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趙國名將廉頗爲何死在楚國?廉頗去楚國幹什麼?

趙國名將廉頗爲何死在楚國?廉頗去楚國幹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7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國名將廉頗爲何死在楚國?廉頗去楚國幹什麼?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古人非常重視家鄉,認爲即便是死在了外地,也必須埋在故鄉,稱之爲落葉歸根,人生最後的時間如果能夠一直在家鄉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侍寢。然而戰國時期的名將廉頗,他是趙國名將,也是趙國人,可最終卻是死在了楚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廉頗爲何會離開趙國去往楚國?生命的最後時刻,他爲什麼沒能回到趙國呢?

趙國名將廉頗爲何死在楚國?廉頗去楚國幹什麼?

公元前243年秋,一個殘陽如血的傍晚,老將廉頗彌留之際,令人扶起自己,極目遠眺北方故鄉趙國後,在楚國壽春(今安徽壽縣)溘然長逝。

這個“以勇氣聞於諸侯”且爲趙國立下過無數戰功的一代名將,爲何最終落得個客死他鄉的下場?

一、冒犯君王

在疆場上,廉頗不愧爲斬將奪旗所向披靡、攻城拔寨如摧枯拉朽的“趙之良將”。公元前283年,屢建奇功的廉頗憑“伐齊,大破之,取陽晉”的戰功,被趙惠文王“拜爲上卿(高級爵位)”,從此成爲趙國政壇舉足輕重的朝臣,深受趙惠文王倚重。

恰在此時,天下共傳之寶和氏璧神祕出現在趙國,招致秦國“以十五城請易璧。”趙惠文王亂了方寸,急忙“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注意:廉將軍是領銜而非並列於諸大臣!)”

而廉頗只擅長衝鋒陷陣,對外交事務一無所知。因此,趙惠文王徵求他的意見,無異問道於盲。廉頗的無計可施,導致趙國朝堂亂成一鍋粥:“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朝廷緊急會議的結果是,堂堂趙國竟然找不到一個敢回覆秦國的使者。正是在廉頗抓耳撓腮束手無策的背景下,才使得藺相如在宦者令繆賢舉薦下閃亮登場,上演了流芳千古的“完璧歸趙”好戲。

廉頗在朝堂上無所作爲的表現,雖然不至於影響他的光輝形象和在趙惠文王心裏的位置,但趙惠文王回憶起廉頗當時的表現,心頭必定會掠過一絲失望與不滿。平心而論,隔行如隔山,外交舞臺上的縱橫捭闔本非廉頗強項,廉頗無言以對亦無可厚非。但在關鍵時刻拿不出一條可行性建議,似乎與他股肱之臣的身份有些不符!

如果說廉頗因此得罪了趙惠文王,未免過於牽強附會。但在澠池會前,廉頗就直接犯下嚴重錯誤:秦國在連連得手情況下,突然向趙國揮舞橄欖枝,要求與趙惠文王在西河外澠池見面會談。趙惠文王雖“畏秦,欲毋行”,但在廉頗和藺相如力諫下,只得硬着頭皮應約。藺相如負責全程陪同趙惠文王,廉頗在邊境“盛設兵以待秦”,雙管齊下保護趙惠文王安全。

趙國名將廉頗爲何死在楚國?廉頗去楚國幹什麼? 第2張

按此安排,廉頗只要在邊境率部耀武揚威聲援趙惠文王即可。可是,廉頗突然節外生枝,送趙惠文王過邊境時,竟然越俎代庖與趙惠文王約定三十日爲往返期限,並毫無忌諱地建議:“(如果趙王您)三十日不還,(我)則請立太子爲王。以絕秦望。”

從趙惠文王被秦王殺害或扣爲人質要挾趙國的角度考慮,廉頗的建議沒有不妥之處。可是,如何處理趙國權力真空,應該是趙惠文王的權力。此言如出自趙惠文王之口,足以表現其未雨綢繆視死如歸形象。如讓藺相如說出此言,亦以證明其深謀遠慮忠君爲國。唯獨不該出自在朝堂一言不發、此時卻貿然建言的廉頗之口。因此,趙惠文王聽到這樣遺囑般的建言,心底是什麼滋味可想而知。

