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晉簡文帝司馬昱:東晉第八位皇帝,他的一生經歷了什麼?

晉簡文帝司馬昱:東晉第八位皇帝,他的一生經歷了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司馬昱,即晉簡文帝,晉元帝司馬睿之子,生母是簡文宣太后鄭阿春,東晉第八位皇帝,在位共八個月。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司馬昱歷仕元、明、成、康、穆、哀、廢帝七朝,先封琅玡王,後徙封會稽王,歷任散騎常侍、右將軍、撫軍將軍等職。穆帝即位後,由太后褚蒜子臨朝聽政,司馬昱升任撫軍大將軍、錄尚書六條事,與何充共同輔政。他即位後,一方面應付桓溫,另一方面延續之前的措施,又引王坦之、謝安等人與桓溫抗衡,而二人不負衆望,最終成功挽救了晉室。372年9月12日去世,年五十三,諡號簡文皇帝,廟號太宗,葬於高平陵。

晉簡文帝司馬昱:東晉第八位皇帝,他的一生經歷了什麼?

生平

早而岐嶷

司馬昱是晉元帝司馬睿的幼子,晉明帝司馬紹的異母弟,母爲鄭夫人(即簡文宣太后鄭阿春)。司馬昱幼年聰慧,深得其父寵愛。當時著名的學者郭璞就評論司馬昱說:“振興晉朝的,一定是這個人。”司馬昱成年後,清虛寡慾,擅長玄學。

受封琅玡

永昌元年(322年)二月,元帝下詔封司馬昱爲琅玡王,以會稽、宣城兩地作爲司馬昱的食邑。

咸和元年(326年),司馬昱的母親鄭阿春去世,當時年僅七歲的司馬昱,非常悲傷,所以請求晉成帝司馬衍讓自己爲母親服重喪,成帝憐憫他而允許,於咸和三年十二月(328年)徙封司馬昱爲會稽王 ,並拜其爲散騎常侍。

入朝輔政

咸和九年(334年),遷任右將軍,加侍中。

鹹康六年(340年),升任撫軍將軍,兼領祕書監。

永和元年(345年),因晉穆帝司馬聃年幼,便由崇德太后褚蒜子臨朝攝政。當時朝廷徵皇后之父、衛將軍褚裒入朝想任揚州刺史、錄尚書事,但吏部尚書劉遐、衛將軍長史王胡之勸褚裒道:“會稽王司馬昱德行昭著、素負雅望,是國家的周公,足下應把國政交給他。”褚裒於是堅決推辭,返回藩鎮。褚太后便拜司馬昱爲撫軍大將軍、錄尚書六條事。

當時一同輔政的何充意圖引用桓溫來鎮服庾爰之,但丹楊尹劉惔卻認爲桓溫有不甘爲臣的志向,便對司馬昱說:“不能讓桓溫佔據地形便利的地方,對他的地位、封號也應當經常貶抑。”於是勸司馬昱自己出鎮長江上游,讓自己任軍司,司馬昱不聽。劉倓又請求自己前往,也不獲准許 ,於是任命桓溫爲安西將軍。

晉簡文帝司馬昱:東晉第八位皇帝,他的一生經歷了什麼? 第2張

抗衡桓溫

永和二年(346年),驃騎將軍何充去世,褚太后命詔司馬昱總理朝政。

永和三年(347年),桓溫攻滅成漢。此後,他權威日盛,名聲大振,連朝廷對他也懼怕三分。司馬昱認爲揚州刺史殷浩素有盛名,朝野對他也推崇佩服,便以他作爲心腹,讓他參與朝政,想以此與桓溫抗衡。從此殷浩與桓溫便逐漸開始互相猜忌,彼此間產生了異心。 司馬昱在此後大量援引會稽人士及玄學同好進入中央,來制衡桓溫。這些人對穆帝、廢帝時期對外戰爭或內政,都產生諸多影響。

永和七年十二月(352年1月13日),桓溫多次請求北伐未獲準,於是率軍四五萬人順長江而下,駐紮在武昌。朝廷十分恐懼,撫軍司馬高崧爲司馬昱寫信責備桓溫,他才返回鎮地。 同年(352年)七月,司馬昱升任司徒,但他推辭不肯擔任。

