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東吳除了守成就是守成 孫權爲什麼要做一個守成之君

東吳除了守成就是守成 孫權爲什麼要做一個守成之君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孫權守成之君,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縱觀三國曆史,發現一個特別有趣的現象:凡是主動攻打孫權的,都失敗了;凡是孫權主動攻打的,基本也都失敗了。可見,東吳打仗,防守一流,進攻不入流。

赤壁之戰,曹操率領北方精銳,試圖一戰消滅劉表、劉備和孫權,實現統一全國的夢想,結果劉表病死,其兒子不戰而降,劉備成爲喪家之犬,孫權面臨滅國危機。

但孫劉聯合,找到曹操的死穴,猛奏曹操一頓,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這是孫權第一次漂亮的防守反擊戰,可謂是全勝。

東吳除了守成就是守成 孫權爲什麼要做一個守成之君

夷陵之戰,劉備以爲關羽、張飛報仇爲名,舉蜀國之精銳,攻打東吳孫權,雖初戰告捷,但最終被火燒連營七百里,在猇亭大敗,不得不灰溜溜地跑回白帝城,這是孫權第二次精彩的防守反擊戰,又是全勝。

曹丕稱帝后,更是三次進攻吳國,但不是因爲遇到瘟疫,就是因爲遇到天氣不佳,總之最後都是鎩羽而歸,只能隔江空嘆,不能戰勝消滅吳國。這三次,孫權有運氣成分,但更多還是由於設防好而導致曹丕失敗。

東吳除了守成就是守成 孫權爲什麼要做一個守成之君 第2張

從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曹丕三次伐吳來看,東吳孫權都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基本就是依靠防守反擊或防守制勝。

但相反,孫權除了趁人不備,偷襲荊州勝利外,他主動發起對魏國的進攻,幾乎全部失敗。

第一次合肥之戰,在公元208年-209年,孫權趁曹操赤壁之戰失敗的頹勢,雄心勃勃的親率大軍出兵合肥,當時號稱10萬將士,進攻比其少很多的曹魏,一副志在必得的氣勢。結果,圍攻將近一年之久,都沒能取勝。

第二次合肥之戰,在曹丕征討孫權失敗,轉向攻打蜀國的契機,孫權認爲正是進攻曹魏難得的時機,在公元215年又是率領號稱10萬的大軍,攻打僅有七千兵力的曹魏,結果被張遼大敗,只得悻悻而去。

第三次合肥之戰,發生在公元230年,孫權一直耿耿於懷,而且一直想佔有合肥這一戰略要地,於是放話攻打合肥,雖然吸取了前面一些經驗,但最終還是沒有戰勝,不了了之的撤退了。

東吳除了守成就是守成 孫權爲什麼要做一個守成之君 第3張

第四次合肥之戰,在公元233年,孫權又是主動發起對曹魏的進攻,出師就被魏臣滿寵帶領六千多人伏擊了,最後相持,孫權不得不撤軍。

第五次合肥之戰,在公元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曹魏主力基本被牽制在西邊,孫權又趁機攻打合肥,可是又被魏臣滿寵給折了銳氣,先是被少了大量攻城器械,後在對峙不久,曹睿親率主力前來與孫權會戰,結果曹睿還沒到,孫權就趕緊跑路了。

東吳除了守成就是守成 孫權爲什麼要做一個守成之君 第4張

從這五次攻打合肥來看,孫權每次進攻,即使在兵力、形勢佔優的情況下,不僅不能取勝,還被打敗,每次都不得不灰溜溜的撤軍。

所以,這應了哥哥孫策的遠見卓識:孫權打仗遠不如自己,但自己守成遠不如孫權。自小霸王孫策被刺身亡後,東吳再也沒有逐鹿中原的底氣和實力,剩下就只能是安守一隅,除了守成就是守成,再也無法取得什麼更大的成就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