趙惠文王澠池會上,依仗藺相如的再次發威,得以有驚無險地全身而退,回國後“以相如功大,拜爲上卿。”此時,藺相如“位在廉頗之右”,成功取代廉頗躍升爲趙國第一重臣。換言之,廉頗因那條令趙惠文王極不舒服的腦殘建議被取消了第一重臣待遇,又因其後對藺相如的惡劣態度加深了趙惠文王的惡感,所以,雖然其後廉頗屢立戰功,也未從根本上消除趙惠文王對他的惡劣印象。

尤其是公元前269年,秦軍進攻閼與(今山西和順)。趙惠文王緊急召見廉頗,詢問他是否可率部馳援?廉頗沒有抓住這個重新證明能力的機會,過分強調客觀困難,以“道遠險狹”爲由拒絕出兵。燕國降將樂乘樂得照葫蘆畫瓢,以相同理由不願統兵救援。趙奢卻胸有成竹,把廉頗和樂乘眼中的困難視爲良機,豪氣干雲回答趙惠文王:“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鬥於穴中,將勇者勝。”

趙奢奉命增援,兩軍陣前略施小計,便“大破秦軍。秦軍解而走,遂解閼與之圍而歸。”趙奢一戰成名,“於是與廉頗、藺相如同位。”

閼與之圍,廉頗的推諉搪塞與趙奢的迎難而上形成鮮明對比,趙奢的勝利又凸顯出廉頗的目光短淺,所以,廉頗一再冒犯趙惠文王,情商低得可憐。

趙國名將廉頗爲何死在楚國?廉頗去楚國幹什麼? 第3張

二、蔑視同僚

廉頗負荊請罪,與藺相如成功“將相和”的故事,成爲歷朝歷代文武和諧共保家國的典範,也成功入選人教版中小學語文教材。

可是,衆所周知,藺相如純屬躺槍,挑起事端者是廉頗。

廉頗自詡“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蔑視藺相如只會“口舌爲勞”卻“位居我上”,於是四處揚言並多次欺辱藺相如。最後經高人指點才知藺相如對自己百般忍讓的原因,於是上演負荊請罪苦情戲,與藺相如盡釋前嫌,結爲“刎頸之交。”

對上司藺相如,廉頗尚且如此輕慢,對同僚採取什麼態度,自然可想而知。所以當廉頗失勢時,不僅沒有人替他說話,就連門客都一鬨而散。

趙孝成王即位後,令廉頗率趙軍於長平(今山西晉城高平市西北)阻擊秦軍。秦軍遠道奔襲,意在速戰速決。廉頗採取“固壁不戰”戰術消耗秦軍。秦國採用屢試不爽的離間計散佈消息:“秦國根本不把廉頗放在眼裏,唯獨害怕趙王任用趙奢的兒子趙括爲主將!”

求勝心切的趙孝成王果然中計,將重病在身的藺相如和趙括母親的勸諫置之腦後,“以括爲將,代廉頗。”趙括上任後,全盤推翻廉頗的戰略部署,最終導致自己被射殺,四十萬趙軍被秦軍坑殺,落得個“紙上談兵”的罵名。

廉頗閒居數年後被重新啓用,大破入侵的燕軍,乘勝圍困燕國,迫使“燕割五城請和。”憑此功勞,廉頗被封爲信平君,擔任代理相國,風光無限。

廉頗“失勢之時,故客盡去。”此番鹹魚翻身後,那些門客又一個個腆着臉迴歸門下。廉頗越看他們越彆扭,終於忍不住衝他們大發脾氣:“你們這些勢利小人,馬上全部給我消失!”

有個膽大的客人等廉頗怒氣漸消,給他上了生動的一課:“廉將軍,您也太少見多怪了!天下人哪個不是以集市上的買賣方式交朋友?您有權有勢時,我們當然追隨您;您一無所有,我們當然另擇高枝。您又何必抱怨呢?”

