、何真等諸雄都無力和朱元璋相抗,朱元璋統一天下,只是時間問題。

四、歷史公案,韓林兒之死

三年後(1366年),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等猛將攻打張士誠,張士誠被圍困在平江(蘇州),朱元璋覺得大局已定,便交給廖永忠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讓廖永忠去滁州迎回小明王韓林兒。

韓林兒是北方紅巾軍領袖韓山童的兒子,韓山童發動紅巾軍起義後,被元朝所殺,韓林兒繼承乃父衣鉢,繼續領導北方紅巾軍,朱元璋的岳父郭子興便是韓林兒麾下。後來朱元璋自立門戶,但名義上仍歸韓林兒領導。

換句話說,韓林兒是朱元璋名義上的主子,朱元璋“吳王”的身份,也是韓林兒所封。

正是因爲韓林兒身份重要,朱元璋纔派廖永忠去接韓林兒來南京,畢竟廖永忠是朱元璋的心腹。讓人們想不到的是,廖永忠沒能把韓林兒接到南京。《明史》記載:

初,韓林兒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歸應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廖永忠到滁州接到韓林兒後,一路護送到南京附近的瓜步,結果韓林兒所乘的船傾覆,韓林兒被活活淹死了。

韓林兒之死,疑點重重,被稱爲歷史迷案。原因有兩點:

其一,廖永忠是水軍出身,他的團隊對船隻的駕馭能力實屬一流,韓林兒所乘之船怎麼就翻了?

其二,即使韓林兒的船隻傾覆,以廖永忠的身手,他想從河裏救一個人還不是小試牛刀。而且,廖永忠也不是一個人去的,他麾下這麼多人,爲什麼會“眼睜睜”地看着韓林兒溺水而亡呢?

所以,很明顯,韓林兒之死,是廖永忠有意爲之。因爲韓林兒之死最大的獲利者是朱元璋,因此,關於韓林兒之死,無外乎兩種原因:

(一)朱元璋想要爲自己稱帝掃平障礙,暗中示意廖永忠除掉韓林兒。

(二)朱元璋讓韓林兒來南京,另有安排,只是廖永忠揣摩朱元璋之心,決定先斬後奏。

其實,朱元璋雖然心狠,但他是個恩怨分明之人,從之後朱元璋對廖永忠的態度來看,筆者認爲:韓林兒之死,應該是廖永忠“自作聰明”所致。

首先,聽聞韓林兒去世後,朱元璋的態度首先是“帝以咎永忠”,問罪於廖永忠。

其次,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時候,曾說過一句話:

“永忠戰鄱陽時,忘軀拒敵,可謂奇男子。然使所善儒生窺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出自《明史·卷一百二十九》)

意思是,廖永忠爲大明朝立下不世之功,本應該封公爵,但因爲他“儒生窺朕意”,意思是指廖永忠自作聰明,陷朱元璋於不義,因此廖永忠僅僅被封爲侯爵(德慶侯)。

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時候,距韓林兒之死已經有5年之久,若朱元璋有意揭過此事,他完全可以不提。但朱元璋仍然記得廖永忠所犯的錯誤,可見朱元璋對廖永忠的過錯耿耿於懷。

所以,雖然韓林兒之死是歷史公案,但筆者認爲,這不是朱元璋的初衷,是廖永忠個人所爲。當然,也歡迎大家提出不同的看法。

五、開國功臣,逾制賜死

公元1367年,由於張士誠死守平江,徐達、常遇春久攻不下,朱元璋派廖永忠從淮東率領水軍協助徐達,朱元璋最終誅滅張士誠,也有廖永忠之功。

張士誠滅亡後,朱元璋放眼望去,南方還盤踞着方國珍(浙東)、陳友定(福建)、何真(廣東)三大勢力,而北方的元朝更是心頭大患。於是,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等人北伐元朝,派湯和南下。考慮到方國珍擅長在海上活動,朱元璋命廖永忠爲副將軍,隨湯和征討方國珍。

於是,廖永忠和湯和水陸並進,方國珍逃到海上後,被廖永忠勸降。

廖永忠在歷史上是什麼樣的?爲何會被朱元璋所殺? 第4張

同年,廖永忠隨湯和攻入福建,陳友定自殺而亡。第二年(洪武元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廖永忠並沒有參加朱元璋的登基大典,他被派往廣東,討伐何真。廖永忠率領朱亮祖等人所向披靡,最終逼何真投降。

廖永忠自從投奔朱元璋以來,在朱元璋滅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陳友定、何真等戰役中,都有廖永忠的直接參與。因此,洪武元年九月,廖永忠班師回京時,朱元璋命太子朱標親自出城迎接。《明史·廖永忠傳》記載:

明年九月還京師,帝命太子帥百官迎勞於龍江。入見,仍命太子送還第。

洪武三年,廖永忠隨徐達北征,大勝而歸,同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徐達等六人被封爲公爵。朱元璋在聖旨中說,以廖永忠之功,足以封公,但當年韓林兒之死實屬廖永忠之過,因此封廖永忠爲侯爵。《明史·廖永忠傳》雲:

封德慶侯,食祿一千五百石,予世券。

其實,在朱元璋的心中,廖永忠雖然不完美,但他對廖永忠的能力卻一直十分認可。

洪武四年,朱元璋派湯和伐蜀,廖永忠再次成爲湯和的副將。當時,蜀地由明玉珍之子明升佔領,湯和到達瞿塘關的時候,江水暴漲,湯和穩妥起見,遲遲不敢進軍。廖永忠卻不畏艱險,率領敢死隊突襲敵營,和北路而來的傅友德里應外合,最終平定了蜀地。

