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神宗朱翊鈞登基以後,朝中爲何會出現怠政的現象?

明神宗朱翊鈞登基以後,朝中爲何會出現怠政的現象?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神宗是穆宗朱載垕的第三子,其長子和二子均在隆慶元年逝世,三字的朱翊鈞自然成爲太子的不二人選。穆宗對其寄予了厚望,賜名翊鈞更希望他能成爲國之重器,駕馭天下。可惜隆慶帝還未繼續整治社稷就英年早逝了,還未把朱翊鈞培養成材便撒手人寰,把大明江山留給一個未開化的10歲皇帝。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明神宗朱翊鈞登基以後,朝中爲何會出現怠政的現象?

朱翊鈞登基後,此時內閣分兩派在競爭着,一是以原內閣首輔高拱爲首的一派,二是以次輔張居正爲主的革新派,這兩者難溶於水火中。此刻正處於深宮之中的萬曆皇帝能依賴的就是自已身邊信任的太監——馮保,此人善於洞察人心,知書達禮深得兩代皇帝的喜愛。內閣的鬥爭是兩位文官,但在這場衝突之外的對立是馮保與高拱。

位居高位的高拱自持才氣過人,位高權重,在處理朝政的事務上常常一意孤行,聽不進他人的勸諫。如此行徑過不了多久定會招人厭惡,得罪朝臣。馮保與高拱兩者之間的戾氣很重,均想對對方實行欲除之而後快的舉措,在羣臣的追責和太監馮保的讒言下再加上張居正在暗地裏真正幫助的是馮保,且兩者早有打算趕走這位獨霸朝政的內閣首輔。獨攬大權,不得善果

果不其然,高拱一走,張居正替代其成爲新一任內閣首輔。不久後高儀得病身亡,原本內閣有三位託孤大臣,如此一來只剩張居正。張居正爲官數十載,終爬上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可見其野心勃勃。之後十年,也就是張居正在位的最後十年,張居正獨攬大權實行萬曆新政。

在經濟和政治的整頓也確實是做出了一番作爲,原本勤勞國事是好的,是正確無誤的,但過於勤勞未必是件好事。但在權力方面,主次不明,把神宗放於對立面,這是輕君的表現,隨之朱翊鈞的成長,他慢慢認識到君主專制的重要性。而張居正雖有利於國家,但着實功高蓋主,不利於君主攬獲人心,對神宗而言,張居正似乎從未把自已放進心裏,蔑視自已的權威。

張居正死後的第四天,七名言官彈劾潘晟,潘晟是張居正提拔的官吏,他的倒臺預示着張居正在皇帝心中唯一的一絲好感也隨之銷燬殆盡。問題的矛頭都指向已經去世的張居正,張居正被開棺鞭屍,生前所重用的一批官員均被革職查辦。

明神宗朱翊鈞登基以後,朝中爲何會出現怠政的現象? 第2張

兩位首輔被整治可看出萬曆皇帝對皇權的重視,據說萬曆年幼的時候非常聰明伶俐,不論是識字還是臨朝時都體現出這是以爲早熟的皇帝。自皇帝親政後,主持了萬曆三大徵的軍事行動,調兵遣將,守衛國土,早期發憤圖強,能力可見一斑。國本之爭,萬曆怠政

十年勤政,十年怠政,28年不上朝。此現象說得正是萬曆皇帝爲君在位48年的爲政之況。萬曆皇帝中期開始沉醉於酒色之中,身體逐漸虛弱,經常不上朝,對待朝政多敷衍了事。原本對三大徵的軍事活動稍感興趣,多有處理批覆,但戰爭一結束之後,明神宗對朝中之事愈加置之不理。

爲何會出現怠政的現象呢?單單是因爲沉溺於酒色嗎?這當然不是。原來精忠治國的帝皇並非只是爲了騰出更多時間去尋歡作樂,纔開始懶政的,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國本之爭。何爲國本之爭呢?所謂的國本指的是皇太子,太子爲國之根本。

當時有兩大派別在擁護長子和福王爭奪太子之位,如果依照大明朝冊立皇太子的制度則由應該是現在的皇太子朱常洛,且朝中大臣大多提議立長子爲皇太子。然而萬曆皇帝不喜愛那位宮女所生的長子,而是非常喜愛由貴妃所生的朱常洵,有意立此子爲太子,但遭到朝中衆多大臣和皇太后的反對。這與神宗心中所想不一,至此遲遲不肯下定決心立太子。

因立太子之事,前前後後爭吵了15年,這件事令朝中超半數以上的大臣或是被貶或是被廷杖,均受到不一的懲罰。朝臣對此事的控制令明宗感到身心疲憊,認爲自已雖未天子,但終究還是被羣臣控制。自已心愛的貴妃也因立儲之事終日悶悶不樂,漸漸的,神宗開始逐步對朝政失去興趣,怠政由此而生。常年不朝,滅國之禍

因國本之事加上新內閣首輔對神宗的放縱,導致萬曆皇帝直接開啓了近三十年的不理朝政。不僅不上朝,還不見朝臣,不出批覆奏章,不祭祀廟宇與祖宗,整日沉淪於宮內的三千佳麗的寢宮裏。

明神宗朱翊鈞登基以後,朝中爲何會出現怠政的現象? 第3張

蒐集多方資料得知萬曆皇帝常年不上朝之緣故,一是立太子之事逐步對朝政失去興趣,二是常年與朝臣多有分歧,對大部分官吏心生厭惡之感,三是原本貪念權與色,但在政事處理非他一個可抉擇,至此荒廢政事,轉而貪色,且多因腿腳不便的藉口常不上朝。

萬曆皇帝自中期後就不上朝,但卻無人謀朝篡位推翻其統治,是因爲當時沒有外戚的干政,也沒有奸佞之臣把控朝綱和宦官亂政,雖不上朝,但仍有賢臣打理內外政事,使的萬曆一朝得以維持。

之前的萬曆新政張居正爲國庫積累的一些積蓄迅速被消耗殆盡,財政危機的問題紛至沓來,東北地區女真族的勢力悄悄而起,對明朝統治構成威脅。引發了明末三大案,致使萬曆末年宦官干政,後宮混亂,官吏互相爭奪權力。

因此朝野大亂,不得不說是萬曆皇帝的行爲把大明朝推向絕境的深淵,萬曆一朝原本是拯救明朝的大好時機,而統治者的自甘墮落加速它的覆滅。其早期的行徑爲明朝的政治深深的埋下了禍種,不但不整治,還任其肆意生根發芽,出現了無力迴天的地步。

萬曆48年甩手把這個爛攤子甩給長子和孫子,無奈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24年後,明朝滅亡。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