公元前245年,廉頗帶兵攻取魏地繁陽(今河南內黃縣西北)後不久,趙孝成王去世,其子趙悼襄王繼位。

趙悼襄王聽信佞臣郭開等人的讒言,即位伊始就命令解除廉頗軍職,派遣樂乘率兵三千前去取代廉頗。廉頗見新國王忠奸不分,輕信讒言,又深恨郭開挾私報復,更對把兵權轉交樂乘心有不甘,於是將滿腔怒火傾瀉在繼任者身上,派兵攻打樂乘。樂乘敗逃,廉頗深知大錯鑄成,被迫避難魏國。

趙國名將廉頗爲何死在楚國?廉頗去楚國幹什麼? 第4張

三、得罪小人

郭開是廉頗命中的剋星。此人雖無文才少智謀,卻擅長拍馬溜鬚,更長着一副姣好面孔。他憑此美色受到有特殊癖好的太子趙偃的寵愛,被召爲伴讀,雙宿雙飛。郭開恃寵而驕,目中無人,傲視羣臣,由此激怒了廉頗。廉頗便在一次宴會中,當着太子的面怒斥郭開,爲羣臣出了一口惡氣。郭開在大庭廣衆面前受辱,惱羞成怒,恨得咬牙切齒,立誓報復。

趙偃變身趙悼襄王后,任命郭開擔任相國,加封爲建信君,與他商議決斷各類軍國大事。此時,廉頗正在魏國攻城掠地,浴血奮戰。郭開趁機進讒言:“陛下,廉頗素來居功自傲,現今又屢立戰功。羣臣紛紛議論,擔心廉頗會趁機謀反!依臣愚見,應罷其兵權,召回養老!這樣,既能體現陛下體恤老臣之心,又可釜底抽薪使其無法造反。請陛下定奪!”

廉頗接到免職通知,果然怒不可遏,失去理智自相殘殺,最後逃亡魏國。可嘆一代名將,終因得罪小人,而成爲郭開的犧牲品。

在魏國,廉頗雖過着衣食無憂的客卿生活,卻始終未能受到魏國的信任和任用。廉頗眼看歲月如梭髀肉復生,不禁悲從中來,思鄉念國,嘗試通過各種渠道向趙悼襄王發出願意回國效命的信號。趙悼襄王也因趙國多次被秦軍圍困得焦頭爛額,開始“思復得廉頗”。經過慎重考慮,他不顧郭開阻攔,派“使者視廉頗尚可用否”。

郭開唯恐廉頗東山再起於己不利,於是重金收買使者,請他向趙王覆命時,竭力詆譭廉頗,堵死廉頗迴歸之路。郭開的惡毒心機令秦國間諜王敖都不寒而慄,他問郭開:“您不想讓廉頗回國,萬一趙國因此亡國怎麼辦?”郭開咬牙切齒地回答:“趙國存亡是國事,廉頗卻是我的私敵!必須除之而後快!”

廉頗滿懷希望迎來使者,爲了表示自己是老驥伏櫪,他特意在使者面前吃了一斗米飯,“肉十斤,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使者因爲收受郭開重賄,回國後昧着良心向趙王彙報:“廉將軍雖老,但飯量很好。只是與臣座談沒多大會兒,就去拉了三次肚子,看來……”

郭開陰謀得逞,趙王聽取彙報後,認爲廉頗的確老到不中用的地步,“遂不召”,廉頗由此永遠失去了回國效力機會,繼續客居魏國。

趙國名將廉頗爲何死在楚國?廉頗去楚國幹什麼? 第5張

四、客死楚國

廉頗客居魏國的消息傳到楚國,楚王急忙派人暗中將廉頗迎入楚國,任命爲楚將。廉頗在楚國期間,戰績乏善可陳,只能時時回憶當年金戈鐵馬的戰鬥生活,經常唸叨:“我只想爲趙國任用!”

在楚國,廉頗碌碌無爲,鬱鬱寡歡,鬱憤難平。最終,廉頗懷着報國無門的憤懣和無奈,不甘心地在楚國合上了曾令敵人膽寒的雙眼。

廉頗死後不久,郭開收受秦國重賄,心甘情願成爲秦國內奸,以讒言害死趙國另一根擎天柱李牧。李牧死後不久,立國181年的趙國爲秦所滅。而賣國求榮的郭開於趙國滅亡後,因“賣國有功”,被秦拜爲上卿。在回趙地搬運不義之財時,死於盜匪(一說爲李牧舊部)之手,結束了可恥的一生。

作爲“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廉頗堪稱軍事天才,但再強的軍事能力,也無法彌補其情商短板。他冒犯君主,蔑視同僚,得罪小人,最終客死他鄉,壯志難酬。他的悲劇警醒後人:不論在戰場還是職場,智商固然重要,但情商更重要!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