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嘉靖皇帝二十年不上朝,爲何還能牢牢把持朝政?

嘉靖皇帝二十年不上朝,爲何還能牢牢把持朝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王朝前後共有共有16爲皇帝,每位皇帝風格迥異。但後人印象最差的當屬嘉靖皇帝,一直認爲他是一個昏庸之君,因爲當年明朝大清官“直諫”的皇帝是嘉靖,明朝最大的奸臣嚴嵩出現在嘉靖時期,如果把這兩個事情串聯在一起,肯定是認爲他是一個養奸臣的笨皇帝,被忠臣直諫言的壞皇帝。可如果真的從明史中不難發現,但凡提到嘉靖皇帝,關於他的每一件事情都不容小覷。基本上斷定嘉靖是一代英斷之主,因爲這個人天賦異稟,對朝政把控異常嚴密。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嘉靖皇帝二十年不上朝,爲何還能牢牢把持朝政?

除去開國皇帝朱元璋之外,最不容小覷的就是嘉靖皇帝,他14歲登基,趕走了三朝不倒、權傾天下的文官,控制了官僚集團,將士大夫集團玩弄於股掌之間,將皇權空前強化,讓百官及百姓對他的崇拜達到了畸形的程度。不止如此,最爲神奇的是他20年不上朝,卻能牢牢地把控住朝局,政治穩定,百姓安居樂業,甚至出現了“嘉靖中興”的局面。那麼,到底是有何過人之處,讓嘉靖皇帝如此輕鬆地駕馭強大的皇權的?

從周朝以來,一直遵循嫡長子繼承製,長子繼承天經地義,即使長子去世,還有次子。可嘉靖帝似乎天生就註定是君主之才,他繼承皇帝之位並不是正常繼承。首先,他的父親並不是皇帝,從禮制上不佔優勢;其次,嘉靖一家僅是皇族中邊緣化的支脈,權力上也不佔優勢。

可“天命不可違”,嘉靖之前的皇帝明武宗無子無兄,繼承人只好在堂兄中選擇,論血緣,重擔便落在了嘉靖帝身上。明武宗死後,朝廷中勢力最大的就是明孝宗的皇后張太后和首輔大臣楊廷和,國家不可一日無君,兩人認爲嘉靖年幼,便於控制,當上皇帝,也會感恩戴德。誰知,這年僅14歲的嘉靖帝一入朝,就表現出超強的政治敏感性,掀起了一陣軒然大波。

在明武宗過世12天后,嘉靖在接送隊伍的護送下到達北京城。誰知,嘉靖帝非要看到繼位禮節,纔會進城。根據禮法,嘉靖帝的要求是合理的,可錯就錯在張太后,她爲了日後能控制嘉靖帝,強行將他過繼到自己名下,視爲自己之子,以皇太子身份繼位。萬萬沒想到,強烈的政治敏感性讓嘉靖帝一眼看穿,隨後拒絕進程。萬般無奈之下,張太后只得妥協,這爲之後的大禮議留下了大量的解釋空間。

並且在嘉靖帝繼位典禮當天,按照程序,要由大臣宣讀詔書。當15歲的嘉靖帝看到爲他準備的詔書後,因不滿詔書中“奉皇兄遺詔入奉宗桃”而拒絕參加典禮。“奉宗桃”顧名思義就是繼承明武宗繼嗣祖先的責任。在嘉靖帝看來,自己並非明武宗之子,祖宗之事無關痛癢。不過因爲血緣因素,嘉靖帝暫時妥協。

衆所周知他的年號叫做“嘉靖”,但是當初內閣大臣給他擬定的年號叫做“紹治”,這又引起了嘉靖帝的不滿,堅決要換掉年號。因爲“紹”字帶有繼承的意思,嘉靖帝始終堅持自己的正統名號,所以最後改名爲“嘉靖”。短短三件事,不難看出,小小的嘉靖帝有如此強烈的政治敏感性,前途必定無可限量。

嘉靖皇帝二十年不上朝,爲何還能牢牢把持朝政? 第2張

如果說超強的政治敏感性是嘉靖帝作爲權術家的第一個優勢,那麼第二個優勢就是他能明確把握分寸,懂得什麼東西一定要爭,什麼東西可以妥協,由此拉開了歷史上“大禮議”事件的序幕。何爲“大禮議”,簡而言之就是國家禮議的爭議,討論嘉靖帝與他親身父母的關係。因爲在一個皇權系統中,繼位的合法性通常來源於皇統。父親是誰,就決定了將來能不能當上皇帝,如果兒子無法繼位,就由近直皇族中的正統皇子繼位,這是儒家一直堅持的原則。

可是倔強的嘉靖帝對待這件事持否認態度,堅持自己的親生父母另有其人,在繼位的第三天,就下旨將遠在湖南的親母接來並許以名號。楊廷和等人根據老規矩,將嘉靖帝的親母賜予”皇叔母“的名號,擬好奏摺上交嘉靖,但這個時候嘉靖的表現已經表現出一個權謀家的本色。

他當然不滿,直接將楊廷和的奏摺打回重擬。楊廷和作爲首輔大臣,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對待這樣一個小皇帝當然不服。他開始列舉前朝之事,隱含了一種教訓的意思。按照嘉靖帝的脾氣,這第二份奏摺交上去,也會落得被打回的局面。可是嘉靖帝卻是“留中不發”,就是事情不好處置,等待大臣討論處理。

“留中不發”本身都是對待那些無限期擱置的案件,既然採取這個方法,嘉靖帝就要達成一個既定目標,就是讓朝臣中出現裂縫,文官集團中出現叛徒。

楊廷和雖是首輔,並不能一手遮天,貪戀他位置之人比比皆是,嘉靖帝就是在等人挺身而出。這個人就是張璁,他發現:在嘉靖和楊廷和之間發生的矛盾,是自己的絕大機會。他是文官集團中第一個反對楊廷和之人,成了嘉靖帝的戰友。張璁不論學識還是能力,皆高於楊廷和。最後,當然以嘉靖帝勝利而告終。而且,嘉靖帝將楊廷和削職爲民,打破了原先的文官集團,真正掌握了權力。

作爲權術家的第三個特徵就是對時機的包握和拿捏的火候是恰到好處,該認輸的時候就低頭。該等的時候就等。該出擊的時候就會主動出擊。在嘉靖帝執政的前十年,他是一個非常勤奮的皇帝,不厭其煩地去跟大臣們爭論禮數之事,破壞文官集團,他的權術最後到達了可以無視一切規矩的地步,這是他主動出擊的時代。

在他執政的後三十年,他主要躲在宮中研究長生不老之術、迷信道教。但嘉靖帝的退隱跟萬曆完全是兩碼事。嘉靖帝雖然20年不上朝,可他對朝局的掌握達到了頂峯狀態。他的特務機關遍佈朝中任何角落,每個大臣的所作所爲一清二楚。而且嘉靖還會私自接見重臣,比如內閣首輔;他還白天煉丹,晚上批閱奏摺。所以,嘉靖真正意義上的隱退,並不是對朝廷坐視不管,是以一個權術家的角度來保全自己,這樣才能執政45年之久,這就是嘉靖帝的高明之處。

總而言之,嘉靖帝可能是一個失敗的皇帝,但不可否認他確實是一名成功的權術家。也正是因爲他,明朝也能在20年皇帝沒有上朝的情況下,政局穩定,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