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廉頗在面對秦國和燕國問題上 廉頗爲何採用截然不同的方式

廉頗在面對秦國和燕國問題上 廉頗爲何採用截然不同的方式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趙國廉頗,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在中華上千年的歷史中,有兩類人最爲常見,遺臭萬年的罪人和流芳百世的英雄。可也有一種人,明明犯錯卻因此成就美談,明明同樣的對外戰爭,卻因對手的不同,時而軟弱,時而強硬。這種充滿矛盾的人物代表之一,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大將廉頗。

廉頗在面對秦國和燕國問題上 廉頗爲何採用截然不同的方式

一、千古佳話“主人公”

廉頗是一位被廣泛熟知的戰國名將,但是他被人熟知可不只是因爲他的軍事才能,更是因爲他與藺相如的一段佳話——將相和,而他也正因“負荊請罪”而成爲後人學習的榜樣。作爲戰國鼎鼎有名的四大名將之一,卻作爲教育後人的榜樣廣爲流傳,不可不謂之獨特。

但在真正的歷史中,看到廉頗一生參加的那幾場殘酷戰爭,也許廉頗並不只是“負荊請罪”的妙人。在長平之戰和鄗代之戰接連發生,在當時也幾乎是關乎趙國存亡的兩場戰爭,但在這中間,對於不同的國家,廉大將軍卻表現出了不一樣的態度,這又是爲什麼呢?

二、“唯唯諾諾”的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無疑是我國千年歷史上經典戰役之一,趙國的戰敗直接導致其再無力與秦國爭雄,而我們總是津津樂道它的後半段,紙上談兵的趙括和過於暴虐的白起(坑殺十四萬趙軍戰俘)等等,可這被人不重視的前半段——趙國名將廉頗和秦國大將王齕對峙,也同樣精彩。

廉頗在面對秦國和燕國問題上 廉頗爲何採用截然不同的方式 第2張

公元前二六零年,秦王派大將王齕出兵韓國上黨。上黨太守直接獻上黨與趙,上黨百姓也大都逃往趙國。因爲接手上黨,加上與秦國的新仇舊恨,趙國在秦大軍壓境時,舉全國之力出兵,隨即在長平展開激戰,史稱長平之戰。

剛開始,作爲主將的廉頗當時手下只有十萬人馬,這還是臨時趕來的。相比勢如破竹,士氣高漲的秦軍,趙軍免不了且戰且退,連作爲前線據點的二樟城和光狼城也被秦軍攻陷。

廉頗在面對秦國和燕國問題上 廉頗爲何採用截然不同的方式 第3張

但是這幾個月的失敗不是沒有意義,廉頗在對戰當中逐步摸清了秦軍的真實實力與狀況。秦強趙弱實力不對等是事實,爲了更有效的對抗秦軍,廉頗用休整軍隊“以逸待勞”代替趙王要他儘快出兵的命令。趙王對於廉頗的做法很是惱火,原本就不清楚戰場真實情況的他,還有奸臣進獻讒言,以爲廉頗這是懼怕秦軍故而不出兵。

後來又聽信讒言將他換成了沒有絲毫實戰經驗的趙括。趙括與經驗豐富的王齕對陣,後果可想而知,趙國戰敗,但是秦國也只是慘勝,如若不是真的沒有糧食了,白起也不能就地坑殺那被俘的四十萬趙軍,可見秦國當時也是強弩之末。

廉頗在面對秦國和燕國問題上 廉頗爲何採用截然不同的方式 第4張

長平之戰後,秦國也元氣大傷,由此看,廉頗的“閉門不出”政策是對的,對秦國只能拖垮他,後來也是秦國實在拖不起了,秦國纔不得不讓人賄賂趙王寵臣進讒言,將廉頗換成趙括。如若廉頗在前期聽從趙王命令直接草率出兵,那能也就沒有後來以少勝多的鄗代之戰了。

三、以少勝多的經典——鄗代之戰

公元前二五一年,趙燕之間的鄗代之戰爆發。也可以說,是燕國看趙國戰敗國力大傷,當時的燕國丞相慄腹向燕王提議出兵趙國,想趁火打劫“撈些好處”。

雖然長平之戰戰敗,趙國也元氣大傷,但幸而廉頗尚未失去趙王的信任,面對這場敵衆我寡,實力相差懸殊的戰爭,廉頗臨危受命,趙王將趙國僅存的二十幾萬兵力全部委託給了廉頗。但是,這次的廉頗卻一改對秦國的“軟弱”,上來就主動出擊。

廉頗在面對秦國和燕國問題上 廉頗爲何採用截然不同的方式 第5張

首先,廉頗令大將樂乘率兵五萬,於代地牽制南下燕軍。他自己則率其餘主力人馬,在鄗地與燕軍主力展開激戰。此時燕軍遠遠多於趙軍,可是長途跋涉和驕傲輕敵的燕軍又怎能打得過背水一戰、退無可退的趙軍呢。

正所謂驕兵必敗,哀兵必勝。雖然,鄗代之戰時廉頗已年過古稀,卻絲毫不見老態,也沒有了先前對陣秦軍時的“軟弱”,以少勝多,大勝來犯燕軍,並乘勝追擊連下燕國五座城池。

廉頗在面對秦國和燕國問題上 廉頗爲何採用截然不同的方式 第6張

因鄗代之戰的勝利令廉頗封相,從長平之戰到鄗代之戰,都是以弱對強,雖然對待方式頗爲矛盾,對秦“軟弱”,對燕“強硬”,可這也是廉頗充分分析彼此優劣勢,審時度勢後有針對性的作戰策略,正可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也許就是一代名將交給我們的又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