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晉哀帝司馬丕在位期間有什麼政績嗎?他對東晉有什麼影響?

晉哀帝司馬丕在位期間有什麼政績嗎?他對東晉有什麼影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知道晉哀帝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361年(東晉升平五年)五月,東晉穆帝司馬聃病死,時年十九。成帝的長子司馬丕(341-365)繼位,年號隆和,他就是晉哀帝。過了一年,朝廷給桓溫加官爲大司馬、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以後又命他領揚州牧。365年,桓溫移鎮姑孰(今安徽當塗),離建康一百多裏。這時桓溫的弟弟桓豁任荊州刺史,桓衝任江州刺史,大江上下全地桓家的天下。桓溫的權勢雖然顯赫已極,但他如果不在北伐中立下豐功偉績,還是不能使人心歸服。可是要大舉北伐,軍費和軍糧都難以籌辦。

晉哀帝司馬丕在位期間有什麼政績嗎?他對東晉有什麼影響?

東晉立國後,北方士民紛紛南下,朝廷爲了籠絡世家大族,保留他們高貴的身份,便在大江南北設立僑州僑郡僑縣,同時可以安置南下百姓,防止發生西晉後期那樣的流民起義。在徐州地區就設有兗州、幽州、冀州、青州、幷州的許多郡縣,在現在江蘇常州附近,就有十五六個僑郡和六十多個僑縣,並且都設有官府和官吏。國家對僑戶和僑人免去一切兵役和賦稅。於是,一二十年裏約有九十萬人如潮涌般地來到東晉,佔北方總人口的八分之一還多。這些僑戶寓居今江蘇地區最多,約二十六萬,寓居今安徽的約十七萬。東晉總人口中有六分之一是北方僑戶,他們不當兵、不服役、不繳租、不納稅,朝廷收入就大受影響。

除此之外,王公貴族的奴婢、部曲和佃客,對政府更不承擔任何義務。這樣的人有多少,誰也沒有底。早在328年(東晉咸和三年)蘇峻之亂中,舊有戶籍冊已付之一炬,因而在330年(東晉咸和五年),晉成帝下詔清丈土地,登記田畝,強迫僑戶按居住地改屬新的籍貫,以所居住的土地爲斷,這就是“土斷”一詞的由來。土斷的目的在於清查藏戶,取消原來免除租役的優待。餘姚(今屬浙江)令山遐嚴格執行土斷法,半年裏就清查出二千多戶、一萬多人。名士虞喜,朝廷多次要他去做官,他都推說有病不能去,但他在家鄉卻私藏許多逃亡戶。山遐依法辦理,要處以死刑。

晉哀帝司馬丕在位期間有什麼政績嗎?他對東晉有什麼影響? 第2張

世家大族對山遐恨得咬牙切齒,紛紛爲虞喜開脫,山遐不肯遷就,那些人硬是給山遐扣上擅修縣衙的罪名,要罷他的官。山遐寫信給上級說:“再讓我留任一百天,我要把藏戶全都清查出來,到那時砍下我的頭,死而無恨!”畢竟胳膊扭不過大腿,山遐還是立即被撤職。339年(東晉成帝鹹康五年)庾冰執政,曾覈定一些地方戶口,查出隱戶一萬多人,因而增加了國家收入,在軍費開支上也不無小補。341年(東晉成帝鹹康七年),朝廷又下詔要土斷。原先登記戶籍用的紙,是經過染色,不會被蟲蛀的黃紙,因而稱爲“黃籍”。這時,北方來的僑戶全部另外立冊,則稱爲“白籍”。

這相隔十年的兩次土斷,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沒有做出多少成績,但庾冰和山遐砍向藏戶的幾斧頭,卻給桓溫留下深刻的印象。要做到國富民強,北伐有本錢,就應該徹底土斷。364年(東晉哀帝興寧二年)是東晉開國後的四十七年,桓溫第一次北伐後的八年,在他主持下,朝廷下詔嚴格檢查覈實戶口,不準任何人隱藏私戶。彭城王司馬玄偷偷地私匿五戶,經桓溫上表朝廷,被押送給廷尉問罪。因而權貴們只得聽從法令,把藏戶多多少少拿了出來。這次土斷聲勢大,執行嚴厲,由於詔書是三月庚戌(初一)下達的,所以被稱爲“庚戌土斷”。這次土斷,許多世家大族失去了直接役使的大量奴屬,而那些原來不擔負賦役的僑戶也套上了租役的枷鎖,因而都極恨桓溫。

晉哀帝司馬丕在位期間有什麼政績嗎?他對東晉有什麼影響? 第3張

穆帝最後幾年的年號是昇平,昇平五年,穆帝死了,哀帝的年號是隆和,一年後又改元興寧。庚戌土斷是在興寧二年,那些怨恨桓溫的人詛咒他,又推測他一定會很快篡位,皇帝會落得赤腳逃跑的下場,因而編造出這麼一個歌謠:“昇平不滿鬥(鬥,指十年),隆和哪得久,桓公入石頭(指建康),陛下徒跣 走!”東晉的土斷雖然遇到層層阻力,但財源究竟增加了。前燕看得眼熱,也要照辦。原先,前燕的王公貴族私佔許多戶口,國家正式編戶的總數還少於私家的蔭戶,因而國庫裏空空蕩蕩的。

尚書左僕射悅綰〔wǎn〕上書說:“燕、晉、秦三足鼎立,都想把別家吃掉。我們現在的官俸常常發不出,將士吃不飽,朝廷借糧借帛來度日,老是寅吃卯糧,這樣下去,國將不治。應該把王公貴戚的藏戶全都劃歸郡縣,繳糧服役,沒有例外。”燕帝慕容 批准他去主辦這件大事,悅綰帶病親自檢查覈實戶口,雷厲風行地清出二十多萬戶,以每戶五人計,就增加編戶二百多萬人,佔全國總人口十分之一。前燕的達官貴人恨透了悅綰,最後司徒慕容評派人殺了他。但由於清出大量蔭戶,這些人從此向官府繳納租賦,國家財政拮据的情況因而有所改變。東晉和前燕都做好了作戰的財政準備,到了相互較量實力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