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趙匡胤奪位後,柴榮的七個兒子最後什麼結局?

趙匡胤奪位後,柴榮的七個兒子最後什麼結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顯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後周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奉後周恭帝柴宗訓之命,率軍北上,抵禦契丹和北漢聯軍南下。

翌日,正月初二,趙匡胤與弟弟趙光義,親信趙普,隨即“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趙匡胤率大軍調轉馬頭,返回後周都城開封汴梁,迫使柴宗訓禪位。

至此,後周正式滅亡,趙匡胤建立北宋政權。隨後10餘年間,趙匡胤先攻佔荊湖,滅後蜀,平定南漢、江南,鞏固了北宋政權。

可趙匡胤自知帝位來得並非名正言順,他曾留下一條祖訓善待柴氏後代:“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自盡。”

趙匡胤奪位後,柴榮的七個兒子最後什麼結局?

宋陸游《避暑漫抄》:宋太祖於建隆三年(962)密鐫一碑,立於太廟寢殿之夾室,謂之誓碑……直到靖康之變,金人將祭祀禮器席捲而去,太廟之門洞開,人們方得看到此碑。誓碑高七、八尺,闊四尺餘,上刻誓詞三行:一爲“柴氏(周世宗)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連坐支屬”;一爲“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一爲“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那趙匡胤,包括其他宋朝皇帝,是否真的遵循了這條律令,厚待柴氏子孫?

趙匡胤

談及這個話題,先和大家簡單介紹下後周政權及後周先後三任皇帝的基本資料。後周始建於公元951年,開國皇帝是後周太祖郭威。後周統治範圍包括今中國河南、山東、山西、河北、陝西、甘肅、湖北、江蘇、安徽大片區域。

後周太祖郭威是邢州堯山縣(今河北省隆堯縣)人,他只當了三年皇帝,於公元954年因病去世。

郭威將帝位傳給養子郭榮,郭榮後改名柴榮,亦是大家熟知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七月,柴榮因病在開封萬歲殿駕崩,享年39歲。

後周政權在郭威和柴榮治理下,實力得到長足進步。倘若柴榮能多活幾年,後周大概率就能滅掉契丹、北漢,真正建立一統政權。

可惜柴榮一死,後周羣龍無首。柴榮第四子,年僅8歲的柴宗訓由宰相範質等大臣扶持,繼立爲帝,既爲後周恭帝。

到了公元960年,趙匡胤眼看柴宗訓尚且年幼,朝堂上盡是一幫文官,他便趁亂黃袍加身,建立北宋政權,取代後周。

趙匡胤劇照

據史料記載,郭威生有兩個兒子郭侗、郭信,皆被後漢隱帝所殺。不得已,過繼內侄柴榮,延續香火。後周世宗柴榮共有七個兒子,前三個兒子皆被後漢隱帝劉承佑所殺,沒留下血脈。

趙匡胤篡朝奪位之時,柴榮尚有4個兒子在世。除柴宗訓之外,其他三人分別是柴熙讓、柴熙謹、柴熙誨。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周書)恭帝紀》:“廣順三年,歲在癸丑,八月四日,生於澶州之府第。顯德六年六月癸未,制授特進左衛上將軍,封樑王,食邑三千戶,實封五百戶。”

先來說說後周恭帝柴宗訓結局如何?顯德七年,柴宗訓被趙匡胤封爲鄭王,與其母符太后同住於西宮。

建隆三年(公元962年),不到10歲的柴宗訓被貶至湖北房縣。房縣位於秦嶺與巴山之間,唐中宗李顯就曾被武則天貶謫至此地。

柴宗訓劇照

開寶六年(公元973年),柴宗訓因病去世,享年21歲。趙匡胤聞知,素服發哀,輟朝十日,御賜柴宗訓爲“恭皇帝”。

《續通鑑長編》:開寶六年三月乙卯,房州上言,周鄭王殂,上素服發哀,輟視朝十日。以其年十月,歸葬於世宗慶陵之側。詔有司定諡曰恭皇帝,陵曰順陵。

《新五代史》曾有記載,柴宗訓生有五子,分別是柴永崎、柴永廉、柴永惠、柴永孝、柴永盛。柴宗訓去世後,長子柴永崎被趙匡胤封爲鄭國公。

筆者又查閱多方史書,都沒有查到柴宗訓其他四個兒子及其後裔的蛛絲馬跡。

我們能得出一種結論,除柴永崎之外,柴宗訓其他幾個兒子,或因爲早夭,或因其他變故。說白了,他們可能早早地離開人世,所以史書上纔沒有留下他們的相關記載。

被封爲鄭國公的柴永崎,下場也頗爲悽慘。鄭國公是世襲罔替的爵位,可在趙匡胤之後,有關宋朝的史書裏,除柴永崎之外,並沒有其他人世襲罔替,繼承鄭國公爵位。

那只有一個可能,柴永崎沒有留下子嗣(或許生的都是閨女),導致鄭國公這個爵位被荒廢。不可否認的是,自柴宗訓去世後,他這一脈基本上算是斷了。

柴宗訓劇照

回過頭再來看看,柴榮其他幾個兒子有着怎樣的結局?

