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曹魏後期名將毌丘儉,他最後怎麼死的?

曹魏後期名將毌丘儉,他最後怎麼死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毌丘儉(?~255年),複姓毌(guàn)丘,字仲恭,河東聞喜(今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一帶)人。三國時期曹魏大將、文學家,毌丘興的兒子。從時間上來看,毌丘儉可以說是曹魏後期的名將。景初末年,毌丘儉配合太傅司馬懿,攻滅割據遼東的公孫淵,進封安邑侯。從這一角度來看,毌丘儉可以說是司馬懿的部下。不過,對於毌丘儉來說,卻是心懷漢室。因此,等到司馬師廢黜皇帝曹芳的時候,這位將領終於奮起反抗了。當然,在司馬師的較量中,毌丘儉最終被擊殺,這也讓忠於曹魏的勢力更加衰弱了。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毌丘儉這位將領文武雙全,才識拔幹,襲封高陽鄉侯。魏文帝曹叡時期,毌丘儉擔任平原侯(曹叡)文學掾,結下深厚情誼。因此,非常明顯的是,毌丘儉可以視爲曹叡的心腹了,正如同司馬懿是曹丕的心腹一樣。

黃初七年(226年),曹叡即位,毌丘儉因爲深受曹叡信賴從而得到了提拔,仕途平步青雲,先後任尚書郎及羽林監,洛陽典農中郎將。

青龍三年(23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病逝,曹魏在西線的防禦壓力得到明顯減輕。於是,當時擔任荊州刺史毌丘儉上書伐遼,提出詳細的用兵方案,對此,衛臻等大臣覺得公孫淵實力強大,而毌丘儉的計劃太過冒險,堅決反對。

曹魏後期名將毌丘儉,他最後怎麼死的?

但是,魏明帝早就不滿公孫淵割據遼東,在魏吳之間反覆曖昧的態度,已有伐遼之心。稱讚毌丘儉有能力有策謀,欣然採納,以“儉有幹策”任命其爲爲幽州刺史,加度遼將軍、使持節、護烏丸(桓)校尉。將幽州十郡的大小事務悉數交付這位心腹,以期伐遼,從此毌丘儉正式開啓武將生涯。

不過,對於毌丘儉來說,因爲之前沒有經過戰場上的歷練,所以,他第一次討伐公孫淵的行動,並沒有取得成功。景初元年(237年),魏明帝派幽州刺史毌丘儉等攜帶書信印章去徵召公孫淵。公孫淵聞訊,立刻發兵,在遼隧阻擊毌丘儉,並與之展開激戰。毌丘儉見形勢對己不利,便退兵。

在擊退毌丘儉率領的大軍後,公孫淵於是自立爲燕王,改元紹漢,並設置百官,遣使持符節,授予鮮卑單于印綬,給遊牧民族加封晉爵,並引誘鮮卑人去襲擾曹魏北方。並且,公孫淵又再次稱臣於東吳,希望得到外援。從這一角度來看,如果坐視公孫淵壯大,自然會讓曹魏徹底失去遼東地區。於是,魏明帝曹叡不得不讓司馬懿這位老將再度出場了。

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曹叡召回太尉司馬懿,令其率兵四萬討伐公孫淵。對此,毌丘儉與其會師,並率本部幽州兵馬再度伐燕,司馬懿、毌丘儉經過一年苦戰,最終打敗燕軍,公孫淵爲司馬懿所殺。遼東郡光復。此戰之後,魏明帝曹叡論功行賞,毌丘儉據此戰役進封安邑侯,邑三千九百戶。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於洛陽,年僅三十六歲,廟號烈祖,諡號明帝,葬於高平陵。對此,在筆者看來,魏明帝曹叡的病逝,自然讓毌丘儉失去了最大的靠山。正始五年(244年),高句麗對曹魏發起了進攻。對此,度遼將軍、幽州刺史毌丘儉組織曹魏大軍展開反擊,親率萬餘精銳步騎兵出玄菟郡討伐高句麗,高句麗王位宮引兩萬軍隊應戰。在這場戰役中,毌丘儉身先士卒,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對此,在筆者看來,因爲毌丘儉長期鎮守幽州、遼東等地。所以,高平陵之變爆發的時候,毌丘儉自然沒有機會干預司馬懿的行動。在公元249年,司馬懿起兵控制了曹魏都城,並誅殺了曹爽及其黨羽,從而執掌曹魏大權。