殷浩連年北伐,屢屢被打敗,軍糧器械消耗殆盡。永和十年(354年),桓溫借朝野上下對殷浩的怨憤,趁機上書列舉殷浩的罪行,請求將他黜免。司馬昱不得已,只得將殷浩貶爲庶人,流放到東陽郡信安縣。從此,朝廷內外的大權都集中在桓溫手裏。

昇平二年(358年),當時穆帝已到始冠之年(二十歲),司馬昱意欲還政於穆帝,但穆帝不許。

興寧三年(365年),司馬昱聽說冠軍將軍陳祐放棄洛陽,便與桓溫在洌洲會面,共同商議征討事宜。不久,哀帝司馬丕駕崩,此事擱置起來。哀帝崩後,由琅玡王司馬奕即位,褚太后以琅邪王絕嗣爲由,再封司馬昱爲琅邪王(作爲儲君),又封司馬昱之子司馬曜爲會稽王。司馬昱不肯受封,儘管被封琅玡卻未去會稽王之稱。

太和元年(366年)十月,司馬昱進位丞相、錄尚書事,賜“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的榮譽,又賜羽葆、鼓吹及持班劍的武士六十人,司馬昱又堅決辭讓。

太和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370年),在桓溫北伐失敗後,司馬昱與桓溫在塗中會面,共同商議之後的行動。

晉簡文帝司馬昱:東晉第八位皇帝,他的一生經歷了什麼? 第3張

登基爲帝

太和六年十一月十五日(372年1月6日),大司馬桓溫廢司馬奕爲東海王,並於同日率百官到會稽王府奉迎司馬昱,司馬昱在朝堂更換服裝,戴平頂頭巾,穿單衣,面朝東方流涕,叩拜接受皇帝的印璽綬帶,即日便即位爲帝,改年號鹹安。桓溫臨時住在中堂,分派兵力屯駐守衛。

憂憤辭世

桓溫及後寫了講辭,打算向司馬昱陳述自己廢立皇帝的本意,但司馬昱每接見他都不停流淚,令桓溫戰戰兢兢,居然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司馬昱雖爲皇帝,其實如同傀儡,未敢多言,又怕被桓溫所廢。當時司馬昱見熒惑入太微垣,因晉廢帝被廢時亦有同樣天象,故此十分不安,甚至對桓溫親信也是自己昔日僚屬的郗超問桓溫會否再行廢立之事。郗超斷言道:“大司馬正在對內穩定國家,對外開拓江山,臣願用全家百餘口來擔保,不會發生不正常的事變。”等到郗超急於請假回去看望他的父親(郗愔,忠於晉室)時,司馬昱說:“告訴尊父,宗族國家之事,竟到了這種地步,是因爲朕不能用道德去匡正守衛的緣故,慚愧慨嘆之深,怎能用語言來表達!”接着便詠庾闡之詩:“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吟誦得潸然淚下,打溼了衣襟。 司馬昱也因而憂憤得病。

鹹安二年七月甲寅(372年9月7日),司馬昱因病重召桓溫入朝輔政,一天一夜連發四道詔令,桓溫都推辭不到。 二十八日(9月12日),司馬昱立司馬曜爲太子。臨終前,司馬昱寫了遺詔,要桓溫依周公先例居攝,更寫道:“少子可輔者輔之,如不可,君自取之。”面對桓溫的野心,此舉幾近讓國。王坦之在司馬昱面前親手撕毀遺詔,司馬昱說:“晉室天下,只是因好運而意外獲得,你又對這個決定有什麼不滿呢!”王坦之卻說:“晉室天下,是宣帝(司馬懿)和元帝(司馬睿)建立的,怎由陛下獨斷獨行!”司馬昱於是命王坦之改寫遺詔,寫道:“家國事都稟報給大司馬,如諸葛武侯(諸葛亮)、王丞相(王導)的舊例。”桓溫看到後大失所望。同日,司馬昱在東堂駕崩,享年五十三歲。十月初八(11月19日),葬於高平陵, 廟號太宗,諡號簡文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