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韓信如果三分天下,鼎足而立,會是什麼結局?

韓信如果三分天下,鼎足而立,會是什麼結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韓信的文章。

韓信平定齊地之後,謀士蒯通曾勸說韓信“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然而最終被韓信所拒絕。那麼,如果韓信依蒯通之言自立,天下局勢會發生什麼變化,韓信的最終命運又將如何呢?

背景:韓信開闢北方戰線攻佔齊地,項羽陷入腹背受敵之境

彭城之戰後,劉邦雖然穩住陣腳與項羽在滎陽一線對峙,但正面壓力十分巨大,於是便採納了韓信“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之策,派韓信與張耳開闢北方戰線。之後,韓信偷渡夏陽、兵圍安邑,魏王魏豹被迫投降、舉家被俘。

漢二年(前205年),韓信繼續向東挺近,“後九月,破代兵”,迅速攻佔代地,進而“(韓)信與張耳以兵數萬,欲東下井陘擊趙”,“背水一戰”大破趙軍,趙軍主將陳餘被殺,“歲餘乃下趙五十餘”,用時一年全面攻佔趙代之地,劉邦封張耳爲趙王。(《史記·淮陰侯列傳》)

之後,韓信在李左車的建議下,派使者前往燕地,燕王臧荼不戰而降,就此臣服於漢王劉邦。然而之後,劉邦因在成皋之戰中戰敗,惱怒韓信與張耳駐兵修武而不救援,衝入韓信軍營奪取韓信兵權,並要求趙王張耳和韓信重新招募訓練士卒,繼續向東攻佔齊地。

此後,韓信在蒯通的勸說下,不顧酈食其已經勸降齊國,率兵攻打齊地,齊國因已決計降漢,並未有所防備,結果迅速被擊潰。到漢四年(前203年),韓信已經全面平定齊地,項羽爲了避免腹背受敵,先拍龍且率兵攻打韓信,但慘遭戰敗,之後又派武涉勸韓信反漢,但韓信不爲所動。與此同時,在張良的勸說之下,衡山王吳芮也轉投劉邦。

韓信如果三分天下,鼎足而立,會是什麼結局?

至此,劉邦已經直接掌控蜀地、三秦之地、魏地,張耳、臧荼、吳芮則各據齊地臣服於劉邦,九江王英布雖然歸漢但九江地區以被項羽所佔,而韓信則佔據齊地。

此時,項羽雖然依舊在正面戰場上保持着一定優勢,但劉邦卻已經對其形成了戰略性的包圍,項羽已經處於三面受敵的境地,而背後又有彭越不斷騷擾糧道,局勢已然極爲不利。

內容:蒯通建議據齊地、連燕趙,阻天下兵禍而恩撫各諸侯

蒯通此時正在韓信手下充當謀士,司馬遷評價其“善爲長短說,論戰國之權變,爲八十一首”,意思是善於峯分析和陳述天下局勢、利害關係,乃是一位口才極爲出衆的辯才。

韓信在穩固了對齊地的統治後,蒯通先是爲韓信分析了一番此時的天下局勢,他認爲劉邦面對項羽接連戰敗,已經是“智勇俱困者”;而項羽雖然所向無敵,但與劉邦對峙三年,已經是士氣受挫、國庫耗盡,百姓苦不堪言。並認爲此時劉邦與項羽相持不下,韓信佔據齊地便已經足以左右天下局勢,倒向誰,誰便有可能取得最終勝利。

因此,蒯通建議韓信,“據強齊,從燕、趙,出空虛之地以制其後,因民之慾,西鄉爲百姓請命,天下孰敢不聽!”意思是說,可以佔據強大的齊地,聯合燕、趙兩國,出兵到空虛之地控制他們的後方,然後順應民心,調停楚、漢之間的爭鬥,從而使士卒免於死亡,百姓安居樂業,天誰又有誰敢不聽從!

同時,“足下按齊國之故,有淮、泗之地,懷諸侯以德,深拱揖讓,則天下君王相率而朝齊矣。”意思是說,只要佔據齊國故土,便擁有了淮、泗之地,再以恩德安撫諸侯,禮賢下士,那麼天下諸侯必然競相臣服齊國。

韓信如果三分天下,鼎足而立,會是什麼結局? 第2張

分析:蒯通的建議雖然看似可行,但想要成功實際難度極大

如上所述,蒯通對於天下局勢的分析雖然有一定道理,勸說韓信自立的建議也具有一定可行性,但從當時的局勢來看,韓信想要成功自立,難度不是一般的大,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韓信無兵無將,沒有能力自立。韓信被譽爲“兵仙”,極爲能征善戰,但一直以來卻始終沒有形成自己的勢力,始終沒能培養出親信將領和軍隊,當然這也有可能是劉邦不斷“摻沙子”的結果。這點從劉邦先後在漢三年(前204年)成皋之戰後和漢五年(前202年)垓下之戰後,兩次直闖韓信軍營,輕鬆無比的奪取韓信兵權便可看出來。同時,縱觀韓信的一生,除了蒯通曾站在韓信的立場爲其考慮,即使到後來被貶被殺,都始終少有人爲其說話,可見他的勢力之弱。韓信縱然是個帥才,奈何手下的將領和軍隊卻均是忠於劉邦的,這種情況下貿然自立,恐怕並非明智之舉。

張耳與劉邦更多爲從屬關係

2、此計可用於稱霸,而並非奪天下。從蒯通的計策來看,他顯然是以分封制的思想在考慮天下局勢,例如“據強齊,從燕、趙”,燕王臧荼投靠劉邦乃是畏懼韓信的東進,因此還是有可能投靠韓信的,但趙王張耳的情況卻不同,趙王張耳雖然與劉邦同爲諸侯王,但和劉邦卻屬於從屬關係,想要說動他轉投韓信,其實並不容易。此外,劉邦本人其實並非想要回到分封制,他所要的是奪取天下,因此想要勸說劉邦和項羽罷兵,恐怕並不容易;而項羽素有稱霸之意,即使與劉邦罷兵,也不會容許韓信佔據齊地而霸天下。

韓信如果三分天下,鼎足而立,會是什麼結局? 第3張

3、天下一統不可逆轉,韓信敗亡難以避免。即使以上兩條全部達成,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天下一統已經是難以逆轉的歷史走向,迫於韓信與項羽聯手後的壓力,劉邦或許會同意暫時罷兵求和,但絕不會甘心與兩人三分天下。而從此時雙方的實力對比和團隊能力來看,劉邦最終奪取天下的可能性無疑要遠遠超過韓信、項羽兩人。事實上,就在韓信奪取齊地一年之後,項羽便已經支撐不住了。需要明確的是,奪天下雖然需要武力,可並非僅僅依靠武力便能成功,否則歷史上名將並不少見,但爲何卻少有名將能夠成功奪取天下呢?

或許是源於劉邦的知遇之恩,韓信最終拒絕了蒯通的建議,但正如以上所說,韓信此時其實並不具備自立的條件,更不要說稱霸諸侯或奪取天下了,而這或許同樣也是韓信最終拒絕蒯通建議的重要原因。

如上所述,韓信如果同意了蒯通之策,那麼非但難以扭轉命運,恐怕會死的更快。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