柴熙讓、柴熙誨二人分別被封爲曹王、蘄王。北宋文學家王鞏在其著作《隨手雜錄》中記載,柴熙讓被趙匡胤過繼給潘美,後改名潘惟吉。(也有人說,爲了躲避趙匡胤的追殺,改名換姓了)

柴熙誨被趙匡胤過繼給越國公盧琰。這二人是否有血脈流傳?至今無從知曉。

可柴熙讓、柴熙誨已被趙匡胤過繼給他人,且改名換姓。即使他們倆真有後代留存,與後周柴家也無任何關係了。

柴榮最後一個兒子柴熙謹,於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因病去世。按照柴熙謹生卒年月計算,他去世時,至多不超過6歲,6歲的孩子也不可能會留存血脈。

因此,自從後周滅亡,後周世宗柴榮這一脈便基本斷絕香火。

說來也巧,宋仁宗趙禎是整個兩宋有名的賢君,可宋仁宗所生的三個皇子全部夭折。不得已,宋仁宗把親弟弟,濮王趙允讓的第十三子趙宗實,過繼爲自己的兒子,趙宗實就是後來的宋英宗趙曙。

《宋會要》記載:“今皇嗣未立,臣竊危之。奈何絕人之世、滅人之祀,而妨繼嗣之福也。”

由於宋仁宗趙禎的幾個兒子接連夭折,他與大臣商議,是不是後周宗廟許久無人祭祀,才導致趙家遭受報應?

趙禎劇照

古人都很信奉這些迷信學說,爲了能順利生下兒子,宋仁宗於嘉佑五年(公元1060年)下詔:“宜令有司取柴氏譜系,於諸房中推最長一人,令歲時親奉周室祀事”。

可見,當時已年過5旬的宋仁宗,爲了能生出個孩子,真是煞費苦心,還把前朝宗室搬了出來,以儆效尤。

總之,從嘉佑五年始,趙家皇帝把年紀最長的柴氏後人柴詠冊,封爲崇義公,崇義公也是世襲罔替的爵位。有史可考,自柴詠冊之後,崇義公一脈貫穿兩宋。

南宋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柴家後人柴安乃最後一任崇義公。

除宋仁宗厚待柴氏後人,宋徽宗,包括宋高宗趙構,都屢次對柴氏後人加封。甚至在宋朝,柴氏後人還有這樣的特權:“周世宗後,凡經郊祀,錄其子孫一人。”

這句話的意思是,每年柴世宗柴榮的後人,可以得到一個名額,不經過科舉入朝當官。

宋徽宗於政和八年(1118年)下詔:“除崇義公依舊外,擇柴氏最長見在者以其祖父爲周恭帝后,以其孫世世爲宣義郎,監周陵廟,與知縣請給,以示繼絕之仁,爲國二恪,永爲定製”。

從以上這些歷史記載來看,宋朝統治者們的確優待了柴家後人。但話又說回來,趙家皇帝們若是真的優待柴氏後人,那爲何趙匡胤把柴宗訓貶黜至房縣大山裏呢?

誰都清楚,柴宗訓過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大山裏與世隔絕,生活條件更不如開封汴梁,趙匡胤此舉不還是對柴宗訓有所提防嗎?

另外,我們是不是有理由相信,無論宋仁宗或宋徽宗,他們之所以會給柴氏後人如此優待,就是因爲柴宗訓包括他的三個兄弟,也就是柴榮直系血脈全部夭折,沒有直系子孫留存於世。

宋仁宗明面上是從柴氏後人當中挑選一位年長者,對其加官進爵。實則,他是想通過這個方法,彰顯出皇恩浩蕩。也能向天下人證明,趙氏子孫沒有違背祖訓,這樣就不會留下口舌之爭,

其實,宋朝的皇帝們還是對柴氏後人有所提防。不然的話,趙匡胤爲何會把柴熙讓、柴熙誨過繼給他人呢?

同學們要清楚,趙匡胤深受後周世宗柴榮的器重,他比誰都清楚柴榮家裏的那點事。也就是說,趙匡胤十分了解柴榮子嗣血緣稀薄,他纔會把柴熙讓、柴熙誨過繼給其他大臣。

如若不然,趙家也有許多旁系子孫,爲何趙匡胤不把趙家人過繼給他人呢?

總的來說,古往今來,凡是那些能叫得上名字的前朝皇室血脈,落得善終的例子並不多。趙匡胤也好,趙禎也罷,即便他們是做做樣子,但也給前朝皇室的子孫留有幾分薄面,並沒有把他們趕盡殺絕。畢竟,柴氏後人確實得到了爵位。

至於若探究後周純系血脈是否留存於世?

那小編告訴大家,自郭威駕崩之後,後周就已無有根紅苗正的子孫留存。因爲柴榮是郭威養子,他也算不得真正的“郭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