班師回朝後,朱元璋大罵湯和膽小怯戰,卻獎賞了廖永忠和傅友德。廖永忠被朱元璋再次肯定之後,內心逐漸驕奢起來。他在京城新建豪宅,廣納美妾,甚至結交文官,沉浸在榮華富貴之中。

《左傳》雲:“驕奢淫泆,所自邪也。”廖永忠不知道,他的危機即將來臨。

明朝初年,文臣楊憲曾經紅極一時,朱元璋甚至有意培養楊憲爲丞相,廖永忠趁機和楊憲交好,希望能夠和楊憲沆瀣一氣。後來楊憲犯罪被殺,廖永忠牽涉其中,朱元璋念及廖永忠之功,特地赦免了廖永忠的罪過。廖永忠不但不以爲戒,反而更加肆無忌憚。

到了洪武八年,廖永忠終於惹出了滔天大罪,有人舉報廖永忠在新建的豪宅裏使用龍鳳圖案,在封建王朝,這是謀逆之罪。朱元璋開始不信,派人暗中調查,結果竟然屬實。這件事意味着廖永忠的性質變了,他不再是小節有問題,而是對朱元璋不忠。朱元璋怒不可遏,下旨賜死廖永忠。《明史·廖永忠傳》記載:

八年三月坐僭用龍鳳諸不法事,賜死,年五十三。

就這樣,廖永忠成爲了明朝衆多開國將領中,第一個被朱元璋誅殺的功臣。按大明律,謀逆罪一般都要株連家人,但朱元璋僅僅賜死了廖永忠,並沒有爲難他的家人。

廖永忠32歲跟隨朱元璋,53歲被賜死,跟隨朱元璋長達21年,這21年間,他的哥哥被囚敵營8年而亡,廖永忠南征北戰,讓廖氏一族名震朝堂。但卻因一着不慎,家族高光猶如曇花一現。廖永忠被殺後,明朝連續269年都將廖永忠視爲逆臣。直到明朝滅亡,南明弘光帝才追封廖永忠爲慶國公,算是間接承認了廖永忠的功績。

朱棣登基後,廖永忠的兩個孫子廖銘和廖鏞因爲是方孝孺的學生,朱棣處死方孝孺後,廖家再次被連累。從此,廖永忠一脈一蹶不振,逐漸淹沒在歷史的泥濘裏。

六、歷史人心,筆者思考

廖永忠是明朝著名的開國功臣,他在朱元璋渡江之前投奔朱元璋,幾乎參與了朱元璋所有的大型戰鬥。

朱元璋渡江時,廖永忠雪中送炭;

朱元璋滅陳友諒時,廖永忠捨生忘死;

朱元璋攻張士誠時,廖永忠錦上添花;

朱元璋北伐時,廖永忠也是參與者。

廖永忠在歷史上是什麼樣的?爲何會被朱元璋所殺? 第5張

朱元璋在掃平方國珍、陳友定、何真、明玉珍時,廖永忠更是主將之一。

在明朝初年,廖永忠的功績雖然不及徐達、常遇春,但卻比湯和、馮勝等人有過之而無不及。得此名將,是朱元璋之幸,更是大明之幸。

然而,筆者認爲,雖然廖永忠勇猛,但朱元璋對廖永忠的心情卻極其複雜,大致可分爲五個階段:

第一,當年,廖氏兄弟率領巢湖衆將投奔朱元璋時,正是朱元璋一籌莫展之時,因此,朱元璋對廖氏兄弟是十分感激的。

第二,廖永安被俘後,廖永忠接替兄長,成爲朱元璋麾下獨當一面的水軍戰將,特別是廖永忠在鄱陽湖之戰中的表現,讓朱元璋欣喜不已,從此,廖永忠躋身於朱元璋的核心團隊,成爲朱元璋的心腹。

第三,廖永忠在迎接韓林兒返京的事情上,犯了一個自以爲是的錯誤。廖永忠以爲,自己替朱元璋除掉韓林兒,爲朱元璋掃平登基的障礙,朱元璋必定會對自己感恩戴德。但是,廖永忠忘了,因爲他是朱元璋派去的,不管韓林兒是不是朱元璋所殺,朱元璋都難逃干係。因爲廖永忠的自以爲是,讓朱元璋揹負一世罵名。因此,在明朝建立的那兩年,朱元璋對廖永忠心有不滿。畢竟,上位者都喜歡下屬不打折扣地執行自己的命令,而不喜歡下屬有自己的小心思。這也是廖永忠沒有被封爲公爵的原因。

第四,從洪武四年開始,朱元璋對廖永忠又重新信任起來,特別是廖永忠在平定巴蜀時的表現,讓朱元璋重新認識到廖永忠是一名出色的將領。

第五,只是,朱元璋沒想到的是,廖永忠居功自傲,不僅和楊憲勾結,甚至偷偷使用龍鳳圖案。朱元璋對廖永忠失望至極,將其賜死。但明朝初年的朱元璋還是比較善良的,他念及廖永忠之功,並沒有株連其家人。

《明史》評價:

廖永忠智勇超邁,功亞宋、潁,皆不得以功名終,身死爵除,爲可慨矣。

可見,《明史》對廖永忠之死非常惋惜。

《道德經·第九章》中有一句話: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意思是,人在富貴之中,往往容易迷失自我。衆人都說朱元璋弒殺功臣,筆者認爲,至少廖永忠之死,是罪有應得。換作其他皇帝,廖永忠也很難善終。

“常恐驕奢生於富貴,禍亂生於所忽”,廖永忠,其功可頌,其果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