高平陵之變後,毌丘儉受遷左將軍,假節、領豫州刺史,轉鎮南將軍。嘉平三年(251年)六月,司馬懿病重。八月戊寅(9月7日),司馬懿在洛陽去世,享年七十三歲。在司馬懿病逝後,司馬師接替他執掌曹魏大權。嘉平六年(254年)三月,夏侯玄、李豐等重臣密謀取代權臣司馬師的地位。事情敗露,司馬師誅殺夏侯玄、李豐等人全族。同年九月,曹魏皇帝曹芳不甘大權旁落,想要利用司馬昭因伐蜀被召見的時候反擊,奪取司馬昭所指揮的部隊攻擊大將軍司馬師,但事情敗露。司馬師再次發動兵變,逼迫郭太后廢黜魏帝曹芳,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爲帝。

對此,在筆者看來,司馬師廢黜皇帝的行爲,直接突破了毌丘儉的底線。對於司馬懿來說,雖然誅殺了曹爽及其黨羽。但是,司馬懿並沒有直接廢立皇帝,這其實還留有一定的餘地,讓毌丘儉對司馬懿家族抱有幻想,認爲其不會取代曹魏。但是,司馬師現在的行爲,已經暴露了他想要取代曹魏的意圖了。在此背景下,毌丘儉因爲曾經受到魏明帝曹叡的恩惠,不忍心見到這一結果的發生,從而決定起兵反抗司馬師。

正元二年(255年),魏鎮東大將軍毌丘儉、揚州刺史文欽決定提前舉兵。二人調集大軍輜重,將在屯駐淮南的大小將領、官吏悉數召集到壽春城內(安徽壽縣),於城西築壇,展示明元郭太后詔書(存疑),與諸將歃血盟誓,起兵勤王,討伐篡奪大權的司馬師。

曹魏後期名將毌丘儉,他最後怎麼死的? 第2張

最後,面對毌丘儉等人率領的大軍,司馬師採納謀士建議,決心親征。考慮到毌丘儉率領的將士久經沙場,擁有比較豐富的作戰經驗。所以,司馬師採取了消耗包圍的策略,也即避免和對方進行決戰,從而等到對方糧草耗盡,士氣低落的時候再發動進攻。

在完成包圍和消耗之後,司馬師見時機成熟,便定下進攻計劃,指使鄧艾率樂嘉萬餘守軍出城誘敵,司馬師自統大軍抵達樂嘉附近。對此,文欽、文鴦求戰心切,果然上當,他們率領大軍分兩路進攻鄧艾。雖然司馬師當時已經病重,但是,司馬昭命令軍隊反擊。兩軍交戰,實力懸殊,文鴦雖勇武善戰,殊死拼殺,但仍無法扭轉敗勢,終於崩潰。文欽父子力戰突圍,南逃東吳。至於毌丘儉這位將領,則被司馬師的部下擊殺。

總的來說,假如沒有發起淮南三叛第二叛,假如沒有淮南三叛的失敗,曹魏後期文武兼備的毌丘儉毫無懸念就成爲歷朝歷代帝王所樹立所謂忠臣良將的楷模。但是,歷史沒有假如。對於毌丘儉這位曹魏後期的名將,爲報答曹睿之恩,給魏國征戰一生,結果是建功立業,封侯授爵;爲詮釋忠臣之義,替曹魏宗室反抗司馬懿家族,後果是兵敗被殺,告別了三國曆史的大舞臺。