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司馬懿真的比諸葛亮強嗎?強在哪些地方?

司馬懿真的比諸葛亮強嗎?強在哪些地方?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中最精彩的二人博弈,當屬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的漢魏之爭,他們同爲謀士、也是漢魏兩國的中流砥柱、股肱之臣。爲什麼兩人的最終結局會有如此大的差別?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擁有經天緯地之才、安邦定國之策。

《出師表》中一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便是諸葛亮身爲漢臣的真實寫照。然而,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北伐失敗,飲恨五丈原,留下了無盡的遺憾

司馬懿真的比諸葛亮強嗎?強在哪些地方?

諸葛亮的才能毋庸置疑,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七擒孟獲,抑或是借東風、空城計,他都將智慧與謀略揮灑得淋漓盡致。可是他的主公劉備,卻並非煮酒論英雄時,曹操口中那個胸有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的英雄人物。

劉備過於感情用事,爲了給關張兩位兄弟報仇,非但不聽諸葛亮的勸諫,甚至不顧蜀漢的利益,親率七十萬大軍討伐東吳,最終被陸遜火燒連營,病死於白帝城,蜀漢就此開始衰敗。我們可以詬病劉備的錯誤,但是從兄弟情分方面,又無可厚非。

不過演義終歸是戲說,蜀漢的失敗,不是劉備的感情用事,也不是阿斗的無能。事實上,從隆中對諸葛亮三分天下開始,就已經註定了失敗。諸葛亮棄荊州而擇川蜀之地,未免顯得太過於小家子氣,偏安一隅的思想,也顯露出他的政治格局略低。

古人常講,得中原者得天下,無論諸葛亮把蜀漢經營得多麼好,他也不會被天下百姓所認可。翻開歷史你會發現,很少有哪個政權可以從偏安一隅之地,最終實現統一天下的例子。或許漢高祖劉邦勉強算一個,出漢中,暗度陳倉,敗項羽,最後定鼎天下。

但是你要明白,項羽分封諸侯之後,放棄關中與中原之地,又回到他的彭城(徐州)當西楚霸王去了。試想,項羽若穩居關中或者中原,劉邦敢輕易出兵嗎?再者,當時劉邦的對手也只有項羽一個。而蜀漢的對手除了曹魏,還有一個東吳在虎視眈眈、伺機而動。

除此之外,諸葛亮在用人方面也有很大的失誤,如果說用馬謖守街亭是戰略上的失誤,那麼用關羽守荊州就是政治上的失誤了。荊州可掌控南北,進可攻、退可守,如此重要的地方,卻交給一個性格上有重大缺陷的關羽來鎮守。若不是諸葛亮無人可用,那就是他識人不明。

司馬懿同樣精於謀略、但不同於諸葛亮的是,司馬懿更善於權變,更懂得利用天時和時勢。我們就拿《三國演義》來分析,衆所周知這三分天下,曹操佔的是天時、東吳佔的是地利,劉備佔的則是人和。毋庸置疑,最終的勝利者一定是曹魏,爲什麼會這麼說呢?

古人云:“天不可違,時不可失,勢不可逆,善用勢者贏天下”。這是古人深信不疑的天道,也可以理解爲民心,曹操和司馬懿都深諳此道,也懂得如何借勢。東吳的地利雖可保一時無憂,但絕非長久之計。那麼最靠不住的就是人和,人活一世皆爲利來,有利可致人和,無利可致人散,人心思變就會產生動搖,所以三國中最先被消滅的就是蜀漢。

曹魏的勢力範圍主要在中原,前文已經提及,得中原者得天下,那時的東漢已經形同虛設,滅亡是遲早的事情,曹魏取代東漢亦被天下百姓所接受,這就是正統。那麼天下人在無形之間就會把蜀漢和東吳視爲天下一統的障礙,所謂民心所向,即是如此吧。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後人常詬病司馬氏篡奪了曹魏的政權,但是曹魏何嘗不是篡奪了東漢的江山?如果要怪只能怪曹操的子孫不爭氣,興衰更替、強者取代弱者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其實羅貫中讚美諸葛亮,就像司馬遷歌頌項羽一樣,都參雜着個人的喜好與感情,就算失敗也要敗得偉大、敗得悲壯。#三國演義人物賞析#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