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元璋發明13個文字,你知道是什麼嗎?

朱元璋發明13個文字,你知道是什麼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0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在阿拉伯數字傳入中國前,中國有漢字數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算籌”則是我國古老的算術方法,在《孫子算經》中對算籌記數法的記載:“凡算之法,先識其位,一縱十橫,百立千僵,千十相望,萬百相當。”

另外算盤在我國也已經有2600多年的歷史,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是要和“數字”打交道,就比如錢財的數目。

朱元璋是草根出身,當了皇帝也不忘早年的經歷,對貪官污吏恨之入骨,因此頒佈了嚴苛的規定:“貪污六十兩以上的官員格殺勿論”,從地方縣、府到中央六部和中書省,只要是貪污,不管是涉及到誰,朱元璋決不心慈手軟,一查到底,而每一回查,肯定是要死人的。

據統計,朱元璋先後發起過6次大規模的肅貪,被處死的貪官污吏高達15萬人。爲了預防貪慾的現象,朱元璋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除了嚴苛的律令規定、包括“剝皮囊草”在內的酷刑,還會制定肅貪污的綱領《大誥》和《醒貪簡要錄》,允許百姓上訪,設置“鳴冤鼓”等。

朱元璋發明13個文字,你知道是什麼嗎?

而大寫數字“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萬”13個漢字便是由朱元璋發明,這還要從明初四大案之一的“郭桓貪污案”說起。

洪武十八年(1385年),郭桓時任戶部侍郎,當時明太祖朱元璋已經設有錦衣衛,作爲一位勤於政事,要對各官員瞭如指掌的皇帝,朱元璋懷疑擔任北平承宣布政使司的李彧與提刑按察使司趙全德偕同戶部侍郎郭桓等人共同舞弊,因此下令調查。

不久後,御史餘敏、丁廷舉告發郭桓勾結李彧、趙全德等人貪污,私吞了太平、鎮江等府的賦稅以及浙西的秋糧,並且在徵收賦稅時巧立名目,一共貪污了兩千四百多萬石糧食,幾乎與當時全國秋糧實徵總數相當。

這就猶如一枚炸彈炸在明朝廷,牽連甚廣,數萬人被處死。明初的肅貪運動不只是動靜大,雨點也大,刀子一旦舉起來,就沒有那麼容易放下來,也因此造成了人心惶惶的局面。

當然除了殺,朱元璋也特別留意了郭桓等人是通過怎樣的行爲進行貪污,朱元璋發現小寫數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的筆畫過於簡單,容易被篡改。

另外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初,便做了規定:每年全國各布政使司、府、州、縣,都要派計吏到戶部呈報地方財政的收支賬目及錢糧數。各級政府之間及與戶部之間的數字,必須完全相符。

但由於地方與京城相距較遠,因此爲了節省時間,免去反反覆覆的行程奔波,各地都會帶上蓋有官印的空白賬冊,而郭桓等人便是利用空白賬冊大作假賬,通過篡改數字大肆侵吞錢糧。

因此大寫數字“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萬”應運而生,官員們無法再在數字上做文章,讓15萬貪官無處遁形,現如今,銀行票證、流動支票、實用發票、合同協議、賬目單據等各類經濟文本也必須標明大寫數字。

當然,人民幣上也仍在使用。不過據學者考證,其實大寫數字已經有千多年的歷史,而這也不得不講到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武則天,目前最早可見的漢語大寫數字,便是出現在武則天的《岱嶽觀造像記》碑中。

明末清初的著名學者顧炎武經考證後表示道:“凡數字作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

而大寫數字用以增加塗改帳冊的難度,則是與朱元璋有關,並且朱元璋覺得大寫數字十分好用後,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強制性實施完整的大寫數字,因此許多人都以爲是朱元璋發明了大寫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